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瑞舒伐他汀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组(B组),各6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皮舒张功能(FMD)则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在TG、HDL-C、LVEF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TC、LDL-C及FMD等变化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对心脏功能改善近期疗效相近,但瑞舒伐他汀在降脂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0.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患心血管疾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现已引起社会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脂、控脂,还能改善炎性反应,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理想疗效[1]。本次研究以此为方向,选取122例患者以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2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4》[2]及《心血管内科学(第二版)》[3]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本次受试患者中男68例,女54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7.5±4.8)岁;体质指数(28.4±2.2)kg/m2;合并疾病:高血压69例,糖尿病33例,高血脂症7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成瑞舒伐他汀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组(B组),各61例。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冠心病及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疾病、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②相关治疗禁忌症者;③入组前接受使用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案者;④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期失联者;⑤治疗依从性不足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参考《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4》[2]中相关治疗方案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其中B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47)规格:10 mg/片,

20 mg/次/d,口服;A组则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90091)规格:5 mg/片,10 mg/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LVEF,hs-CRP及FMD等变化

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项血脂指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则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TC及LDL-C降幅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心功能指标及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炎性指标、心功能指标及内皮功能指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及FMD则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LVEF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hs-CRP及FMD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两种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价值,选取122例患者为受试对象,发现两种用药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其心肌血液灌注量,改善微循环,对疏通梗阻的心血管,改善其缺血缺氧症状具有积极意义。但从炎性抑制、降脂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效果上看,予以瑞舒伐他汀方案的A组患者明显优于予以阿托伐他汀疗法的B组,患者用药后血脂指标得到有效控制,血管内皮功能也显著恢复,同万巧英等研究者结论基本一致。相关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 h内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临床事件的远期发生率,对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瑞舒伐他汀作为当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他汀类药物之一,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释放,调脂、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突出,能疏通梗阻的血管,促进心肌血流灌注,对抑制血栓形成有利。此外,该药物其还具有改善血管平滑肌增生,提高血管内皮功能的疗效,在防治心血管事件发生上具有积极影响。阿托伐他汀作为另一种强效调脂药物,能直接进入细胞胞膜甚至胞核内发挥药效,起效快,促心功能提升疗效理想,同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对心脏功能改善近期疗效相近,但瑞舒伐他汀在降脂及改善内皮功能等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患者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石 蕊,姜铁民,赵季红,等.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19-2622.

[2]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4[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胡大一,马长生.心血管内科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