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向着军事医学高峰攀登

2012年3月中旬,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教研室承担建设的科研平台以优异成绩,通过上级部门考核。此时,距该科研平台立项建设仅过去3年时间。

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戚中田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有理由感到欣慰——经过6年的凤凰涅槃,经过几乎从零开始的蜕变,他们已经从一支几乎仅仅研究基础医学的团队,“转身”为一支正在向着军事医学高峰攀登的冲锋队。

阳春四月,记者走进装饰一新的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走进这个戚中田和他的团队多年来一直默默进行科研创新的地方。

从基础医学到军事医学

翻开戚中田的履历,荣誉光环可谓耀目。多年来,他凭借在微生物和系列肝炎病毒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现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主任委员、美国军事医学协会委员等和多家国际期刊的特邀审稿人。2009年4月,他被总后列为院士后备人选。

然而,查询几年来的媒体报道,关于戚中田团队的几乎为零。他们在忙什么?

“准确地说,我们用了将近6年时间完成了一次转型。”戚中田说。这个“转型”指的就是从基础医学研究向军事医学研究的“转身”。

对戚中田来说,入伍42年来,他完成了从一名普通战士到将军教授的转身,现在正在完成从基础医学到军事医学的另一个转身。对整个团队来说,这意味团队发展思路的变化。

“学校一直在强调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多搞军事医学研究。我们是军人,研究军事医学,当然义不容辞。”戚中田说,“过去很多人认为基础医学研究搞的是高精尖,理论性强,不实用;而军事医学含金量少,不容易发论文、出成果。我迫切想改变这种看法。”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使我国的疾控体系受到严峻考验。也就是从那时起,从基础医学向军事医学转型成为戚中田心中新的责任与追求。与此同时,原第一军医大学转交地方,该校一些特色学科要放到其他军队单位。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戚中田开始着手争取热带医学研究工作。

“我们搞微生物研究的,去搞热带医学研究和生物防护有着天然的优势,以前的工作是从事军事医学研究的很好的基础。”戚中田踌躇满志,“这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开始从基础医学到军事医学的转型,而转型的落脚点就在生物防护和热带医学。”

“我们终于姓‘军’了”

2009年6月,“和平天使2009”中国与加蓬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在位于非洲大陆的加蓬共和国举行。作为中方专家组成员,戚中田参与主持中加热带医学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两个报告。

“如果没有转型,我是不可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的。现在,我们的研究真正贴近了部队,贴近了官兵,我们终于姓‘军’了。”戚中田颇有些激动。

其实,转型最开始遇到的阻力并不算小。最初阻力来自自己的科研人员。乍一听到戚中田这个想法,许多科研人员在私下嘀咕:“开展热带医学等军事医学研究,没有基础医学研究不行。”“军事医学研究层次较低,发表论文肯定少,将来调职调级怎么办?”“军事医学在研究上和地方医学研究衔接不大,我们和地方进行学术交流时就会缺乏‘共同语言’。”

归根结底一句话,科研人员是担心自己在学术上的发展空间会因此变小,面临很多“未知数”。转型中的困难还有很多,他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转型必须找切入点,这就是热带医学与生物防护。“根据学科特点,我们决定首先要争取建立热带医学等军事医学研究的平台以及科研基地。”戚中田介绍道。

于是,戚中田和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在工作第一线。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他们如愿以偿地建成了一个国内一流的研究平台。同时,在热带医学研究体系上,他们开始建造全军第一个高温模拟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就是要模拟热区环境,并且能对热环境进行干预。

“从2007年至今,我们的在研项目达到27项,科研经费数千万。”戚中田自豪地说,“可以说,从基础医学向军事医学我们的转型基本成功。”

热带医学研究要继承,要发展,要有特色,这样的目标需要非常举措。校领导把该教研室连同病原生物教研室、流行病学教研室等进行资源整合,2009年3月成立了第二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并任命戚中田担任所长。其中,病原生物教研室主任潘卫庆教授是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曹广文教授是总后勤部科技银星。这两位教授分别担任热带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基础医学和军事医学完美结合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放弃基础研究,反而从基础研究这一条腿走路,变成了基础研究与军事医学研究并重的两条腿走路。如果完全转到军事医学研究,可能会导致后续研究缺乏后劲,没有原动力。这个后劲就是由基础研究提供的。有了基础研究作为发展后劲,我们就能大幅提升军事医学研究的技术含量和研究层次。”戚中田说。

教研室副主任潘卫表示:“如今我们是基础研究和军事医学研究相辅相成,基础研究促进军事医学研究,反过来军事医学研究又进一步拓展基础研究视野。”

该教研室副主任任浩,副教授潘欣、赵平、曹洁、赵兰娟、朱诗应等都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目前,他们都是一手基础研究,一手军事医学研究,两手都不偏废。

“我认为一个理想的人才机制就是要使任何人都能各尽所长。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对这一点,戚中田非常自豪,“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是能进行强力攻关的团队,能承担突发事件的团队。”

在戚中田和大家努力下,目前,该教研室已先后成为军队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单位。

“想当初,我们在基础研究上获得了一些奖项,发展势头很不错。但是,我们是军人,不能固步自封,只能一往无前。”如今,戚中田气定神闲地坐在记者面前说,“我们现在是基础医学和军事医学并重,并且在两者之间找到了结合点。”

在不远的将来,戚中田和他的团队,将在军事医学的“百花园”里收获更加丰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