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及预见性护理方案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中心静脉置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9月-2019年2月留置就诊的10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导管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导管护理+预见性护理治疗),每组各50例。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和使用静脉置管导管的置留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其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时,其置管时间均同对照组相比较短,二者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治疗模式有利于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的感染发生率,缩短置管的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高发因素;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245-02

前 言

伴随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心血管内科化学治疗方式发展不断完善,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已成为主流方式[1]。而该治疗方式还存在缺陷,未能达到治疗的满意度,故采取可行的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对治疗心血管内科患者有着一定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重点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留置就诊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本次的研究是经由医学伦理的委员会们审核批准的,且患者及家属都已签字同意。100例患者严格按照“抽签法”的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具体如下: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9±1.47)岁。

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0±1.50)岁。

2组患者的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恶性心血管内科病理诊断标准;

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均都超过了48小时;

③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导管置管前出现发热现状的患者;

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少于48小时;

③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2组患者各向基本病例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导管维护治疗。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预防风险:对患者置管的高危因素评估,其中包含患者护理前后的基本资料,白细胞计数、穿刺部位的情况和置管的时间等,及时预测并预防风险。

第二密切关注动态:对患者置管前后的变化进行评价估计,包含了患者体温、穿刺点、留置时间、感染隐患等。

第三实时监测并发症:预防并解决患者将要或已经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通过对患者实施渗液的检查、导管是否堵塞、血管和患者自身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2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和导管置留时间情况。其中:

感染发生率判定标准: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全身或者局部性的感染,且体温在38℃以上,有呼吸急促、严重休克等情况,甚至外周血白细胞出现升高等异常现象。②患者有临床感染表现。③血培养呈现阴性,而导管的尖端分离出病原菌体。④患者有临床感染的症状,导管的插管处也有脓性的分泌物。

置留时间判断标准:时间分为10天以下;10-25天、25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算,其中,研究中用到的所有计数资料(感染发生率、留置时间)均用“率”(%)来表示,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说明2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其感染发生率仅为6.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6.00%,P<0.05。见表1。

2.2 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置管时间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其置管时间均同对照组相比较短,二者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作为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首要方式,虽效果显著,但该治疗方存在疗程长、高风险等因素,使得该治疗整体效果减半[2]。而预见性护理模式有助于帮助患者及时有效的监测到病患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措施[3]。所以,对心血管内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是一个重要手段[4]。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其感染发生率仅为6.00%(3/5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6.00%(23/50),P<0.05。该结果表明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时,其置管时间均同对照组相比较短,二者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及时监测预防潜在病患,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总之,采取预见性护理治疗模式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的感染发生率,缩短置管的时间,安全性较高,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文玉, 胡凤华, 徐宁,等. 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5):1179-1181.

[2] 宋小春. 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31):140-141.

[3] 刘月. 预见性护理对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25(9):816-818.

[4] 李丽香, 甘淑贞, 林丽婵,等.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中预防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