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迷茫的表现与矫正对策

【摘 要】 大学生择业迷茫心态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是高校理想教育缺位、教育评级体系不健全、教育的功利性等。矫正对策:一是高校应加强理想教育,让大学生敢于谈理想并付诸于行动;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大学生差异化选择;三是净化校园“功利化”氛围,弱化大学生对成功等字眼的过度关注。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迷茫;表现;影响因素;矫正对策

梁植是清华新传院博士,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何种工作。此问一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民众不禁发问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金字塔塔尖的学生均对未来的择业迷茫,那么是否也就意味着其它高等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择业更迷茫。那么迷茫的原因何在,这些迷茫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将成为本文的重点讨论方面。

一、大学生择业迷茫的表现

1、由大学生层面观之

(1)大学生对未来择业规划不明确。本文通过近日对陕西省的十五所高校包括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应届毕业生在回答“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是怎么看的”这一问题时,10%的选择“没想过”,47%的同学表示“想过,但是没想清楚”, 12%的同学持观望态度“看看身边的同学选择什么,自己再做打算”,另外21%的同学属于有明确的择业观,并对未来有很明确的规划。

(2)大学生习惯性选择考研,逃避就业。陕西的多所高校里随处可见考研占座场面异常火爆。但对于考研、出国的目的,许多同学坦承自己的意念易被他人左右,心理上属于“习惯性考研”。而多数孩子的父母表示:“孩子若能考上,家里都会全力从精神上和财力上给予支持,暂时不会考虑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 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之所以选择考研,是不想面对残酷的就业环境,还是说要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未来与前途成为纠结与矛盾的中心。

2、由社会层面观之

(1)成功学走红。当前大学生这种普遍性的迷茫,却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甚至不法分子利用。本文在调查中了解到,在西安大雁塔广场、钟楼等繁华地带,存在一些大学生在公开演讲成功学,并趁机向路人索要金钱,来证明自己演讲的成功效果。

(2)评价成功学的标准单一。而在问卷的调查中,题目涉及对于好工作的界定是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衡量好工作的标准就是待遇的高低,待遇高自然为好工作,只要工资高不太介意工作的内容是否与自己专业和兴趣一致的工作,更不会考虑这份工作的社会意义”。

二、对于大学生择业迷茫表现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大学生择业规划不明确折射高校理想教育缺位

首先在中国高等教育中,一味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诸如理想教育很短视,缺乏对学生终生教育规划意识。家庭和学校存在一种“理想教育”模式,[1]即以考上大学为核心目标,至于上大学以后的规划并不多。于是,只要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说明教育是成功的。这恰恰又反应了大学生理想规划的缺失,缺乏对人生规划独立、准确的思考。

其次在高校的大学辅导员羞于跟学生谈理想、梦想等词语,认为这是极其幼稚和不成熟的想法。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又渴望与辅导员和老师交流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因此高校理想教育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

2、大学生崇尚“高分”折射高校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首先从小到大,在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流水线上,学生接受着以分数高为目标的理想教育,而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对学习的动机和目诠释的单一,导致学生不明白为何学习,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成为高校教育评价的重点。

其次当前社会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劳动力过剩成为激烈竞争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这恰恰又印证了“高分”教育的缺陷,[2]很多大学生直接从考试中的“要高分”到职场中的“要高收入”,思维单一,缺乏对自己未来理性的思考和规划。

3、大学生成功学走红折射高校教育的功利性

首先对于成功学而言,又恰恰是打着“通过最快速、最夸张的方式让大学生迅速取得成功,迅速收获金钱利益”的幌子,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在社会和家庭的重压之下,在心智和思维不完全成熟之下选择用成功学来获取人生的成功。这种急功近利追求捷径的方式又恰恰印证了高校教育的功利性。

其次何为功利性教育?所谓功利性教育,是指抛开对人的心灵、理性的培养,一味强调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或过分看重实用性的唯智主义倾向明显的急功近利的狭隘教育,或采用超出正常需要的物质赐予的方式,用功利性的手段来强化这种功利性的观念。

三、高校应对大学生择业迷茫表现的对策和建议

1、高校应加强“理想”教育,让大学生敢于谈理想并为之付诸于行动

理想对于择业迷茫的大学生来说,就好比是一盏航灯,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可以從环境方面予以净化。虽然社会的功利化和浮躁化让老师和学生羞于谈梦想、谈理想,但是作为大学教育应该守住这一方净土,努力营造学术环境和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尝试建构一种大学里的“理想秩序”。可以利用教师课堂良性引导、辅导员的差异化交流、邀请知名校友、卓越的职场人士现身说法的方法和途径,摆脱大学生被压制的天性和悲观化的思维误区,强化行动力的概念。

2、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大学生差异化选择

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其次是成为一个有情怀、有理想、有独立思考的人,从培养学生会考试到培养学生会一种技能。忽略了对孩子全面性的教育,导致当前大学生思维单一、线性,大多成为有技能无情操的人。对于当前教育首先应破除分数是学生的唯一评价的标准的体系;其次尊重大学生不同选择,并且努力帮助他们实现,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支持;再次加强大学生对不同行业的认知,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弱势行业,适当的邀请一些弱势行业但特别卓越的人跟大学生交流、分享,构建大学生对不同职业的多元化体验感受。

3、高校应净化校园“功利化”氛围,弱化大学生对成功等字眼的过度关注

社会浮躁化、功利化侵蚀校园,应该守住这一片净土,但媒体持续曝光的学术造假、教授性丑闻、学生会干部官官相护、考试作弊成风,让“大学腐败说”一度甚嚣尘上,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功利化的心态的形成,择业浮躁化、偏激化、盲目化,让成功学蒙蔽了不少大学生的眼睛。

【参考文献】

[1] 王子刚.构建免费师范生群体职业理想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2(6)4-6.

[2] 孙丽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科普童话, 2016(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