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赋予了新的定位,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归根到底是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有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实事求是”在我们党的工作路线中的集中反映。从群众中来,就是要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生活、利益、经验和诉求,从而获得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依据。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政策和决策放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检验,对了的就坚持,不足的就完善,错了的就纠正。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矛盾最集中、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局面,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现阶段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改革攻坚,就要善于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群众的创造性。

转变作风凝聚民心。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工程,其核心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一是在作风转变上,要建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为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注入强大活力。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基础,以分类构建服务平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核心,打造一支党员骨干队伍。在思想教育上,要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覆盖”。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价值取向,自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建好用好政务服务平台、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完善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网络式服务,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落实基层群众的评议权、监督权,促进党员改进作风、组织提升效能。三是坚持服务群众机制常态化。坚持科学化实践、规律化总结、品牌化推行,着力构建高效管用的长效服务群众机制。

夯实服务群众基础。党的根基在基层,不管形势怎么变化,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服务基层就要筑牢为民服务保障,要强化阵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强化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服务能力;强化激励保障,增强服务动力。基层是社会的缩影,一线是矛盾的焦点。要优化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向基层聚集,引导各种资源向农村牧区流动,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确保基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夯实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基础。服务基层,重点在于创新社会治理、创新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增强为民服务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服务基层,路径在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整合资源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抓手,突破以往“小而全”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城乡党建资源向“区域统筹、互通共享”方式转变。我们要结合自治区实际,进一步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农村牧区互帮互助机制,通过组织联建、信息联通、工作联动、人才联合、困难联扶,实现城乡经济发展与党建工作统筹联动。服务基层,关键在于落实党建责任制,我们要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常任制,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保障党员合法权益。服务基层,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主体明晰、运行顺畅、落实到位。

思考题:

1、 在新形势下, 怎样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本栏编辑/东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