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与经济强县相匹配的教育强县——长沙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扫描

2月6日,牛年新春喜庆正浓,长沙县隆重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词“率先建设教育强县”十分抢眼,也让人非常振奋。

长沙县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有“三湘首善之XE"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更成为波澜壮阔的一方热土,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长沙县排名百强县第37位,跃居中部第一。长沙县还荣获了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实力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等称号。这样一个经济强县决心率先建设教育强县,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日前,记者一行慕名来到这里,亲身感受了长沙县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

无论率先还是优先,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长沙县的教育发展确实是一篇气壮山河的传奇。几代人扎扎实实的奋斗,使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长沙县的教育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有事实和数据可以为证:

1981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1992年全面推进“普九”工作,1995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普九”,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十个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县之一,1998年,启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全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2006年以优异成绩跻身湖南省首批教育先进县行列。到现在,已经基本普及了15年教育,具备了完备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其中县内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100%、99.94%,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2.8%以上,小学年辍学率为O、初中年辍学率为0.12%,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为97.26%。2008年,全县高考本科总上线率达65.28%,居长沙市九区县第一;全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合格率为99.99%。

长沙县提出“率先建设教育强县”,很有底气。

县教育局局长彭克让向记者表示,提出“率先”这个目标,目的在于形成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压力点,从而把这样的目标凝聚成推动长沙县教育发展的动力。目标提出的是率先,但实际工作还是重在建设。讲到这里,他特别加重语气说,建设教育强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对于科学发展,长沙县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当年,长沙县“普九”是先进,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地方一样,当时所建的校舍都是无图纸、无报建手续、无监理的“黑脑壳”房子,到现在基本都要推倒重来。就是在“建筑之乡”,也都是土法上马,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到如今学生人数少了,原来村村都建的学校很多都已经闲置,造成比较大的浪费,也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正因为有这样切身的体会,长沙县教育的决策者形成了共识:作为全省教育发展的“龙头”,决不能再回头走这样的路。在学校办学条件这一块,长沙县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建就建最好的学校。从2003年起,所有的学校建设都必须依法依程序,按照国家制定的建筑标准,就高不就低。校舍建设就是缓一步,也不搞瓜菜代,规划设计必须先一步到位,并按照建筑的最高标准,做到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需再盖。

主管学校建设的一位教育局副局长告诉记者,仅“十五”期间,长沙县在学校建设上投入就近4个亿,扎扎实实搞了五六年学校建设。教育局专门成立了规划建设科,还面向全省招聘了两名学建筑规划专业的公务员。去年暑假,该副局长带人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把所有的学校跑了个遍,多角度拍了照并全部制成了电子档案。看着一所所美丽的学校,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学校面貌的惊人变化,折射的是长沙县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了实处。

长沙县历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每一届领导班子都把教育工作摆在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县里的四大家对教育从来就是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书记、县长往往一上任,第一个看的就是学校,第一个调研的就是教育。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总是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所有的学校他几乎都要跑到。各个部门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联手支教,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彭克让局长对记者说,这些年来长沙县的教育发展,有一条基本经验,那就是不折腾,一切依法依规行事。优先发展在长沙县不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内化为传统和制度,就是征地补偿等具体事务,也完全按国家政策办理,一切按部就班,真正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深刻转变。

县教育局财务科的同志告诉记者,财政预算和决算时,长沙县做到了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至2个百分点,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按年初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安排教育经费。同时,足额征收和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县城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资金的40%用于城市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资金的30%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城市建设维护税入收总额的15%~20%用于教育,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60%、农业税返还资金的60%,在先确保乡镇中心学校工作经费的前提下,全额用于乡镇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消赤减债工作。

在我们面前,有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记录了全县财政性教育事业经费逐年大幅增长的情况:2008年教育财政拨款36887万元,比2007年增长26.9%,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3.64%。2008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43881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8.7%,比2007年增长2.67%。生均教育事业费2008年4217元,比2007年增加771元,增长22.4%。

我们还必须写上一笔的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长沙县委、县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农村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建立和完善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了“县为主、乡补助、村参与”的投入机制。在不少地方,以县为主后,乡村成了摆设。而在长沙县,乡村参与真正落到了实处。黄花中心学校校长章志勇对记者说,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黄花镇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全镇中小学的各项建设:2005年分别投资300万、100万为黄花中学建学生公寓,为黄龙小学建教学楼。2007年上期,因机场扩建需要,蛟塘中学临时拆并到黄花中学,为减轻家长负担,政府给到回龙中学寄宿的学生埋单,并为黄花中学投资500多万元修建一栋教学楼,新建一栋学生公寓。2007~2008年为回龙中学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厨房、食堂,改造旧教学楼,将田径场和实验室等进行了修整。跳马乡中心学校校长游旺告诉记者,乡、村对教育的支持确实不遗余力。前几年,在乡财政负债8000多万的情况下,投资1400多万元用于

学校建设。去年清偿欠债后,又一下子拿出400多万。其中为各学校补足办公经费就达40多万元,使跳马乡的学校建设和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县一中副校长项检刚也深有感触,他说,长沙县的教育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辉煌,确实在于坚持科学发展。他给我们说起了一中的发展。县政府投资7000万元对学校进行改扩建,学校由1400多学生增加到2500人,不整体搬迁,不追求高大全,是一项科学决策,使学校既保留了原来浓郁的文化积淀,又有了浓厚的现代气息。尤其是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埋单,学校不负债,可以一心一意去抓管理、促质量、谋发展,走出了农村县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新路。

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长沙县率先建设教育强县的各项工作驶上快车道!

坚持高位均衡而又实现重心下移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长沙县委书记、县长杨懿文最近在一次大会上的讲话,为大家津津乐道。他说,要研究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办法,让高素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同时,要研究对偏僻地区教师的补贴,要补得让人眼红,补得老师们甘愿一辈子在偏僻地区教书育人。

杨书记的一番话,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到了长沙县委、政府重教的决心。从均衡教育的角度理解,体现的是长沙县委、政府既要坚持高位均衡,又要努力实现重心下移的科学发展观。

自2001年以来,长沙县拆除中小学危房108146平方米,先后新建教学用房及配套用房352301平方米,现有D级危房全部消灭;2006年启动中小学饮用水改造工程,按照“一校一方案”的要求,所有改造项目基本完成。这一切,为长沙县着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体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值得我们钦佩的是,长沙县很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不应该是低水平的“一刀切”,而是要把短板全部做长做强,实现在高位上的均衡。

为解决城市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长沙县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长沙县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05年又完成了《县城60平方公里教育用地发展规划》,2007年,根据发展态势,对两个规划进行了修编,并进一步完善《县城中小学建设用地布局规划(2008--2020)》。2005年以来,先后在星沙投入近1.2亿元新建了东业晨曦、金鹰、湘龙、泉塘和丁家小学.改造扩容了星沙中学和盼盼中心小学。此外,还重点抓了县城望仙中学和中南小学的新建,完善了湘龙小学附属工程,抓好了工业园区学校配套建设,启动了暮云工业园西湖小学建设,筹备了榔梨工业园龙华小学、江背工业园朱桥小学、干杉工业园中心小学的整体新建。这样,就满足了新增城镇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目前,全县有义务教育阶段非长沙县籍子女近6000人,全部安排了学位,且享受与长沙县籍学生同等免补政策,无辍学现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与此同时,长沙县抓住村级区划调整契机,加大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全县小学、初中分别调减了164所、14所,中小学总数控制到了252所,小学校均规模238人,初中校均规模634人,扩大了校均规模,发挥了规模效益。长沙县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加快合格学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农村学校不再比城里的差了,现在长沙县农村学校的屋面全都是整体水泥灌浆,不再是过去的木架毛瓦。学生宿舍全带卫生间,厕所也全是水冲式的。学校的运动场,也都是塑胶运动场。把镜头切入春华大鱼小学、洞田小学、江背麻塘小学、砖田小学、路口永兴小学、安沙边塘小学、高桥维汉小学,我们可以看到雄伟气派的教学楼高高耸立,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三机一幕”班班到位,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一应俱全,校舍简陋、设备寒酸已成为永远的历史。而走进暮云镇南塘小学、福临镇金坑小学和投资近5千万元扩建的县七中,观赏日趋完善齐全的教育设备、整洁优美的教学环境,感受其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心头禁不住盈满欢喜与欣慰。

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也是一切教育均衡的基础,长沙县始终致力达到这一目标。

长沙县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了教育发展基金数千万元,成立了“长沙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对一、一扶一”的结对帮扶活动。近几年来,总计扶助学生6万人次以上,扶助资金达2450余万元,在巩固义务教育免补资助的同时,扩大资助范围。从2006年起,除财政安排对贫困高中生进行扶助外,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其中2005~2007年争取远大普高阶段助学金每年250余万元;2008年各方筹措资金108万元资助高中阶段贫困生。仅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生平均减负350元;中职一、二年级学生每生减负1500元。老百姓说:“现在改革真正好,种田不要税,上学不交费,贫困学生有补助。”长沙县免补工作连续三年为全省农村县目标验收第一名,2008年被评为全省“扶贫助学工作”先进县,还在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2009年,长沙县又在全省率先实现孤儿、聋哑和弱智儿童免费就读、就餐、住宿,同时,全省将长沙县定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县”,全面铺开了大学生生源地的助学贷款工作,力争实现学生上大学不发愁。

实现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也是必由途径。

2004年,长沙县投入1100万元资金,建成开通了长沙县教育资源中心;2005年,引进了浙大“校校通”网络应用平台,全县所有学校实现了“校校通";2006年.全县完全小学(含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均通过ADSL全部接入互联网,同时启动了实施中央投资900万元的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全县仪器电教设备价值近9000万元,百兆校园网56个、多媒体投影教室148间,消除了电脑空白校,28所学校551个班实现了“班班通”,城区7所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班班通”。“远教”工程已通过省级验收,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像地处偏远的北山镇高兴小学,或许你会觉得并不起眼,但正是这所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在全国计算机奥赛擂台上,连续4年蝉联市级冠军。

教育均衡发展,还有一个工作不能不提,那就是对口支教。

长沙县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安排老师送课到相对薄弱的学校,给他们送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他们共同进步。像黄龙小学和茶塘小学结成了校际扶助单位后,茶塘小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2008年镇目标管理验收,该校均获得了一等奖。县一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熊宏锷去年对县九中进行了一年的支教,他对记者说:“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城镇中学确实差距很大,九中仅有一个无盘机房,而且是

新旧结合、配置差、数量不足,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存在着差距。一节课有时也难保证,或因事被冲,或改上自习,或改上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教师没有专业人员,有的兼教生物,有的管招生。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存在很大差距,有近30%的人没有接触过电脑,不熟悉键盘的人有半数以上。所以,我觉得进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一起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育新理念,讨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有利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庞大的激励场,成功的传递链

2月28日,长沙疑似“倒春寒”,气温在0~4摄氏度徘徊。在长沙县星沙中学校园里,90多名青年教师磨拳擦掌,准备参加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面试。

一间普通的教室,“励志勤学、锐意进取”的标语在墙头十分醒目。来自五美中学26岁的女教师童莉站在教室中央,她面前是5位评委和主持、监督、统分、计时、联络各岗位的人。她抽到一道“谈谈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题目。童莉略一思忖,便以校园文化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包括有形的环境、标语、指示牌,也包括制度、校训、校歌等无形的部分,作了回答。

记者看到,在童莉前面面试的教师们,有人抽取的是辨析题:某校经行政集体商量后决定利用假日或延长教学时间为学生集体补课,收取一定费用,你怎么看?还有一道题是:校长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个人人格魅力的作用?

在长沙县教育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方案中,确定了要选拔100名左右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分三次选拔到位。第一批选30人,报名者达209人。推荐、筛选、笔试、公示,几轮下来,留下今天前来面试的93人。县教育局相关副局长介绍说,这入围公示后的93人,将按照3:1的比例,选拔30余人充实到校长后备干部队伍中。“我们相信这个海选方式真正打破了以往论资排辈选校长选干部的传统,进一步实现了任人唯贤。”

长沙县对校长选拔、培养、提高工作可谓不遗余力。陪同采访的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06年起,长沙县形成了一个制度,每年选拔10名优秀中小学校长及后备干部,到上海华东师大等地教育发展先进的单位学习和挂职,学习时间为3个月左右。教育局一年派出一期学员,要花费近30万元。从实行效果看,“这个钱花得值”。

学校是校长的作品,抓校长队伍其实就是抓学校管理。

可喜的是,长沙县各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校务公开,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规范财务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教育局专门开办了会计班,所有会计、出纳都持证上岗,甚至还举行厨师比武,切实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安全无小事,各学校对安全教育十分重视,近年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教育科研在长沙县也是风生水起,特别是2002年长沙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后,各学校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教育改革,扎扎实实推进了素质教育。

在长沙县,有许多的“管理能手”。像县七中“70后”校长李浩就是其中一员。他是省高中物理骨干教师,课上得好,文章也写得漂亮,他利用自身的优势,以教育科研为切入口,狠抓学校管理,把几年前还很破旧的一个农村普高,办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市级示范性高中。

走内涵发展之路,重在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学校只有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培养一流的教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长沙县人总是敢为天下先。1993年,长沙县曾从省内各师范专科学校“挖”回优秀毕业生,大量填补农村学校优秀老师的空缺,大大改善了当时县内教育发展状况。这在全省实属首例。从2001年起,长沙县再次高扬旗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中小学专任教师,到2008年止,共招聘335人。

长沙县牢固树立“人才强校”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用人理念,坚持“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师自主发展的环境。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了“知荣辱、强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启动了“名师工程”,组织了“师德标兵”“名牌校长”“明星教师”的评选活动,举行了师德师风建设专场巡回演讲。去年,县委、县政府授予了103位同志“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称号,教育局表彰了一批“五好”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六艺天骄幼儿园园长易灿华荣获“感动星城·十大魅力教师”称号。

为加强教师培训,长沙县启动了新一轮干训师训工程。近几年来全县共培训中小学教师7429名,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的教师4800名。在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各学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开慧乡举办了“校长论坛”和“班主任论坛”,治校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在全乡得到推广;黄兴镇坚持“创黄兴名校,塑黄兴名师,育黄兴新人”,努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素质好、年轻化、潜力大的名优教师。现在,全县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初中都已达100%,高中达92%。

“我们常说不要只用一把尺子量学生,教师的发展何尝不是这样!”采访时,时中学校校长彭伟兰这样说。这个学校有一个薄薄的本子,叫做《时中学校行政值日情况记载本》,从2005年起,上面就开始记满行政干部在校园值班时的观察笔记。“本期为节省学生用餐开支,张总少用一个人,忙碌时就自己下厨房切菜,水龙头坏了也自己修,经常很晚才回家。”笔记中的张总,其实是一名管理后勤的老师。一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学期要记两本,大约3万字。彭伟兰说,学校对老师的人性化管理,包括老师对学生管理的延伸,就体现在这一笔一划的记录上。陈婷是吉首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生,教3个班的课,既教英语也教语文,每周还要到更偏远的一个村小支教,“课教得多,是学校重用我。我也在实践中学到不少东西。”陈婷感慨说,“当一名称职的小学教师,要下的工夫的确很多。”

陈丙全是县三中的校长,这位1998年从邵阳市招聘到长沙县一中任教的优秀教师,从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做到教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8年底,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他曾作为长沙市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学员,派往华东师大学习一个月,回校后施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推出《学校改进行动方案》,着眼每一名教师的发展目标,逐步见到成效。他满!不信心地说:“我要在三中营造一个氛围,使教师们特别有职业幸福感,倾心于教育。”

老师们享受成功,自然爱心勃发。适宜的环境,无处不在的激励场,让教师找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目标。这样的目标的实现,又何尝不是学校之幸、学生之幸呢!

构建完备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

在长沙县采访的几天时间里,记者先后到了一中、县实验中学、星沙中学、职业中专、特殊教育学校、星沙镇盼盼中心小学、长桥文化补习学校、碧桂

园威尼斯中英文学校、六艺天骄幼儿园、安沙镇的时中学校、路口镇麻林中学、跳马乡的石门中学与跳马中心学校等10多所学校。这些学校涉及长沙县教育的方方面面,既是长沙县教育一扇扇亮丽的窗口,也是长沙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缩影。

据彭克让局长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长沙县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小、幼教育纵向衔接,普、职、成教育横向沟通的大教育体系。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县域内有非常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构建区域内非常完备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长沙县的思路很明确,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总揽教育发展全局,统筹兼顾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促进全县教育协调发展。我们在这里也无需用过多的笔墨来描述。下面,我们来看看长沙县是如何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相对滞后的教育方面着力推进和重点突破的。

为了不让农村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长沙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怎么办?他们就借鉴城镇幼教办园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在教育大格局上,按照“基础教育扩大成果,学前教育同步参与”的思路,坚持以县级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学前教育。首先,发挥县级幼儿园的龙头作用。1998年,县政府划拨21亩土地,投资600余万元,按现代化幼儿园的标准兴建了县中心幼儿园——六艺天骄幼儿园,结束了长沙县无县级幼儿园的历史。在园长、特级教师易灿华的带领下,该园以“六艺”(礼、乐、御、射、书、数)为核心,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以培养幼儿“健康活泼有自信,文明乐群善交往,好奇探究肯动脑”为目标,以“综合、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色的孩子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品牌基本诉求,全面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形成了“学会生活课程”“环境教育课程”“绿色课程”等园本课程特色。该园还在幼儿园管理模式、农村幼儿园教师管理和培训体制、农村幼儿智力开发及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试验,先后被授予全省“婴幼儿科学汉字游戏实验园”“现代幼儿英语示范基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国家级绿色幼儿园”,成为全县幼儿教育信息、示范、培训、科研和活动的中心。其次,发挥乡镇中心园的骨干作用。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内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县里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积极扶持创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各乡镇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支持下,通过投资兴建、盘活政府和学校闲置资产、腾出办公用房或利用中心小学条件等措施,积极创办中心幼儿园。福临镇投资20多万元兴建了独立的中心幼儿园;春华镇购买中心商场办园;榔梨、青山铺、白沙、干杉等乡镇中心学校腾出办公用房办园;金井、开慧、路口等乡镇利用撤并学校,盘活学校资产办园;江背、高桥、北山等乡镇在中心小学内办成了有独立院落的幼儿园。目前,每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都达到了省颁标准,在园幼儿均达到100人以上,并且有一定数量的全托幼儿,乡镇集镇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90%。他们还发挥民办园的主体作用。再次,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园。据统计,目前全县各类社会力量办园已达110所,缓解了幼儿园入学难的困难,为边远地区幼儿入园提供了方便。

在日前揭晓的长沙市首次组织面向全省的"2008年家长满意和孩子喜爱的幼儿园”评选和推介活动中,公办六艺天骄幼儿园和民办长沙县碧桂园威尼斯中英文幼稚园以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口碑在500多家参选幼儿园中脱颖而出,双双折桂。

县教育局主管职教的副局长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从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稳定,抓职教就是抓“富民工程”,抓职教也是抓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的高度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贯彻《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

跻身全国重点的长沙县职业中专,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日益凸现。校长周文迪介绍说,他们坚持走产教结合的道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2002年,县职专注册成立了长沙韵春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了韵春园茶厂和农产品加工厂,构建了“学校+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村职教办学模式,“以教促产,以产哺教”,公司成为农民增收、学校增效的“双赢载体”。2003年,长沙县将全县5所职专组建成“长沙县职教集团”,有效地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基地”。多年来,县职教集团和职业中专始终坚持立足市场、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坚持“选准一个专业,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办学目标,共培养了各类专业毕业生18900多人,短期培训中、青年农民24000多人次。在历届毕业生中,有近800人成为县、乡、村和部门干部,有500余人成为农村技术员,有600余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村专业户或企业主500多人。如双江镇青山村周坤明,通过职校培训后,承包200亩山地种植良种茶,后来又创办“金山茶厂”,三年创纯利40万元,并带动一方共同致富。

加大县外职业学院(校)的引进力度,是长沙县构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体系的神来之笔。

秉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根据“统一规划,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多元发展”的思路,从2000年至今,长沙县共引进各类高职院(校)12所,壮大了全县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对引进的职业学院,在征地建设和税费征收等政策上均执行社会公益事业标准,给予最大优惠。县领导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如湖南机电职院,就是县领导亲赴津市洽谈引入的。长沙县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坚持做到公办与民办一视同仁,工作一同部署,目标一同下达,活动一同组织,招生一同进行,督查一同展开,奖励一同享受。

在采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长沙县有一批有特色、有水平的民办学校。投资近4000万元的碧桂园威尼期中英文学校、幼儿园,由于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办学不到两年,就已在省内外小有名气。长沙县倍腾青少年启发教育学校以“问题少年”为培训对象,创办两年来,重点对问题少年的转化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创造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培训教育方法。《光明日报》以较大篇介绍了该校的办学经验。长桥文化补习学校创办20多年来,共为高校输送了1万多名学生,其中2400多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

近五年来,全县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增加80余所,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仅新增学校、幼儿园,就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既减轻了县级财政的压力,又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长沙县有着机械制造之都、百里汽车产业走廊的美称,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外资企业纷纷落户星沙,县城星沙已初显国际化都市风貌。为解决在这里工作的外国友人子弟的求学问题,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将投资四千万元,建立湖南星沙国际实验学校。这将是湖南省唯一的一所以外籍人员子女为对象的名副其实的国际学校,填补了全省的空白。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生动展现了长沙县打造非常完备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和率先建设教育强县的宏大手笔和豪迈气魄。

今天,在革命先驱黄兴、毛泽东主席夫人杨开慧、人民音乐家田汉、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共和国总理朱镕基等诞生的这片神奇土地上,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师以爱教为荣。展阅着这幅长轴画卷,我们看到了长沙县教育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

本文图片由袁庆国 金鑫铭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