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普通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摘要】面对当前普通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已经逐步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已成必然趋势的现状下,我们普通高校声乐教育教学在艺术实践中,声乐艺术发展的方向性,扩展性,发展需求的迫切性;现已经成为我们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从高校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对于声乐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声乐艺术教育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与沟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为我国和社会培养实用型声乐人才的正确渠道和必然手段。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声乐教育多元化;声乐室内乐教学;发展方向

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现已经形成向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新时代声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校声乐教育多元化的道路上加强实践,则是未来声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关于声乐教育的范畴,本人认为:本国的声乐艺术、音乐文化的生命力既来源于富有传统特色的本国文化根基,需要在不断与别国进行艺术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借鉴其经验与文化元素,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是我们可走的适应现高校音乐文化教育的正确道路。我们传承精神文明,开拓声乐文化创新,可以说是未来音乐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方向。我国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也正处于如此理念影响下的多元化发展之中,国内学术界对多元化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极大地促进了高层次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对于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而言,进行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是重要的也是必要。首先讲明,声乐教育教学的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在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则是基础。它对于音乐教育的深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讲,通过声乐教学必然可以让高校音乐教育获取更大的空间。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当今高校新课标的要求所契合。新课标为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带来了理论支撑,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感和责任感。以声乐教学改革为承载,可以让学生更加合理、科学、客观地做好人生规划,可以说声乐教学是新课标实施的重要措施与手段。再就是声乐教学的改革对于提升全民素质也具有有利的导向作用,目前声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促进了感性素质教育的展开,使之整体性的素质教育更加全面。

(一)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高校声乐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教材筛选或者编写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声部的类型、演唱程度及音乐表现程度。在使用教材筛选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教材的合理性,同时在实施具体教学中,要尊重和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化的事实,合理化通过将曲目内容进行衔接并进行有效的调度,使之学生的声乐能力得到不断的强化、巩固,促进学生声乐技巧水平的提升。声乐教师在声乐曲选择方面应布置适合学生练习演唱的作品,同时这些曲目又要尽量贴合大纲要求,尽量控制声乐作品的难度,对于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的把握。如音域的宽窄、曲式结构较复杂程度、气息控制的强度以及作品难易程度等,从而让学生可以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使其艺术文化的涵养和素质也会得到加强。将声乐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中西文化融合起来,贯穿于教材中,从而保证声乐曲目的平衡性。

(二)重视声乐理论教学完善声乐教学法

理论教学的完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强化声乐生理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明确地掌握器官发声原理如呼吸器官、共鸣器官、振动气管以及咬字器官的应用,通过这些气管的作用最终形成具备语言性的声音。授予学生歌唱共鸣体以及呼吸法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系统性的训练。另外,对声乐心理教学进行完善让学生可以能够抱着积极的心态进行演唱,同时也使学生逐渐具备并掌握情绪调节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可以克服心理紧张因素,从通过增加声乐理论课程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加深厚的声乐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声乐素养水平的提高。目前,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以后都是朝着音乐教师方面发展,他们所面对的是中、中小学生,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性技能,同时也要求他们具备育人的技能,这就需要对声乐教学法教学进行完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完整、全面的教学体系,这样学生在毕业后也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换句话说完善声乐教学法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体现。

(三)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活动

声乐教学是有声教学,有声教学就要有理论和实践的过程;因此说:声乐教学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论教学,应该将其与艺术实践关联起来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有了理论再实践,是声乐教学的最佳途径。

(四)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专业技巧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基础上添加更好、更先进的教学元素来促进师生互动,并让学生转变角色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可发挥引导者作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我思考,自我领悟,从而增进自身学习技巧水平的提升。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尊重学生的建议,调动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另外,将声乐教学与生活关联起来,从而还原声乐教学来自于生活的本质,将音乐与生活串联起来,将生活内涵赋予到声乐当中,从而增进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理解,这种理论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格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声乐教育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声乐教学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的、富有生命力与活力的时代元素,因势利导,将是未来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从时代性来看,声音教学的多元化与全球化关系密切。如今新生的艺术种类在发展中不断融入各种先进的文化因素,教育理念上的转变,所带来的是教育目标与手段的革新,现在的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多元化的手段加以辅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就业,进入社会后更充分地发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种多元的时代性与素质教育发展的时效性,决定了现如今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必然要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培养复合型的音乐人才,为快速变化的时代提供更好的推动力。

声乐教学发展多元化特点:

如今,世界各国的艺术发展都以多元化的趋势为导向,各国的艺术文化之间、各类别和艺术文化之间的渗透、交流、融合与影响已经成为了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流;如:国内外音乐文化的互动交流,国内外高校音乐学院互派互动的交流模式,这些因素相互交叉就赋予了音乐文化别样的新鲜感与生命力,这都是目前艺术文化范畴领域所迫切追求的。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也是如此,现已被众多高校声乐老师和音乐人所认可。

此外,当今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浪潮下,我国声乐艺术教学的手段与内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扩展性与多元性。从前专攻的单一模式已经发生了变革,取而代之的是声乐与器乐乃至其它多种艺术或非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不管是声乐教学本身的多元化内涵、音乐领域内的多元化内涵,还是声乐综合其它艺术的多元化内涵,都为当前的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与参考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声乐艺术发展模式。声乐教学的底蕴越来越深厚,在文化与市场中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强劲,更加有力地为高校学生的未来多方面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好的平台。

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迫切性,根植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两方面。艺术发展上的方向性和声乐艺术的扩展性,决定了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要转变理念,实现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改革。具体主要包括教学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师资力量上的提升,教学环境上的硬、软件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变,教学手段的革新与融合,从多元化的特点出发,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性音乐人才。

三、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创新特点及声乐室内乐教学的纳入

(一)高校声乐教学知识系统的创新,具有创新性、系统性、理论性、思想性、流传性的特点

声乐艺术知识系统借助各种有效的载体,如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声频、视频、磁带、光盘、电脑软件、网络、电子传媒等,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例如音乐知识,就借助语言(歌词)、符号(乐谱)等载体流传。知识的流传性,又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从横向上看、流传广泛。各种知识在各国家、各民族、各阶层、各人群中广泛流传;其二是从纵向上看,流传悠久。各种知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其三是从立向上看,流传规律性。各种知识的流传,均在人们的思想体系中进行。

(二)声乐室内乐教学和演唱可以丰富学生的演唱风格、拓宽教学内容,可以强化演唱者丰富而细腻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演唱者的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有助于增强演唱者的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

声乐室内乐演唱与独唱相比,既是独唱者又是伴唱着,演唱者一方面要密切注意检测各声部总的进行,同时又要以某一声部作为调整自己的基础;与大型合唱相比,室内乐的人数少,易于教学和演唱,强调团队精神,突出锻炼了个人的能力,又不至于滥竽充数,声乐室内乐演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也就是说演唱者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揭示作品内涵,合作中应当避免过分的张扬个性、音准、节奏、力度也不能由着个人的性情而随意发挥。

声乐室内乐的形式包括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女声二重唱、女声三重唱、男声四重唱、男女声小合唱;声乐室内乐的演唱,能展示出音乐的清晰、细腻,它讲究声音的共鸣点小、清晰度极高的美感,声部均衡的和谐美,和声变换形式的和声色彩美,声乐室内乐演唱,作为一门艺术表演形式,是一种音乐会式的表演艺术,可作为人声的声乐室内乐音乐形式交流和作为文化进行学术探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对如何开展声乐室内乐训练,还没有更多的尝试,而这种状况正是需要我们的高校声乐老师和声乐专业学生来进行反思的。

四、高校声乐教育教学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声乐教学理念在改革创新中,有收获,也有一些问题。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一定要从这些问题出发,为高校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寻求对策。

(一)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切实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其制定必须因地制宜,即各高校要结合本校校情与社会实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其一,音乐专业院校可以强化“精英音乐人才”的培养;其二,大多数师范院校或普通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一定侧重“师范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输送人才;其三,高职高专院校则要侧重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人才支持。当然,这几个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每种院校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声乐知识。

(二)优化课程设置

从整体上说,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必须要多元化,不能再盲目照搬某一权威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而要把自己学校特点融入到教学当中。除了开设普通的乐理知识、声乐作品分析、钢琴等课程之外,还可以把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声乐加入课程中。这样课程既包括了通识课,又融入了地方民族特色,同时也把普通高校教学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了。在课程设置中,各个科目不能是拼凑式的,而应当是有机联系的,科目之间应当互相促进,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技能,二者并行发展。

(三)更新教学模式

虽然高校扩招以来,生源不断增加,教学师生数量的矛盾日益凸显,但是永远不能忽视现代教育的重要本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把数量大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根据其声乐知识水平、个性、嗓音等特征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级教学。其次,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争取在最小范围内实施通识课“大班教学”,以提升教学效率。对于“一对一”的专业课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在做好“一对一”的典型示范后,更多关注全体学生。另外,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前提下,增加实施任务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更多地自主探索。

(四)调整评价体系

在现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体系下,教师一定要采取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降低教师个体因素对学生评价的影响,而且要真实反映日常教学。另外,评价形式应该多样化,不能纯粹对学生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进行考查,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综合素质。此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除了教师之外,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学生的视角评价可以带来新奇的效果,还可以引入社会评价,比如让学生通过一次社会实践,让相关专家、部门对其评价等。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师资来说,当前形势下,首先,要大力引进人才,既要引进高学历的声乐理论人才,也要引进行业内部经验丰富而且水平高的技能人才。其次,通过多种渠道的培训,从而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再就是教师要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在日常教学和参加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指导教学,让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

五、结语

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亟待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要带着问题意识和改革意识,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争取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声乐人才来。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2003.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周世斌.高等音乐教育中理论课教学模式分析与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

[4]李云飞.《试论高师多元化声乐教学的价值取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6]乔爱玲.《声乐教学的探讨与实践》.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 (02).

作者简介:李静(1961—),女,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