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3~2007年收治下肢骨折患者共128例,其中7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例并发肺栓塞。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65岁,均为新鲜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2例,三踝骨折1例。术后发生5例,均治愈。术前发生2例,均并发肺栓塞,治愈1例,死亡1例。术后5例血栓均发生于骨折同一肢体,表现为下肢肿胀,患肢周径明显较对侧增大,皮肤发绀,皮温升高,其中4例伴有疼痛,Homans征阳性,经彩色超声检查确诊。5例患者均请介入科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栓塞。在此基础上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及抗生素治疗。8~14天后,患肢肿胀大部分消退,经彩色超声检查示血栓均有不同程度的再通,获得满意疗效。

例:患者,男,65岁,右股骨颈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行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常规查体患肢无明显肿胀和发绀。18天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血压持续下降,直至测不到,心跳停止。急行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持续右胸痛,呼吸困难,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栓塞,经溶栓治疗后痊愈。

讨论

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凝固性增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应考虑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密切观察肢体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肢体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起病多隐匿,有资料表明[1],约70%确诊为肺栓塞患者存在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本组2例肺栓塞者均无明显肢体症状。对于高危者应行彩色超声检查,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用于术前DVT高危患者的筛查,正常值为<0.5μg/mg,阴性结果可以排除急性血栓形成[2]。Jack等推荐联合D-二聚体测定和超声检查,二者均为阳性则可明确诊断。

预防方法有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邱氏等[3]认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同时对于已发生的DV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机械预防有间断气囊压迫等方法,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刚,韩一生,赵建宁.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2004,24(4):237-239.

2 朱永林,胡理朋,陈萍,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血栓与止血学,2004,10(3):117-118.

3 邱贵兴,杨庆铭,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8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