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良师生关系的矫治

摘 要: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影响高校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绪和心理,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效果,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校管理的视角,分析师生关系异化产生的原因,对高校管理改革提出建议,期待达到矫治师生关系异化之目的。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学校管理 矫治

一、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表现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共同探讨学术、人生上的问题,碰触出思想的火花。但是不可否认,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第一,师生交流减少,师生关系冷漠。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师生比逐年增大,教师忙于授课、科研,与学生的交流很有限,一学期下来,老师只记得班里几个学生的名字,学生只知道老师的名字,对教师的专业特长一无所知。且师生交流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离开教室就形同陌路。根据调查,90%的学生表示“很少与教师交流”,很多教师也常常来去匆匆,上完课便夹着书离开。师生之间的交往仅表现在学习上及礼貌性的打招呼上。有的老师对学生上课睡觉、发信息等现象熟视无睹,应付教授任务,而学生则是“必修课选修,选修课不修”,迟到早退等现象严重,师生关系冷漠。

第二,课堂上多为单向传输,平等沟通少。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传授知识,学生坐在讲台下做麻木的听众。教师仍是传统观念中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应付教学任务,对学生掌握与应用知识的情况漠不关心。学生应付听课任务,不愿主动思考、提问和回答问题,据统计,课堂上只有18.8%、19.3%的学生会主动回答和提问。师生的交往只是单向的灌输与接受,相互敷衍,缺乏对话和互动,更谈不上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第三,师生互动,逐渐功利化。高校改制之后,学生交学费,拿学分,领毕业证;老师上课领课时费,获得资历。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出钱读大学,我消费、你服务,怎样读是自己的自由,理所应当。而有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是老板与打工仔的关系,导师单纯地让学生帮助自己做课题,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市场功利主义严重侵蚀师生关系,拉关系、托熟人、请客送礼等不良风气渗透进大学校园。①在入党、担任学生干部、获取奖学金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机会面前,一些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向老师施加影响。有的教师利用学生或者家长关系谋取不当利益,有的老师为了评优秀评先进,请学生吃饭拉票,等等。这些现象充分表现出师生关系功利化的突出问题。

二、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管理归因

基于以上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不少问题,本部分从学校管理层面探讨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管理者好大喜功,追求政绩,使教师无暇顾及学生。一方面,管理者好大喜功,存在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扩招和创办分校办学的情况,势必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过大,学校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等情况,不利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减少了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影响了师生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依据中国现有的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教师论文发表数量与高校的排名直接挂钩,而高校排名的升降与校领导的政绩紧密相连。学校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不断向教师施压,向教师要成绩,要成果,这使高校教师在授课之余还面临着极大的科研压力,一旦有时间,就要忙着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更无力去同每一个学生悉心交流,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下,导致了教师无暇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教学质量的低下也使学生产生怨言,使师生关系疏离、冷漠。有些导师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题当中,但教师给予学生的劳动报酬比较低,与学生的实际劳动付出不相匹配。在劳动成果方面,尽管该劳动成果是学生独立完成,但是教师往往将自己列为第一作者,学生则列为第二或第三作者,剥夺了学生的著作权。这引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局面。

第二,轻学术,行政化凌驾于学术之上,淡化师生情感。大学本是育人和探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在高校中,师生之间本应该围绕着教学、科研、学术为轴心发生关系,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在轻松的学术氛围下,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师生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关系和谐融洽。但由于中国高校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近年来,高校运作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是社会上、官场上某些腐臭之风已严重影响到了高校。高校俨然官场,学术氛围严重退化,尊师重教成为空话,在急功近利过分量化的思想、拜金主义思潮双重冲击下,师生的精神世界矛盾重重,教师将教学、科研视为自己获得利益的手段,学生功利浮躁,无心钻研学术。高校行政化严重,轻学术,淡化师生感情,日益功利化,演化为交易关系。

第三,重刚性管理,忽视人文关怀,师生关系紧张。现行高校管理模式过多地强调刚性管理,对师生的一举一动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这样能使管理规范化、高效化,但是过分的刚性管理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更扼杀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学校领导决策时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淡化服务意识,忽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在具体管理中,行政人员一手包办,使得教师和学生丧失话语权,权利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整个学校充斥着紧张的气氛,在不和谐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师生的关系出现异化。而在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烦琐的考核评定的压力下,更直接催生了畸形的师生关系。

第四,不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师生关系功利化。高校强调功利性的考核评价制度,使高校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项目、经费上面,对教学质量漠不关心,更没有时间来关心学生,造成师生关系冷漠。为了评定职称和晋升职务,提高工资待遇,挤时间搞科研,有些教师将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自己署名发表,有些导师不好好备课,让研究生代课,对教学质量则根本不关心,这种种行为必然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敌对,使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在对学生的考核上,过分强调考试,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常常临时抱佛脚,有的请老师吃饭、拉关系。在优秀学生、奖学金等的评定上缺乏合理的程序与监督机制,导致个别师生在金钱和利益驱使下,各取所需,玷污了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导致其他学生对教师没有敬畏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三、从管理入手消解师生关系异化的对策

第一,重视学术,营造学术自由氛围,弘扬大学精神。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高校管理者要重视学术,要树立“学术自由”的理念。致力于为师生营造一个“教自由、学自由”的氛围,弘扬自由、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在当今各种急功近利不良思想的侵蚀之中,保持大学独立的精神面貌,免于沉迷于媚俗的、功利的社会中,为师生创造一篇纯净的学术天空。这样,学生有了学习和创造的自由,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保留自己的观点,教师尊重他们的创造,并鼓励他们向权威挑战。教师有教的自由和学术尊严,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学生走。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维护学术尊严和大学精神,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不会变成“知识关系”,才可能不被各种不良思想所污染、扭曲。

第二,注重服务,关注师生的切身利益,树立人本理念。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的主体,保障科研和教学都应该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者不是做官,其根本目的就是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管理者要淡化官本位和行政权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便利和创造条件,在制定各种制度上尊重和理解师生,关心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把行政任务凌驾于科研和教学之上。学校管理者要以师生为本,尊重教学和学术的权威,使教师在治学治校中有发言权,高度重视学生的培养工作,摈弃各种不合理的“行政式”、“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被大大调动起来,才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第三,去行政化,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与和谐师生关系。高校要摈弃功利性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合理的教师考评制度,将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质量、关心学生等指标放在考核标准中。因为学生是教学全程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对课程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所以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引入学生评教是必要的。另外,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按照不同权重来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以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制度来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要多元化,而不应该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或者最重要的标准。在学生的入党、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上要实行多言堂,而不是辅导员或者某几个人说了算,以免造成师生心理上与行为上的失衡、失范,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注释:

①王效仿.高校师生关系嬗突的社会学透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3):56.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孙铨编著.同在屋檐下 师生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9-51.

[3]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4]余会春.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反思与重构[J].云梦学刊,2008,(6):110.111.

[5]赵昆艳.高校扩招后师生关系新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4):151.154.

[6]万晨琳.教育人学视野中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09,(12).

[7]王效仿.高校师生关系嬗突的社会学透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3):56.

[8]蔡力.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历史、现状和走向[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74-78.

[9]邓显波.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8):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