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异常表达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设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另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浓度。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的浓度为(3.21±1.04) 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9.38±3.19) mg/L,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为(19.6±7.82) mg/L,正常对照组为(0.83±0.32) mg/L,心血管疾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绞痛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hs-CRP≥5 mg/L 16例,占80.0%;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5 mg/L 18例,占90.0%;急性心肌梗死hs-CRP≥5 mg/L 20例,占100.0%;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浓度也逐渐升高,说明hs-CRP可作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异常表达;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a)-090-02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环境的恶化等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发挥了重要作用[1]。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本文通过检测心血管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以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生、发展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4~76岁,平均(62.4±10.8)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61.8±11.2)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63.1±10.6)岁;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62.0±9.7)岁。本组患者均无影响hs-CRP水平的基础疾病,如心内膜炎、心肌病、心肌炎等,肝肾功能均正常,无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无血液病、无出血史。另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设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年龄分布和男女比例均与心血管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心血管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采集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用于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分析血清中hs-CRP水平,所用仪器为美国雅培Ci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购于上海德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间hs-CRP浓度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心血管疾病组hs-CRP正常和异常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hs-CRP的浓度

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的浓度为(3.21±1.04) 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9.38±3.19) mg/L,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为(19.6±7.82) mg/L,正常对照组为(0.83±0.32) mg/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1,P<0.01)。其中,心血管疾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绞痛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心血管疾病患者各组hs-CRP异常情况

hs-CRP<5 mg/L为正常参考值。稳定型心绞痛hs-CRP<5 mg/L 4例占20.0%,hs-CRP≥5 mg/L 16例,占80.0%;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5 mg/L 2例,占10.0%,hs-CRP≥5 mg/L 18例,占90.0%;急性心肌梗死hs-CRP<5 mg/L 0例,hs-CRP≥5 mg/L 20例,占100.0%;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发病过程,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ma)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既往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脂质在动脉壁的聚集,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里不仅有大量的脂质细胞,还含有大量的炎症细胞,如大量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人认为这与各种因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其产生炎症因子有关[3]。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在Ca2+存在情况下可与菌体多糖C反应而产生沉淀的蛋白质,呈酸性,对热敏感,由肝细胞合成,出现于各类感染初期及炎症反应患者血清中,目前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4]。CRP具有化学结构稳定、血浆浓度高、半衰期长等优点,是一种检测简便、敏感的指标,已被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由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RP的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CRP影响冠心病的机制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①通过诱导补体系统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的形成[3];②促进使血管收缩因子和血栓烷A2增多;③炎症反应较强的斑块病变结构疏松,在外力的作用下易于破裂[5]。

高敏CRP(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本组资料显示,心血管患者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呈递升趋势,且心肌梗死患者hs-CRP<5 mg/L的例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又低于稳定型心绞痛。表明hs-CRP浓度较高的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预后较差,检测CAD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总之,血清hs-CRP的浓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hs-CRP的检测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1]李后开,戴敏.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作用[J].中国动脉梗化杂志,2008,12(5):607-610.

[2]康红,冯刚.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疾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4):325-329.

[3]鞠薇薇.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146-147.

[4]王文清,宁波,王新宴,等.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心脏杂志,2006,18(3):323-325.

[5]文川,徐浩,陈可冀,等.易损斑块实验动物模型及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9):856-859.

(收稿日期:2011-03-1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