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内涵、评价机制、提升途径分析

摘要:现在学者的研究都涉及到了高校教师道德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建设路径等,但对高校职业道德的界定上缺乏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进行分析,其职业道德的内容上也有区别于中小学教师及其他职业的特殊性,对这种特殊性的分析应该成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分析的基础,同时也缺乏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分析,有效的高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准确的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行量的评价,并以此来确定梳理建设高校职业道德水平提升的机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涵;评价机制;提升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研究是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管理学倡导对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分析,建立疏导每个构成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系统构成中的功能,从而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其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功能的最大化,发揮其育人功能的最大化,这是高等教学管理学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力图提供相应的研究内容。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界定

道德评价是对社会群体的行为、思想等状况的一个界定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适用于一定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的公共的评价标准,但由于职业差异,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评价的方式、评价标准等又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愿意各个职业的特殊性,不同的专业对从业人员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 职业道德当然也属于道德的范畴,只是作为它是作为社会特定群体的道德要求,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社会分工是很难出现了,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劳动者往往是需要从事多样的劳动形式,在简单的农业生产之外,还需要从事打猎等简单的生产性劳动,以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因此在这样的生产力条件下,职业道德就无从谈起[1]。

高校职业道德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道德的特殊要求:

首先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应该具有教师群体所要求的一些职业道德要求,高校教师作为教师职业类的一种,符合多数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这些是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的要求,但高校教师职业又不同于小学、中学乃至其他学校的教师职业,高校教师职业由于教育的对象多数是成年人,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承担育人的责任,因为相对于中学阶段的知识教育,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高等学校的教学任务中海油更为重要的育人的责任,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将育人责任等道德要求融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是高校教师职业的双重性,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学校中的教师的岗位主要分为教学岗位和行政岗位,不管是行政岗位还是教学岗位的教师,从来教学之外,还承担着科研活动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岗位的重要内容就是科研,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科研活动中遵守科研活动的道德要求,能够按照科研工作的道德要求,遵守科研工作的学术规范,这是高校教师的双重性所决定的,也是我国现代我国高校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需要建立一个照顾职业特殊性的道德评价标准。

二、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出现的问题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是社会基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为高校教师划定的从事高校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的职业要求,但在社会当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过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首先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弱化,高校教师在社会职业评价中,一直是被作为一个较为高的职业目标来设定的,但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滞后的因素,导致我国现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对高校教师的选拨上,多数只从学历方面进行考虑,尤其是在近年的高校教师的招聘中,虽然多数都涉及到了关于师德方面的设定,但在实际的选拨过程中,学历仍然是考量的最重要的标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则被抛弃,在现实的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对于高校教师的考量更是弱化,高校对高校教师的考量,也只是将科研任务、授课任务等作为一些量化的标准,对高校教师进行考量,对于师德考量较少涉及。这就导致高校中现在普遍存在重视科研,重视教学,轻视师德建设方面的情况,高校将量化的科研指标作为对高校教师进行量的重要标准,完成较高科研量的高校教师,完成授课任务较好的高校教师就被认为是符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好老师[2]。

其次是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弱化,高校教师对自身内省的缺乏也是现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教师职业不同于社会其他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高校教师是一个处于社会道德制高点的一个职业,但道德制高点并不因为在当代社会中的分配制度中会收获到相应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财富,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调整资源配置的主要因此,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由于职业特殊性,导致高校教师在资源的分配上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这些都在不断的冲击高校教师自身对于高校教师职业的定位,特别对于青年高校教师而言,由于学校科研、教学制度的不合理导致青年教师在学校面临更大的科研以及授课压力,但在职称评审以及工资改革中话语权较少,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更多的障碍。

最后当代高校道德问题高发,近年涉及到高校教师道德问题的新闻很多,反映出现在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出来学校和高校自身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的弱化不仅仅是在高校职业道德中出现,在其他教师群体中道德问题的高发也不断被爆出,即使是在高校教师普遍被认为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重要内容的严谨治学方面,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路径分析

之所以我国高等学校教师会显现一个道德方面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在高校教师内部缺乏一个完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完善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价值在于它首先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职业道德准入机制,对于准备进入高校教师职业的教师进行一个道德上的评价,依据其在学生时期或是其他行业的道德表现,对其道德素质进行了一个道德评价,以筛选满足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道德评价机制的存在可以对高校教师从业人员进行道德评价,建立一个高校教师的道德评价长久机制,对高校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约束[3]。

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高校对于教师的各种评价机制都应该以此核心任务作为基础,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评价标准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教学标准,高校一般对高校的教师多有课时量的限制,每个高校教师都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时量,课时量是一个较为量化的标准,晚上课时量在现在评价体系中就意味着高校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高校教师完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的则关注的较少,通过的评价也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课堂评价,这中评价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老师教授内容的喜好,但又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种取悦学生的倾向,个别老师为了获取较高的学生评价,舍弃高校教学规划规定的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学生喜欢接受的内容,而对一些必须学习的、内容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则忽视,因此唯课时量的评价机制不能准确的评价高校教师的工作量。第二个标准是科研量标准,科研工作的存在是我国高校中高校教师普遍的任务,科研任务的存在是为了高校教师能够更好的教学,科研工作应该是服务高校教学任务对于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也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但并不是应该作为一个单一的评价机制,科研量化的评价标准在我国高校中也十分普遍,但并不是每个高校教师都有能力从事科研工作,外国高校中对于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积极鼓励,但并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规定,高校教师也不需要为了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进行挣扎。

结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研究是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管理学倡导对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分析,建立疏导每个构成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系统构成中的功能,从而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其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其育人功能的最大化,这是高等教学管理学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力图提供相应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安身健.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09,(1).

[2]杨克平,傅晓燕. 教书育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

[3]沈雪明.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作者简介:

霍娟娟,(1982-),铁道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期高校教師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评价机制及提升途径分析(2017-ZZJH-4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