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从现状来看,实验室内部包含了较多类型的实验设备,对于各项设备都有必要予以经常性的管理与维护。通过设计信息系统的方式,有利于为实验设备的日常管理与设备维修提供实时性的精确信息,在此前提下健全信息化的实验室设备维护。为此,本文基于实验室的各项设备运维情况,提出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构成;结合实验室各项设备管理的现状,探求可行的实现思路。

关键词: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

对于实验室的各项设备在展开检修操作时,有必要在最大化的限度内配置资源,与此同时也要提供实时性的信息作为保障。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信息化技术逐步融入了设备检修的各个环节中,这种现状有利于提升设备运维的实效性并且减少消耗的总成本。因此可以得知,运用信息系统来完善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的措施有助于优化实验室设备的综合质量,确保从根源上减少并且杜绝实验设备故障。

一、基本的设计思路

对于各项科研实验而言,实验仪器都应当保障良好的状态。然而实质上,实验室包含了较多种类的科研设备,具体涉及到的日常设备管理以及故障设备维修也表现为复杂性。具体在维修某项实验设备时,设备检修人员通常会面对繁杂的设备检修流程,如果不慎操作那么将会浪费较多资源与资金。

实验室内的某些设备一旦遇到故障,很可能影响整个科研实验的进程,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事故。在科研实验室中包含了很多设备类型,实验室内部的各种设备都容易频繁出现故障。面对信息化的新形势,对于实验室设计的信息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系统也亟待加以改进,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健全实验设备监管,进而提高实验室内部设备维修的综合水平。具体而言,对实验室进行的信息化设备管理与维修设计应当依照如下思路:

从系统整体设计的角度来讲,设计人员对此选择了B/S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设置了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通过服务器端可以实现精确的事务逻辑,进而形成了三层的基本结构。在信息化系统的辅助下,前台应用程序建立于ADO技术的基础上,而服务器建立于IIS的基础上。同时,系统设计人员选择了VB作为系统开发语言,后台数据库设计为SQL的模式。对于后台与前台而言,数据交换可以运用ODBC的具体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实验设备管理与维修,建立于B/S模式上的系统结构具备更强的开放性与友好性特征,这是由于信息化系统在根源上简化了复杂度较高的应用程序,因此为服务器的维护与升级提供了更多方便。从本质上讲,B/S结构本身具有更加鲜明的技术合理性,运用这种模式有利于密切联系各部门及其内部人员,因此在最大限度内方便了实时性的信息反馈。

面对网络化的设备运维环境,信息系统为其提供了协同工作的新模式,负责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的人员因此也摆脱了繁杂的数值查询与信息统计流程,有利于简化流程并且节省更多成本。

二、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结构

(一)用户登录与系统管理

用户在初次登录实验室设备相关的管理系统时,信息系统首先就要核验用户身份,对于非法身份应当予以排除。系统只有在判断用户合法的前提下,用户才能被允许登录。完成了登录操作后,用户就能浏览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主页面,依照自身的权限来完成某些操作。从现状来看,信息系统设置的登录窗体应当包含特定的事件与函数,其中的典型为Mouse Move的函数与事件。

在信息系统的管理中,系统模块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健全管理。其中,管理对象主要包含了分配用户权限、修改登录密码、创建新的用户等。此外,系统管理还可能涉及到对日志的查看与清理、数据备份与恢复、冗余数据的清理等。用户通过操控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就能顺利修改原始密码或进行其他相关的信息化操作,对于实验室内的设备实现检修与维护。

(二)管理实验室设备档案

实验室内部的各种类型仪器都设置了档案,其中包含了仪器厂商、仪器的资料表与信息表、相关资料的查询等。在需要的时候,用户还能依照自身的权限来增加设备档案,或者完成档案的具体分类、档案信息查询与信息修改等。

此外,信息系统设有数据统计模块,运用统计模块可以显示设备维修台次与维修费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统计图并且提供与之相关的报表。经过信息化的处理,技术人员就能全面把握现阶段的实验室设备状态,因此也杜绝了过高的设备维修资金消耗。

实验室设备具有较复杂的系统性,对此应当予以实时性的维修。建立设备维修以及设备管理的实验室系统,基本目标就在于健全管理,在此前提下提升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建立于B/S基础上的实验设备维修设置了明确的用户权限,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进入并且查看实验设备的档案。同时,负责系统维护与修理的相关人员也有必要妥善保留档案,一旦发现某些档案数据丢失那么就要及时予以弥补。在必要的时候,系统管理人员需要进入B/S系统内部,对于特定的设备档案信息进行弥补、删除或者修改等各项操作,以此来保证实验设备档案的实效性与完整性。

(三)对设备维修进行监管

实验室内部包含了很多复杂设备,如果某种设备引发了故障,则要立即予以检修。然而,设备维修通常涉及到较多步骤,对此如果缺乏监管则很可能陷入混乱。运用信息化系统的方式来监管设备维修,有利于统计得到精确的设备保修信息,与此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查询、删除或者修改数据库内的设备保修信息。通过落实全方位的设备维修监管,可以在根源上简化设备维修的流程,节省维修成本与设备维修消耗的工作量。

从实验设备维修监管的角度来讲,设计B/S模式下的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监管的工作量,从而确保轻松实现实验室设备监管与维修的任务。作为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操作的方式随时获得与之有关的实验室设备信息,然后依照特定的流程完成设备维修。對于各个维修环节都应当予以监管,具体的监管对象应当包括设备台次、维修设备过程中的支出金额、全过程的维修费用等。运用数值统计的方式就能获得本年度总共支出的设备维修资金,然后对此进行相应的监管。

三、具体的实现途径

相比于传统技术手段,信息系统运用于实验设备检修与日常管理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实效性,因此表现为更高的效率。截至目前,相关部门人员已意识到信息系统对于实验室各项设备日常管理与维修的价值所在,因此也开始尝试着探寻适当的系统设计及系统实现模式。然而从整体上讲,对于设备检修进行的系统设计并没有真正达到完善,因此仍有待加以改进。对于设备维修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优化实验室内部的設备检修,对于整个的设备检修流程实现了优化,提升检修工作的实效性。从现阶段的系统设计来看,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的信息系统不能缺少数据库作为支撑,数据库因此也构成了系统核心。数据库可以用来存储实时性的实验设备信息,对此有必要经常进行更新,确保获得实时性的设备状态信息。

具体在实现过程中,设计人员选择了B/S模式的信息系统,通过健全服务体系的措施来执行各项相关操作。从用户角度来讲,用户可以密切结合自身的基本需求,依照自身的权限来修改信息或者查阅数据。某些情况下,实验室内部的某种设备亟待进行检修,管理人员对此可以调出浏览器上面的相关系统,在用户登录的基础上就可以输入保修信息。技术人员在完成后期的设备维修时,可以调出与本台设备有关的检修数据,对于现阶段的维修记录进行相应的填补。

由此可见,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信息系统为实验室的各项设备管理提供了更多方便,有利于管理人员顺利掌握实时性的实验设备状况。对于各项设备的检修状况、检修的经费、支出经费与设备台次等相关指标应当予以量化处理,在建立统计图的基础上就能明确各个阶段的维修费用。与此同时,设备管理运用的信息系统还可以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本身具备的仪器保养意识,通过运用最少成本来保障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易损坏的老旧仪器,实验室负责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技术人员也应当明确要点,从而在根源上延长实验室设备的运行年限,杜绝频繁发生的实验设备故障。

四、结语

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逐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与各行业生产,这项技术有助于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在最大限度内避免了实验设备频繁出现故障。应明确的是,对于实验室的各项设备如果能依照信息化的流程来健全管理,就可以致力于消除故障并且避免设备缺陷与隐患。未来在实践中,技术人员还需要归纳经验,进而服务于设备管理与信息化系统设计的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晟.基于Web的实验室设备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71-174.

[2] 张辰,赵东升.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军事医学,2011(07):539-540+552.

[3] 沈澐,俞效燚,王勇.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04):253-254+258.

[4] 赵相宇,刘燕,王金玲.基于SSH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工程师,2015(0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