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优化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现状,根据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实际需求,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高等医学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发及优化提出一些建议:应形成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和纵向性评价。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 质量评价系统 用户需求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17-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广泛运用,许多高校已改变传统的纸笔评价方式,开始采用基于网络运行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实现了网络化与现代化。但随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理论的发展和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已有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也出现了尚待完善和更新之处。为使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能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研究者试图在了解高校使用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所存在的不足,根据高等医学院校当前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实际需求,对高等医学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发及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有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所存在的不足

当前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评价的主体单一,缺少全员性评价。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仅供学生评价授课教师,缺少全员性参与。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1}管理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使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高等医学院校所面对的“顾客”除了学生,还应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应体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第三方意见。同时,要使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保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还必须系统思维、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这都要求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包括学生、教师、专家、教学管理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2.评价的内容单一,缺少全面性评价。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除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以外,还应让高校的管理与学生服务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对学生培养质量负责。由于缺少对高校管理与教学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价,缺少对办学条件的反馈,导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经常受阻,以至于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沟通与解决,冲淡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影响未来校友感情的培养。因此,高等医学教学质量评价部门应取得全院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协调配合。

3.评价的环节单一,缺少全程性评价。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过程——毕业生输出的完整流程中,因此,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也应贯穿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所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多关注在校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情况却很难监控。众多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在实习时纪律涣散,有的因四处找工作而怠于实习,有的因准备考研而不屑于实习,临床带习教师又疲于应付医院日常事务,对学生的擅自离岗或不按规定实习未能找到合适的反馈渠道,就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置之不理。因此,在设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时,有必要根据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量身修改,增加对实习生实习质量的评价,从而形成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

4.评价的统计简单,缺少纵向性评价。传统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往往既不能观察到教师每项指标的得分情况,也不能反映教师的历史得分情况,无法体现教师在问卷的具体某一个指标上是否进步或者倒退,也不能反映教师在过去几年中,教学效果是否进步。{2}且大部分学生评教之后因为没有看到学校公布的详细结果,没有看到评价结果对教师的直接影响,于是从原来的积极评教转变为消极评教、随意评教、请人代评等。{3}因此,笔者认为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设置一个数据库,能够综合历史得分情况,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纵横比较。

二、高等医学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优化

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于改善高校教学评估、拓充高校管理理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保障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能够达到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和纵向性评价。

1.形成全员性评价。突破传统的单一主体模式的教学评价系统,加强并完善目标分层、多级负责、多元化主体参与、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并存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1)设置校、系两级教学质量评价责任权限:教学质量保障不仅是学校层面及保障部门的责任,还是全员性的共同职责,因而应构建目标分层、校系两级负责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学院系在质量保障方面的主要责任。通过制度设计,增加教学院系在教学业绩评定和绩效分配的权利,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权限设置,增设教学院系在评价系统的管理权限,提倡教学院系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和专业课程特点的二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2)完善同行评价模块:一方面,要抓好教学质量评估的督导专家队伍建设,在校级层面上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年龄分布合理、学科分布均衡、在岗与退休相结合的专家队伍。按照基础、临床和人文三个大类进行考评专家的工作分工和协同调度,形成督导组专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全校教学质量的工作模式,并通过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反馈给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另一方面,要促进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领导听课、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教学技能观摩比赛、教师授课技巧讨论等,建立同行评价体系。

(3)增加外部评价模块:受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影响,对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不能采取单一主体模式,而应听取各利益主体的声音,从多主体立场上展开评价,进行综合评定。例如,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反映了人才的职业适应性,校友则可以反馈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社会则反映了所培养的学生的社会公益价值。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增设模块,搜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校友、社会机构等第三方评价意见,同时将第三方评价的结果纳入各院系的绩效考评指标。

(4)建立自我评价模块: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因此,应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使教师从单纯的被评者角色转变为主动的参评者,引导教师对学生学习背景、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的反省式自评。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主动获得发展。

通过以上院系两级目标分层、多级负责的质量保障机制,形成同行考评、学生评价、社会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四者之间的联动,通过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全员性评价推动可持续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制度建设和硬件保障。

2.全面性评价。

(1)增加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评价: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搜集意见,使其作出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5}高等医学院校的管理与学生服务工作也是育人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能够通过类似BBS模块或者网上信箱等相关模板,通过正式的渠道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意见。

(2)增加对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的评价: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教师授课质量,还应该和教师的教学准备、教材选择、试卷质量、阅卷质量、监考等工作联系起来,这样既可增强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也能为课程、教材、教师业绩评定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6}同时,在专家评价模板,应增加教学日常考评内容,使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成为反映各类教学综合信息的定期采集、分送、反馈平台,并形成常态化的机制。

3.全程性评价。

(1)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阶段。{7}为克服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必须保障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因此,应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延伸至学生的实习管理,来提高医学生的实习质量。在系统设计时,应加强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和实习生的评价,尤其要突出带教教师对医学生实习的评价,包括实习的考勤与实际技能的掌握,加强实习监督、强化实习鉴定。

(2)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反馈:如果忽略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反馈信息,对于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说,都是缺位的,不完整的。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到2014年底前所有的本科院校将在就业网上进行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布。因此,在线教育评价系统应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工作特点、相关的就业分析,以及发展趋势和对教育教学的一些反馈状况等进行资料搜集。

4.建立数据库,增加纵向性评价。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结果,不仅在促进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诸如专业评估、项目评审、课题批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反之,评价结果与反馈处理不当,则会降低评价的公信力,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挫伤评价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对评价结果的公布既应让评价主体清楚自己的评价行为对被评价主体产生的实际影响,也应让教师清楚本人的评价总分和全校排名情况、实际的打分分布情况,根据指标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另外,由于单个学期的评教结果具有偶然性因素的存在,根据某一学期的评价结果不足以反映实际教学水平,所以,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建立一个数据库,将连续几个学期的数据作比较,计算出各个教师动态发展的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情况,为校院两级领导的教学工作决策提供了依据。根据相关研究,依据多个学期的评价结果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做出的认定更具有说服力。{8}有的学校已经采用将教师6个学期的网上评教结果平均分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考核标准。{9}

三、结语

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高等医学院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应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定做,量身修改,应具备安全性、稳定性、界面友好型、数据兼容性和设计前瞻性。其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和其他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再次,应提高评价主体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领导重视,同行认真对待,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最后,评价结果的公布和利用上,应设置不同的查询权限,注意保密性原则。

综上所述,在线教学评价系统应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符合高等医学院校实际需求,形成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和纵向性评价,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临时性、运动式的检查转变为科学的、全面的、常态化的“不扰民式”工作,{10}以进一步促进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教改项目:(11-06-023),(2013-12-16)]

注释:

{1}王玲.试析如何实施营销全面质量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1(4)

{2}陈磊.一种多维度的学生网上评教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

{3}周继良,汤其成. 高等学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南京仙林大学城若干大学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2)

{4}李文芹,赵宗志,张博,武艳艳.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4)

{5}邹胜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模与设计[D].南昌大学,2011

{6}{8}张爱梅,王胜霞.关于网上评教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9)

{7}刘理,郑维扬.以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为契机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

{9}管晓涛,郑晓芳,徐平生.提高学生网上评教数据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15)

{10}戴四新,周一平.构建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长效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作者简介:罗菲,实习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和教学研究;通讯作者:冯川钧,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和教学研究)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