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与心衰程度的相关性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心衰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住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CHF组)及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30例(对照组),测定入院时BNP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脑钠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是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浆脑钠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962—0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①,能否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客观而及时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②。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脑钠肽水平可敏感反应心功能水平。脑钠肽主要存在于心室肌内,心衰时,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肌内BNP分泌明显增加,其增高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评定心衰的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本文主要采用临床对照方法,取心衰患者及非心衰患者的血浆脑钠肽进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30例(CHF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69.7±8.4岁,心功常的心血管患者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1-92岁,平均年龄71.2±9.1岁。CHF诊断采用Framingham诊断标准,主要标准包括颈静脉怒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肺部啰音,心脏扩大,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次要标准包括夜间咳嗽,踝部水肿,劳力性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心动过速(>120次/分),肝脏肿大。同时存在两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加上两项以上次要标准则认为CHF成立。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的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无心衰表现。所有患者均排除了糖尿病、肿瘤,痛风、慢性阻塞性肺病,肝肾疾病、免疫疾病、结核等,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于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进行血浆脑钠肽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采用率比表示,行X2,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衰组和对照组BNP浓度比较,心衰组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BNP又称为B型利钠肽,是近年来临床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具有特异性的肽类激素,最早由日本学者将BNP自猪脑中分离获得,后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基因表达是其合成调节的关键,其合成受到左室室壁张力和多种神经激素作用的影响,以脉冲的方式由冠状窦释放入血,主要在肾脏降解。BNP其生理作用为扩张血管,增加排钠,对抗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的水、钠潴留效应。心功能降低能够极大的刺激BNP分泌,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释放。β受体阻滞剂可轻度升高血浆BNP水平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轻度降低BNP水平,因BNP主要由心室合成,故心肌损伤,心室室壁压力及容量负荷增加均为BNP代偿性分泌增加的因素③,Dao④对到急诊室的250名因呼吸困难就诊者,进行了快速BNP测定,结果发现,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无心衰患者{(1076±138)pg/mlvs(38±4)pg/ml}(P<0.001)。以BNP浓度80pg/ml为临界值,应用BNP诊断心衰的阴性预测值为98%,阳性预测值为90%,敏感性98%,特异性92%。因此,在CHF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中BNP的测定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也符合上述观点。

心力衰竭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主要通过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完成综合诊断,CHF患者因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神经激素系统的变化,血中会出现BNP该项标志物的异常,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BNP升高明显,可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 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67-170

[2] 郑明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28-29

[3] 李晨. 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4(4):681

[4] Dao Q,Krishmaswamy P,Kazanegra R,et al.Utility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diagnosi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anurgentcare setting(J).J Am Coll Carol,2001;37:3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