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摘要:传统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沉闷乏味以及学生积极性差的现象。通过树立学生是主体,能力素质是核心的教学理念,我们从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向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切实提高了医学微生物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为切实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质量,我们尝试在教学模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临床联系,注重知识更新

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意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由于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难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采取结合临床讲解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将临床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中。基本思路是变“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课堂讨论以病例为中心,先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让学生自学;然后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解释病因,提出诊治方案,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近年来,临床上的感染疾病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我们可以增开选修课,配合教学内容,聘请有关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每讲独立成章,讲授内容主要选择临床工作所需要的医学微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增加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基础上延伸向临床教学的新发展与新动向。

二、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了多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应用。

1.调查体会教学法

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与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传染病疫情以及某些社会焦点问题紧密联系的特点,在第一次授课时我们采用了调查体会教学法。在每次新学期开学前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一些事件,先让学生体会微生物虽然眼睛看不到、手摸不着,但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系统精讲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总论主要从总体上描述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致病机理、机体抗感染免疫、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等,总论的学习为各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总论至关重要。在总论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系统精讲教学法,结合各种图片和表格,详细介绍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认清重点内容、理解难点内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教师在介绍完某个章节的理论知识后,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讨论并查阅相关文献,课上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归纳比较式教学法

由于在微生物学各论中讲授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各具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易懂难记、易混淆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各论教学中采用了归纳—比较式教学法。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条理,化繁为简,有效的使学生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认识问题,加深、加宽对知识的了解。

5.知识讲座教学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的迅速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新知识、新理论也在不断增加,但近年来存在学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学时内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在课外业余时间给学生开办了一些学生比较关心、乐于接受的小讲座,如流感的治疗和预防、社区狂犬病防病知识宣传、艾滋病健康教育,细菌耐药性等方面的讲座。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内容在理论课上难以讲清楚,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细菌的人工培养、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常见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等都安排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学光碟、实验操作、结果示教、镜下观察等手段来完成,使上述各章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对学生尤其是检验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帮助不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变“实验教学”为“实践教学”。具体措施是,首先,拿出部分实验课时间,在实验室讲解医学微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增加学生操作内容,让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基本的三基训练,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实验操作规范化和熟练化。其次,是开设综合性实验或连续性、系列化实验,将以往零散单一的实验重新构建成几项实践性、目的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受到一次实验全过程的训练。最后,将实验室实验教学引向社会实践教学。这种实验教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探索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四、小结

我们在医学微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改革与探索,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在对我校2008级临床本科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超过90%以上的学生认为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好,教学改革后的授课更加形象生动、重点更加突出;80%的学生认为通过教学改革,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方面,这就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开阔教学思维,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学习教学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方艳辉,肖丽君,程露阳.《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兴趣的六个结合》教学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138-140.

[2]董晓慧,臧伟进,楚雍烈.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