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校体育课“医体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针对高等医学校“医体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现阶段的高等医学校体育学科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与教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与改革,建立医体结合的体育课程方案。而“医体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合理安排师资,针对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时进行,进而完善体育课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等医学校;医体结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22-02

高等医学校主要是培养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医学教育是医学校的主要教学课程,而医学校也同时开设了体育等多方面的基础学科,与其它高校相比医学校更注重医学专业。“医体结合”所指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医疗性的体育运动与养生保健,都是为了增强人们的体质,改善身体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1]。

一、“医体结合”的教学意义

2012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曾提出“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质量水平”。人们对基本医疗服务越来越关注,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体育对预防疾病、康复治疗都有很好的显著效果,已经被人们所认可接受。而很多人的体育锻煤炼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员,运动方法很不科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上能够掌握“医体结合”的综合性医学人才太少。而目前我国的医学校,课程中的医学与体育结合的不够完善,医体教学注重的是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等知识方面的理解,加强学生体育运动方法与养生保健的学习手段,使学生能够有强健的体魄,更能引导人们运动养生[2]。

二、高等医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第一、医学校高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医学校的体育课与其它专业学校的体育课并没有什么差别,学生对医学与体育相关方面的知识了解的不够透彻,而在体育锻炼方面也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无法达到利用运动处方指导自己或他人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了医体结合的重要性,可对于怎样实施医体结合的有效方法,无从得知。第二,对于医学校低年级的学生只注重体育锻炼的运动技能,没有突出医学专业的特点,导致“医体结合”没有达到最大的发挥。第三,高等医学校针对“医体结合”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课程实行计划,而教师也没有重视“医体结合”的问题,使体育教师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欠缺,相反医学教师也同样对体育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在讲授康复治疗方面的理论知识时,没有引导学生利用体育理论开出运动处方[3]。

三、“医体结合”教学模式实施

(一)课时分配情况

通过对某高等医学校的调查显示,体育课程的开设只有在上半学期有,有的三大之后就取消了体育课,而体育课时比各学科理论课时的占比要差很多,这种课时分配不平均,使高等医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必需加强对体育课时的改革,可以开设不同的体育项目,以此来适应“医体结合”的需求。通过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开设适合的体育项目,加强学生自觉锻炼的重要性。

(二)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合理分配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需求,高等医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程应占到15%更为合理。理论课程方面例如体能测试、运动处方、体育保健等课程,学校可以安排相关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课程讲解;实践课程例如运动医学、医学体检、康复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由医学专业的教师进行课程讲解。

四、“医体结合”教学方案

(一)设立教学目标

医学校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為教学目标,医学知识与体育知识的共同渗入,体现了医学的特色教育。医体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了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必需要深化体育教育的改革。医体结合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体育运动的极积意识,加强体育运动指导能力的提高[4]。

(二)设置合理的课程方案

医体结合的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课与技能课,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成果。理论课主要讲解人体生理学或解剖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开设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与体育教学课程产生互动联系,使学生了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了解运动医学方面的知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自己要有健康的身体,了解体育运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能够帮助引导他人科学锻炼的意识。近几年,人们对于运动处方比较信任,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制定运动计划,形成一套有效的健身方法。医学校加强学生通过体育动动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工作中,能够完全掌握医药处方与运动处方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三)构建良好的师资团队

“医体结合”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医学与体育两个学科,那么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就相对高一些,要求教师既有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体育技能方法的基础知识。医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针对医学与体育方面相结合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使医体结合的教学方式更系统化、专业化,使医体结合教学方法发挥最大的效果[5]。

(四)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当中的评价体系部分,对教学的方向起到引导作用,这在教学过程中位于重要环节,可以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医学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理解掌握,并树立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教师通过医体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充分了解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医学。为毕业生开设一项评价体系,通过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工作业绩与健康水平,进行考核总结,企业的信息回馈,使学校培训医学人才能够于社会需求同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结束语

人类和社会都离不开健康,健康通过体育和医学的双重治疗方法,健康观念的确立为医学院校进行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提供了发展机遇,医学院校通过专业知识增加符合医学的体育运动项目,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医体结合的教学式,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从而构建符合高等医学校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盛治进,常春,陈凯华,王道明,余千春.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医体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03):121-124

[2]孙毅,林家润,宋艳红等.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医体结合教学[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6):870-873

[3]葛雪珍,肖斌.“医体结合”模式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5(45):20

[4]齐琦.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5(32):124.

[5]杨君.医体结合导向下医学院校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重要意义[J].田径,2016(0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