中职学校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效果分析

【摘要】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解剖学教学中,使用《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有针对性的结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护理专业 护理应用解剖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90-02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都是以讲授系统解剖学内容为主,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内容,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1]。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们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探索性的编写并应用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照组:2009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20人;实验组1:2010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43人。

实验组2:2012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86人。三个年级学生均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入学时年龄及成绩接近。解剖学课程均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数相同。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人卫版的《解剖学基础》教材;实验组1使用人卫版的《解剖学基础》教材,并辅以《护理应用解剖》、《解剖学目标检测》等校本教材;实验组2使用校本教材《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含解剖学教学大纲、解剖学实验指导、解剖学目标检测、护理应用解剖等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理论、示教标本、学生分组观察标本。实验组1、2均在教师讲授理论、示教标本、学生分组观察标本的同时,引入与临床护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知识。例如,在讲解全身的重要体表标志(骨性标志与肌性标志)时,引入这些标志在不同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意义[2];讲解呼吸系统时,联系气管切开术、胸腔穿刺术、人工呼吸术等护理操作技术,使其认识到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在每一章节授课结束后,以解剖学目标检测为依据进行小测验,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 结果

3 讨论

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自开设护理专业以来,人体解剖学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以讲授系统解剖学内容为主,没有充分的、有针对性的结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操作,因教学内容太多,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处境,教学效果不理想。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性的编写并应用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本教材的特点是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护理应用解剖、目标检测、实验指导等融为一体,使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知识密切结合,突出知识的实践应用,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实,使用本教材可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可行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叶维建,郑玉涛.护理学专业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1):70-71.

[2] 韦素丽.从临床需要出发在解剖学教学中突触护理应用特点[J].成才之路,2010,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