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集团从兴盛到衰败之谜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场博弈中胜出的中国企业,从兴盛到衰败者难以胜数。2008年初,作为原国内空调行业的龙头老大春兰的股票,由于连续3年严重亏损而被证监会暂停交易。如果在一年内春兰空调仍无法实现盈利,届时中国证监会将强令春兰空调退市。这就为关注春兰发展的人提供了一个战略思考:春兰怎么啦?!
  回想1996年5月,我率北京博采CIS策划高级专家团一行6人,应春兰集团之邀,参加了春兰集团举办的一次发展战略研讨会。在这个研讨会上,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陶建幸作了重要发言,他阐述了未来春兰集团的发展构想,认为空调的市场已经饱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白色家电已是夕阳产业,没有太大发展前途;而摩托车、汽车等机械制造业才是朝阳产业,前途无限。因此,春兰从现在开始,准备减少对空调的资金投入,而从事摩托车、汽车等多元化发展。
  陶建幸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热议。博采专家没有迎合他的决策思路,而是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博采专家认为,搞多元化是春兰迈出的危险一步,因为当时春兰还不具备搞汽车等多元化的条件。空调是春兰的主业,不能放弃,它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其主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空调等白色家电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为空调产品的不断研发、创新,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创造了条件。所以,空调等白色家电不是夕阳产业,它的市场需求无限,发展无限,其生命是永恒的。这一观点今天看来,仍有它存在的价值。
  那时候,陶建幸听不进逆耳之言,因为当时春兰事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形势一片大好。作为中国空调业的先驱,春兰对家用空调的发展功不可没,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时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春兰空调的发展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从1997年起,春兰建立了我国第一条有上百道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线,成功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年产空调能力达100多万台,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七强之一。就在1997年,经国家统计局评定,春兰品牌系列空调从1990至1997年,连续8年全国销量第一,累计产量超过1000万台,荣获“中国空调第一品牌”称号;2001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春兰空调“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结果,春兰柜式空调与窗式空调双双名列全国销量第一。当时,春兰空调的优势几乎无人可比。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浸满春兰人智慧与心血来之不易的空调优势,却被春兰集团的掌门人陶建幸自己葬送了。
  如同轿车能否进入家庭在中国曾遇到过阻力一样,由于家电和空调利润薄等原故,中国要不要发展空调也曾有过争议。这就进一步引起陶建幸对空调业发展前景的担忧。为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源,他专程去日本进行考察,对日本的夏利、东芝、三洋、松下四家家电生产厂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结论是,日本的四家家电生产企业,除一家还在生产外,其他三家都已转型,不再生产空调、洗衣机等产品了。当时认为市场已趋饱和,发展空调没有太大前途。根据这一误判,陶建幸意欲放弃空调,从事多元化的决心和信心更大了。
  大约在6年前,美国杰出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之父杰克•韦尔奇退休后,一支由中国企业家组成的观摩团,专程前往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非尔德市的GE总部进行考察学习。在这支顶级中国企业家队伍里,除张瑞敏、柳传志等人外,也有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陶建幸。
  当时的春兰集团正值企业成长的鼎盛期,在中国家电企业普遍遇到主业成长的困扰之际,惟有陶建幸春风得意,因为他高人一筹,先人一步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使他在多元化之初,在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扬子汽车等新型领域崭露头角,尝到也收获到了决策之果——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甘甜。但在春兰集团初试牛刀从事多元化的几年之后,曾经风光一时的春兰股份,从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亏损,汽车也因经营和管理不善负债累累,以20%的股权作价转让给了徐工科技,徐工科技并欲以60%的股权收购春兰汽车,如果收购成功,陶建幸多年倾心打造的多元化发展蓝图从此破灭,并以失败而告终。对此,陶建幸本人也无能为力,一筹莫展。
  令人费解的是,陶建幸在春兰空调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大的时候,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走多元化的道路,这对春兰集团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就在春兰集团决定搞多元化之后,这个多元化的情结就像决堤的大江大河,一发不可收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春兰从单一的空调生产企业,发展到品种齐全的家电生产企业,并迅速扩张,先后涉足摩托车、重型卡车、高能电池、集成电路等产业,主导产品包括空调、洗衣机、除湿机、摩托车、发动机、汽车、电动车、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半导体、集成电路、高能动力、镍氢电池等数十种,成为中国企业中产业跨度最大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之一。
  由于搞多元化的情结浓、决心大,精力与资金过于分散,春兰集团后来虽曾也开始重视空调,但为时已晚。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中国空调业的发展出现第一次市场饱和期时,在资本市场上,面对家电行业一波又一波的兼并重组浪潮,春兰空调没能抓住这一机会实现翻身,而是继续在多元化的怪圈里打转转,从而使原本小弟弟的美的、格力、海尔、海信等一批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脱颖而出,完成了对市场的圈地。
  销售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春兰市场销售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为解决渠道价格问题,也作出了一些决策。然而,春兰在渠道方面的努力,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利润总额与净利润亏损幅度已达到了惊人的203亿元和198亿元,其市场份额在2006年遭到进一步削减。春兰主业的春兰洗涤机械有限公司,这年的亏损额就达到228491万元,从2003年至2006年,一直持续亏损。
  从2003年开始,春兰业绩的下滑速度令人吃惊,其速度也明显加快,其中春兰摩托车、春兰动力制造和春兰机械制造3个公司,分别亏损3401.70万元、1361.72万元和1071万元,这一年,春兰整个业绩下滑幅度达50%。与此同时,春兰在主业空调和洗衣机方面也首次出现亏损,从而使春兰的利润额和净利润额已到了崩溃的边缘。2003年与2004年相比,业绩下滑90%以上。造成这种衰败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空调市场环境完全转变之时,春兰没能抓住契机做强主业,而是继续在非主业方面加大投入,错失了空调市场的发展良机。这让高调自信的春兰集团终于没能迈过企业持续发展、做强做大、做优、做久这个门坎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经历了从摸着石子过河到进入深水区的发展过程,一个个原本发展卓有成效的明星企业纷纷垮台,而一批原本规模不大的弱小企业却柳暗花明,后者居上,发展势头良好。其中原因很多,但最本质的核心原因是,企业是否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因为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志。
  美国兰德咨询公司曾作过一份调研报告,调查了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其中有850家是因为决策失误造成的。由此可见,一个科学的战略决策,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成长是多么重要。我于1998年曾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知识经济呼唤战略型企业家》,其中讲到了企业家与策划家要注重战略研究。不是吗?看看我们许多从兴盛到衰败的企业,哪一个不是因为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江苏春兰集团当然也不例外,其教训值得我们大家总结、研究和吸取。
  
  (作者为北京博采企业形象研究中心CIS策划高级专家团专家)
  
  责任编辑:曹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