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的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规律。 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就诊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随着患者心脏功能级别的增大,患者血尿酸和血浆脑钠肽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现为正相关(r1=0.75,r2=0.80),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1)。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脑钠肽水平升高,且会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提升。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7-204-03

Analysis of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N Limin

Nanhai District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nge rule of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t the same time,30 cases of medical health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blood uric acid and the change of the level of plasma sodium peptid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woul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diac function.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and i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plasma level of brain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r1=0.75,r2=0.80),and it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0.71). Conclusion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will increase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Serum uric acid;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Change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脏病发展的结局,为了可以更加有效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需要采取有效的客观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价。脑钠肽(BNP)作为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CHF诊断中主要作为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应用[1]。而尿酸属于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和各类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时,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的死亡率也会进一步提升[2]。寻求出一种能早期诊断,准确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的最佳指标,从而找到更加科学而合理的干预方案,最终达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目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现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10.3)岁。并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NYHA分级>Ⅱ级;(4)排除血肌酐>177μmol/L、重症肺疾病、肿瘤、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原醛、甲状腺疾病及1个月内因手术、药物等因素引起的急性心肌损伤患者[3];患者主要为缺血性心脏病(IHD)、瓣膜性心脏病(VHD)、扩张型心肌病(DCM)、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根据诊断标准将

心脏功能划分为三个等级,Ⅱ级为25例,Ⅲ级为43例,Ⅳ级为32例。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就诊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9岁,平均(65.5±11.2)岁;入选标准为: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近期感染史,无长期服药史、无、吸毒嗜酒史。各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给予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1)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下采肘正中静脉血,送检验科测定脑钠肽、尿酸、血脂、血糖以及肝、肾功能水平。生化指标统一采用德国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钠肽采用法国梅里埃VIDAS 30检测仪(免疫荧光法)测定。(2)记录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心源性死亡例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尿酸、脑钠肽、左室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血浆脑钠肽、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

随着患者心脏功能级别的增大,患者血浆脑钠肽、血尿酸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患者数据相关性分析

血浆脑太水平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现为正相关(r1=0.75,r2=0.80),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1),见表2。

3 讨论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系统地对比血浆脑钠肽和血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通过对比不同功能级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血尿酸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为临床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程度提供参考依据,以制定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3]。

3.2 研究的主要目的

此次研究对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为临床寻找一种或者几种可以准确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从而找到更加科学而合理的干预实际及方案,最终达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目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4]。

3.3 慢性心力衰竭血浆钠肽和血尿酸水平变化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随着人口老化,心血管病发病率上升,CHF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5-7]。CHF已經成为当前比较严重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及时的对心衰进行防治,并对其预后进行早期的预判是当前医学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资料表明,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35~44、45~54、55~64、65~74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0.4%、1.0%、1.3%、>1.3%[8-9]。因此加强对CHF的早期预测,早发现,早干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目前可通过心脏彩超、冠脉CT等检查判断患者心功能,但以上检查费时费力,同时因气促等症状存在,影响判断。NYHA分级是最常用的评价心衰严重程度、预测CHF预后的心功能分级系统,但其评价依据是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主,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医生的主观及患者的配合度影响[10]。综上所述,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均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对CHF早期诊断和早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11]。脑钠肽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近年来在CHF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脑钠肽主要源于心室,是心室壁压力负荷过度以及心室容积扩张时由心室细胞分泌出来的一种多肽类心脏神经激素,具有较强的排钠、利尿效果,可以使血管扩张,并对去甲肾上腺素产生抑制,对血压和体液进行调节[12],通过BNP水平可以反映出心理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随着左心室不断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会下降,BNP水平会提升,证明BNP可以作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脏收缩工功能障碍的敏感性指标[1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脑钠肽水平会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

尿酸是嘌呤代谢终产物,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其水平的升高是CHF恶化及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14]。此次研究发现,CHF患者的UA水平变化比较大,当患者心功能恶化时,尿酸水平也会随之提升,证明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尿酸来对患者新功能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当患者心脏功能不断衰竭时,组织灌注会达不到要求,致使机体出现缺氧、缺血的情况,对肾小管中尿酸的分泌造成了抑制,减少了尿酸的清除量。当患者心功能出现衰竭时,黄嘌呤氧化活性会随之上升,导致尿酸的合成量增加,高尿酸血症也反过来增加氧化应激,使内皮细胞损伤,使平滑肌细胞出现凋亡,将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并诱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产生凋亡,使心脏重构。另外,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直接的联系,研究结果和该报道一致,可以将其作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生化指标。

总而言之,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血尿酸水平可以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于德爱.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2(1):154-157.

[2] 郑淑霞,吴宝花.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9):802.

[3] 佟志刚,吕兰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13.

[4] 李松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49):36-37.

[5] Gautam V,Ramani,Patricia A,et al.Chronic Heart Failure:Contemporar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Mayo Clin Proc,2010,85(2):180-195.

[6] Mpe MT,Klug EQ,Silwa KS,et al.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South Africa (HeFSSA) perspective on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2012 chronic heart failure guideline[J].S Afr Med J,2013,103(92):660-667.

[7] Lowrie R,Johansson L,Forsyth P,et.al.Experiences of a community pharmacy service to support adherence and self-management inchronic heart failure[J].Int J Clin Pharm,2014,36(1):154-162.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9] 姜红,葛均波.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0,2(1):1-5.

[10] 刘英明,赵力,薛宁,等.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12(5):243-246.

[11] 张健,邹长虹.《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非药物治疗部分解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9(11):178-181.

[12] 宋晓英.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1954-1955.

[13] 房勇.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基本病因及主要药物治疗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4(22):3129-3130.

[14] 刘小蓉,胡咏梅,赵思勤,等.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脑利钠肽浓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3):27-29.

[15] 周家桂,劉龙波,吴永鸿.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6):453-455.

[16] 李晓南.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程度、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44-45.

(收稿日期: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