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能“当饭吃”

专家简介

张贵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药及保健食品专家,中国商品学会副会长、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商品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创立了中药药效组分即是中药标准物质、中药的基原应分为药品基原和药材基原、中药资源应分为药品资源和药材资源等科学概念与研究思路,主张以论证方法学为重点的中药教育学术思想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合作发展的战略思想。1995年被授予“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编撰出版中医药学术著作近90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申请和获得专利10余项,主编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商品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有些人认为中药没有毒性,经常吃也没害处。还有人认为吃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既可以治病,又能强身健体,因此像吃饭一样来吃,几乎每天不停。中老年人是中药保健品的目标消费人群,据调查,有70%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中药或中药类保健品。虽然中药保健品使一些人受益,但也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收到期望中的效果,还有少数人因为应用不当而损伤肝肾,危害了身体健康。实际上,中药不论是药食两用的,还是规定可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的,都具有中药的属性,不可滥用。

食品与健康:现在市场上的中药类保健品非常多,有些人认为这些保健品就是食品。您能帮助大家了解一下中药类保健品与食品有什么区别吗?

张贵君:市场上很多中药类保健食品披上了食品的外衣,如制成袋泡茶、饮料、糖果、糕点等形式。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来源于中药或利用天然植物加工成的保健品是非常安全的,至少要比化学合成药的副作用小得多。因此,一些人想预防疾病,就时不时地吃点中药以保健。

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的,有剂量的明确要求,可以调节机体功能,降低疾病风险,增强体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代替药物使用,长期食用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特殊食品。从理论上讲,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比药品安全。但是,如果用量过多、时间过长,有一些保健品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并有损健康。按照有关规定,保健品的原料选择以药食两用及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材为基础,按国家规定的27个保健功能,有固定的处方、制作工艺、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功能、毒理等实验数据支撑。

来源于中药保健食品的原料选择有“药食两用”性,多数既是中药,又是常吃的食品,比如大枣、山药、枸杞子、生姜、薏苡仁等。于是出现了许多对中药保健品的认识误区,有人认为食用方便,又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代替食物起补充营养作用;也有人把它们作药物使用。实际上,很多健康人不需要额外食用保健品,病人如果乱用补益类中药或保健品,引起的症状表现容易与原发病混淆,影响对疾病的判断。例如,人参虽然可以益气健脾,但是如果老人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让人误以为是得了胃病。因此,必须明确中药保健品与药品是有区别的,千万不能混用,也不能随便服用。

食品与健康:超市、药店里的中药保健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人误认为中药保健品是万能药,有人迷信其能治疗某种顽疾,今天吃这个,明天吃那个。那么,乱服中药及其保健品会给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张贵君:一些不法商家夸大宣传其产品的保健作用,或违法添加药物成分使“效果”立竿见影。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治病心切,很容易被虚假宣传误导,甚至把中药保健品当作营养品长期大量食用。这样做不但无益,反而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会影响药物成分的吸收;代谢分解药物的肝药酶生成及活性逐渐降低,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使老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易发生不良反应;老人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血浆药物浓度升高,容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据国家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近几年来我国各级医院的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而因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则多达250万。其中,乱吃中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在少数。

其实,无论中成药还是中药保健品,进入人体后都要经过肝脏解毒,肾脏排泄,都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些中草药的根茎会吸附有毒重金属,如汞、镉、铅、砷等,经常大量服用这样的中药就容易造成汞、镉、铅、砷元素的严重超标;二是有些中药本身就有毒,如巴豆、砒霜、附子等;三是有些中药虽本身没有毒性,但如果不加辨证地使用也会有害,比如肾阳虚的人吃六味地黄丸只会越吃越严重。

有些中草药虽然毒性轻微,若使用剂量过大,也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如早年报道的关木通、防己可使肾脏受到损害,何首乌可引发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国外有关含中药成分的功能性食品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也不少。比如美国曾发生4例服用减肥食品消费者的死亡事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为与致泻成分有关,并公布了部分具有致泻作用的植物药名单,其中包括番泻叶、芦荟、大黄根、蓖麻油及鼠李等。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来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因此,在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以及滋补调理身体,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并到正规药店购买药品或保健品。

食品与健康:怎样才能避免中药及其保健品的的毒副反应呢?

张贵君:中医理论说 “是药三分毒”。古人对于中药的毒性就已经非常重视,几千年前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已经将365种中药根据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只要正确地按照中医理论方法去运用,中药的毒性就能被用来治病,而且可以控制。中医师先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配伍处方,中药师再严格照方抓药,最后患者按照正确的方法煎煮,这样吃就不会出安全问题。倘若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得当,可能会事与愿违。就拿人参来说,虽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天然滋补强壮类保健品,但如果不辨证使用,不加节制地服用则会使血压升高,并会抵消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的作用。

只有经医生正确辨证,合理使用,才能规避中药的毒副作用,而取其治疗作用。服用龙胆泻肝丸中毒的,多是把它当成减肥药,不经医生诊断就长期大量服用造成的。我们都知道,中药汤剂很少用单味药,一般每个方子都由几味中药配伍使用,每一种中成药也是由多种药材制成的。中药之所以要多味药搭配使用,讲究“君臣佐使”,就是为了让各种药材之间相互制约,来减轻或者规避毒副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提一下,中药材的品种混乱问题较多,目前国家卫计委与有关监管部门正在规范中药材市场,为百姓放心用药扫清障碍。比如,有些来源于同一科属的草药虽然同名,在成分和药理上却是不同的。以前报道的中药材马兜铃的肾毒性,造成中毒的根本原因就是马兜铃品种被张冠李戴了。可见,中药材以及中药产品的的合理使用,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

食品与健康:选用中药及其保健品时,哪些问题是消费者应该注意的呢?

张贵君:中药的安全问题近些年也引起人们的重视。比如有的老年人误听宣传,认为中药保健品都对健康有益,同时服用多个品种。服用保健品品种太多,常相互干扰,产生毒副作用。如果预防疾病或辅助治疗确需服用某些中药或者保健品,需要确定功效,在医师、药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购买使用。

1.最好只吃一种。中药配合后会发生复杂变化,有可能会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毒副成分。如保健品中常见的鹿茸、何首乌、甘草、人参等,这些中药与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苯乙双胍、格列苯脲、胰岛素等同时服用时,中药里所含的糖皮质激素样物质能使酶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葡萄糖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而加重病情。所以,为了防止含有中药成分的保健品对所用的药物产生影响,应注意不要同时用几种保健品,最好根据主要病症只吃一种。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充身体最需要的成分,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选购能调节免疫功能的产品,糖尿病患者应选购调节血糖的产品。

2.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要联系自身的身体状况,选用适合的中药及保健品。如人参制剂有升血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应慎用;肾阳虚者选择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应选择六味地黄丸等。

3.严格控制用量。中药的疗效及毒性与剂量严格相关,虽然五味子、泽泻的药性平和,但是长期、大量服用会对实验动物的肾脏、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目前在我国规定的201个保健食品的原料中,未见毒性研究报道或毒性记载的只有106种。多数保健品配方参考《中国药典》里的药量,但是很多中药的安全剂量不明确,也就制约了中药类保健品的精确用量。因此,中药保健品也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4.认准保健食品的标志及批准文号。注意选择诚信度好、知名度高的保健品生产厂家的产品,还要仔细检查外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批准文号;注意检查包装盒上是否标明产品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且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服用方法和疗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