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其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价值观的形成规律。本文从理论依据、模式的特点与实施、积极效应等三方面论述了实践中形成的基于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姜彦飞(196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政体部主任、书记、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宪忠(1963—),男,河北保定人,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党总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课改方案实施后,国家通过重大委托课题的研究、“精彩一课”的评选等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价值观教育、“项目为主,体验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价值观是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标准,即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体现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论自觉或不自觉,人们的行动总是与其价值观相一致。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处于多元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善恶、美丑、利益关系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目标决策和行为选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更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设计必须遵循价值观的形成规律

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认知—评价—行动。首先是通过学习对社会核心价值观产生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这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但有了认识和理解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将其内化并纳入自己的行动之中,通常,学习者还会经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并且只有产生了肯定的情感认同,学习者才会最终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由此可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其教学模式就必须设计好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整体流程,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情感评价和价值取向。经过学习与实践,我们选择了以余祖光翻译的《学会做事》一书中提到的“四步循环教学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参考,提出了基于价值观教育、“项目为主,体验导向”的教学新模式。

二、基于价值观教育、“项目为主,体验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实施

(一)操作特点

1.设计思路

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明确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把思想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沿着“大学生涯—职业生涯—社会生涯”的设计思路,着眼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开发和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基本发展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顺利实现从大学到职场、到社会的链接,实现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过渡。

2.教学模式结构

以教材内容为蓝本,统整融合教学内容,开发若干主题活动单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到每一主题活动单元中,每一主题作为一个项目,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程序/学习活动、需要的材料、建议读物等,整个教学过程用时大约90分钟。

3.教学实施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即“认知—概念—情感—活动”。

第一步:认知层面——知晓。采取设置体验引子的教学策略,体验引子可以是典型问题、文字素材、音像资料、案例等,目的是通过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知晓了解课程内容的动力。

第二步:概念层面——理解。采用体验冲突的教学策略,通常是设置典型问题引发讨论和对话,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概念。

第三步:情感层面——评价。采用体验反思的教学策略,运用自我感受、讨论、交换意见、角色模拟、问卷、测评等方式,对项目中提出的主题价值观念进行反思,如自己是否认同这一价值观念,自己的实然状况与社会的应然要求是否存在差距等,对主题价值观念形成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评价。

第四步:活动层面——行动。采用突出实践行动的教学策略。此环节由“课内实践、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个层面组成,可以是课上讨论、案例分析、游戏、测评、演讲等,也可以是生涯规划、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制订“项目任务书”“项目活动报告书”, 所有活动成果再回到课堂,通过小组汇报交流和教师点评指导,帮助学生梳理、补充、增强有益的观念,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和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操作中,四个步骤不一定按部就班进行,可以是情感导入,也可以是概念导入,还可以是认知与概念合为一个环节,视内容与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定。

(二)操作举例

下面是“项目为主,体验导向”教学模式在“大学——人生旅程的新起点”这一主题中的应用,这一主题的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是大学、念大学的目标以及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1.认知层面——知晓

(1)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我为什么上大学?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提出反问。

可能的回答:为父母能过得更好。

为未来工作积累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今天,每个人必须拥有文凭才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每个高中毕业的人都这么做。

我没有选择的权利,父母让我来的。

其他。

(3)反思:上了大学自己的目标是否就可以实现了?

使学生认识到仅有大学文凭并不能保证找到一份好(高薪)工作,也并不是就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和履行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对于上大学必须做出属于自己的决定。

2.概念层面——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了解大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5)列举有关“大学”的不同定义、知名大学的校训,使学生深刻理解大学精神和大学的功能。

(6)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反思自己上大学的真正意义,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3.情感层面——评价

(7)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思想特点,使学生认识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生旅程的新起点,进一步思考自己想成为哪一类学生。

(8)把大学作为人生旅程的新起点,谈一谈如何实现大学生涯向职业生涯、人生生涯的成功转型。

4.活动层面——行动

(9)大家谈——五年计划(写出你未来5年的期望)

我的资源______________

我想象自己将成为何种人______________

我最想具备的能力______________

我可能遇到的阻碍______________

我必须采取的做法______________

三、积极效应

(一)突出主题,活化了教学内容

“内容丰富,案例生动,但重点不突出”“课上老师讲的也挺有吸引力,但课后回忆起来却不知道学了点什么。”这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最为突出的反映。原因是教师按教材内容讲解,面面俱到,结果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项目为主”的主题单元式教学,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突出了主题,活化了教学内容,切实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下面是以“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例,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所做的比较。

(二)突出体验导向,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内化和体现在行动中的外化

按照价值观形成规律,从知晓理解——情感认同——体验反思——实际行动四个层面,进行整体教学流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问题式”“案例式”“讨论式”“专题式”和“情境式”等教学方法,以实践体验为导向,将理论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政治理论、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等产生价值认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此外,所有实践活动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只是个协调者、指导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不再是将自己思考后的结果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挖掘内容、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给学生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突出过程评价,改革了考核方式

在原有开闭卷相结合、日常行为考核与期末知识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加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帮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自知自省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奎苏姆宾著.学会做事[M].余祖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李茂兴译.大学生最不能逃避的课[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