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摩托警??牧民贴心人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sx/sjsx201501/sjsx2015012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sx/sjsx201501/sjsx20150120-1-l.jpg
  与摩托车的不解之缘
  出生在牧区的宝音德力格尔从小就很自立,能吃苦,在嘎查里第一个考上大学。1997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工作,成为一名“片儿警”。
  他管理的辖区有5个嘎查、1672平方公里,917户居民散居在这片广袤的戈壁,每户至少相隔五六公里。一辆摩托车、地图、褡裢、两部手机,是宝音的“临时警务室”的全部家当。17年来,他骑坏了6辆摩托车,每月深入辖区20多天,每年平均行程6万多公里,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25圈。
  宝音德力格尔的事迹在草原牧区流传开来,不少网友都叫他“草原摩托警”。对于这个亲昵的称呼,宝音德力格尔欣然接受。“我是一名牧区民警,对我来说,摩托车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伙伴。牧民们只要听到摩托车响,就知道我又下管区了”。
  刚参加工作时,他还不会骑摩托车。每次下管区都是所长先把他送到嘎查(村)书记家,书记再骑摩托车送他去牧民家,或者步行去牧民家,很不方便,时间都用在了路上。
  “我开始一边学骑摩托一边攒工资,哥哥又给我了点钱,工作的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我买了第一辆摩托车。”宝音德力格尔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花了2000元,不便宜呢。”
  戈壁草原上的路不好走,石头多,陡坡多,摩托车要进行改装加固才能使用的时间长点。现在,宝音德力格尔还是骑摩托车下管区。
  耗时9年,自己绘制了“土地图”
  牧区生活的人都知道,在草原上迷路是非常危险的。宝音德力格尔介绍,自己的辖区一眼望去都是砂石荒山,而且天气说变就变,早上还是晴天,中午就刮起沙尘暴,非常容易迷路。
  2010年初春一个下午,哈日朝鲁嘎查牧民梁茂祥放羊时遇到了大风天气,沙石漫天,他和300多只羊被风刮得迷了路。“梁茂祥给我打电话。我马上和自己管区一个老司机联系,因为只有他才敢在狂风中出车。我们开着一辆老式吉普车顶风上路。一出潮格温都尔镇,连东南西北都分辨不出来,就拿出随身带的手电筒下了车,凭着记忆和感觉在车前引导司机前行,寒风刺骨,实在冻得不行了,就上车里暖一下,然后再下车,用手电筒为司机引路。就这么走了几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已经冻得说不出话的梁茂祥。”
  那次遇险经历,触动了宝音德力格尔。为了不迷路,宝音德力格尔想了很多办法。1999年,他开始自己动手画地图。第一嘎查的巴特尔家,路线怎么走最近,路上有几座大荒山,有几条小河流……这些地理标识,在“宝音地图”上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期间,随着牧民的搬迁和人员的流动,他随时对自己的地图做出修改。一份地图,倾注了他9年的汗水和心血。
  2009年,这份地图被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录入警务平台,乌拉特后旗旗政府还把这份地图当作土地测量和计生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心中有数,他是牧民口中的“活档案”
  他心里时刻装着牧民,哪家牧民有多少只羊,哪家的羊倌儿叫什么,宝音德力格尔都一清二楚。牧民说,他不仅是“活地图”,还是“活档案”。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户牧民的情况,他从参加工作起,就开始写工作笔记。这么多年下来,工作笔记越来越多,每家牧民的情况他都装在脑子里。23本工作笔记,一笔一划,非常详细。
  “大家说我是‘活档案’,是因为我对辖区牧民的情况非常熟悉。因为熟悉情况,我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得心应手。”谈起工作方法,宝音德力格尔有着说不完的话。
  这些笔记本上一开始都是用蒙文在书写,后来慢慢用起了汉语。对于这一变化,宝音说,在牧区工作就得蒙汉兼通。“我是蒙古族,蒙语是我的母语。工作以后,我发现不会汉语对我的工作影响很大,跟蒙古族以外的群众都没办法交流。于是,我就开始自学汉语。”他家里,珍藏着一本自学汉语用的字典。这么多年过去,字典都快被他翻烂了。
  “我现在不光会说,还会写,使用电脑、手机也都非常熟练,跟汉族群众沟通起来完全没问题。”说到“语言关”,宝音德力格尔自信地笑了。
  一副褡裢,他成了“草原上的邮递员”
  除了工作笔记,他在平常下管区时,摩托车上还经常驮着一副褡裢。这个布袋子作用可大了,里面都是帮牧民买的书、报纸、杂志、药品、生活用品等,还有存折、银行卡。“牧民和外来务工人员都信任我,他们把银行卡和密码都告诉我,有的干脆把银行卡就放在我这里,需要用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他说,这种信任是无价的。
  每次他的褡裢都装得满满的,最重的时候有几十斤。
  说起褡裢,宝音还提到了他的邮箱。他家住在镇上,他有一个为方便自己买书、订报纸用的邮箱。后来他常用这个邮箱帮一些牧民寄送物品,牧民们接收信件、包裹的地址都习惯写这个邮箱。宝音从邮箱里把这些信件和邮包取出来,再给牧民一户一户送过去。
  慢慢的,这个邮箱就成了他辖区所有牧民的“公用邮箱”了。身背褡裢的“片儿警”,成为牧民的热心“邮递员”。
  工作中既要懂法,也要懂情
  17年的坚守,他和牧民亲如一家,成为牧民心中最信任的人。当了十几年的牧区民警,宝音德力格尔说,在工作中既要懂法,也要懂情。
  宝音德力格尔的每一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牧民家里不管大事儿小事儿都喜欢找他商量。家里孩子结婚,夫妻、邻居吵架,孩子上学找工作或者连雇羊倌儿这样的小事,牧民都得找他。牧民们有句话,叫“宝音出马,一个顶仨”。
  在他走访牧区的时候,碰见放羊的羊倌儿,也要跑过去打招呼、聊天。他到了牧民家里,帮着铲羊粪、剪羊毛、做饭,什么活儿都干。“让他们都觉得,我和他们是一家人,他们有什么话都愿意和我说,慢慢的,谁家的情况我都很清楚,在调解矛盾纠纷的时候,大家就都愿意相信我,愿意听我的话。”他笑呵呵地说。
  此前,一家企业在他的辖区开矿,影响到牧民放牧,一时,企业和牧民的关系非常紧张。企业的简易住房几次被牧民拆毁,驻地水井也屡次被牧民用石块填塞。旗委政府、区委政府连续做了几次工作,都不理想。牧民说,我们就信宝音,你们让宝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