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三会”:吹响建设科技强国集结号

“前进!前进!前进,进!”5月30日,庄严的国歌声回荡于人民大会堂,铿锵有力的音符敲打着每位与会者的心。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下称“科技三会”)同期召开,科技发展迎来崭新的时代。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会议伊始,这样的话语打响了中国发展的节拍,一字一句奏出时代最强音。

科技改革的车轮再度发轫,创新中国的巨轮整装进发。

10句话解读“科技三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重要讲话精神可以用十句话概括。

1.召开大会的目的

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2.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三个面向”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3.我国科技发展“三步走”

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4.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评价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5.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三个必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6.对科技工作的五点要求

一是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二是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

三是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五是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7.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8.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9.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10.科协各级组织的任务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

给科技工作者的寄语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科技三会”上,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科技创新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给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寄语,字字珠玑,寓意深远,催人奋进。

1.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2.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

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3.找准突破方向

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坚定创新自信,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4.识才、爱才、敬才、用才

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

5.最终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

世界热门科技 中国已走到哪一步

引力波、无人驾驶、量子通信……这些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也是中国公众关注的热点。

在“科技三会”上,有媒体记者采访会场内外业界权威人士,了解了中国在这些热门科技上的最新进展。

热点1:引力波

技术背景:2016年春节期间,科技名词“引力波”火了。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LIGO宣布成功探测到引力波,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100周年之际证实了引力理论的最后一项预言。它的发现是物理学界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

中国进展:目前,中国多支科学家团队正积极推进引力波探测和研究。2008年,中科院成立了空间引力波探测论证组,开始规划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在未来数十年内的发展路线图,目前已形成空间太极计划工作组。

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说,如果太极计划进展顺利,其引力波探测卫星组将于2035年前后发射,届时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卫星将同时在空间独立进行引力波探测,互相补充和检验测量结果。

热点2:无人驾驶

技术背景:城市中将建造一个巨大的交通共享网,只要拿出手机就能随时呼叫无人驾驶汽车服务;交警能精准判断每一辆汽车去向,更有效地管理交通……无人驾驶汽车时代或将到来。目前,英国、德国等已批准无人驾驶汽车路测,并都在积极布局产业。

中国发展: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最终状态为无人驾驶)已纳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和《“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目前,百度、腾讯、乐视、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已在不同程度上进军无人驾驶领域。

热点3:量子通信

技术背景:量子通信是利用光子的量子状态加载并传输信息。“从原理上来说,量子通信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说,由于能保证用其加密的内容不可破译,芯片后门、光缆窃听、“棱镜门”等窃听与黑客攻击等困扰将轻松解决。目前,欧美等国正加大量子通信的投入,考虑推出空间量子通信计划或建设量子通信干线。

中国进展: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7月择机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潘建伟说,未来量子通信可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实现城际量子网络、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最终构成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属世界首例。

热点4:石墨烯

技术背景:它是目前已知最薄的材料,甚至薄到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应用它的显示屏可以薄得像纸一样;它比金刚石还坚硬,“像衬衣一样的防弹衣”不再是天方夜谭。它就是被许多专家称为“改变21世纪的材料”——石墨烯。

“石墨烯在触摸屏、电子器件、储能电池、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说。目前,英国、美国、韩国等正着手推动石墨烯产业化。

中国进展: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全球率先启动了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我国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不少企业已推出石墨烯产品,如石墨烯电子纸显示屏、石墨烯自发热内暖纤维等。

热点5:氢燃料电池

技术背景:设想,有一天每辆汽车不是加油而是加氢气,排放的都是水,世界环境无疑将有极大提升。近年来,氢燃料电池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国外部分氢燃料电池汽车已逐步走向市场。

中国进展:今年4月,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和《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发布,提出了15项重点创新任务,包括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先进储能技术创新等。

在我国,氢能源有轨电车、氢燃料电池无人机等产品已陆续问世,不少关键技术正被突破。

盛会侧记:前进吧,科技创新的巨轮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走在世界科技前列,一次次科技盛会,将中国科技从寒冬带进春季,又从春季带到今日如火如荼的夏天。

前进,向着民族的复兴!

又是一次科技盛会。会场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边听边记边思考。“习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国际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又满怀国家民族美好生活的愿望,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出会场,他向媒体记者分享了他的感受,“与两年前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相比,今天的讲话更加具体了,也更有针对性了。”

“论文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科研成果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惠及广大百姓,推动社会发展。”

前进,向着国家的强盛!

两年前的6月,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两年后的今天,同样在这里,中国正一点点扫清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高举起改革的大旗,向未知和未来发起挑战。

“习总书记的讲话贴近科技工作者,非常鼓舞人心。”陈赛娟感慨,“讲话直指科研人员遇到的困难,提出科研经费、科技管理体制要为科学家创新服务。”

“我相信,在两个100年的目标指引下,我国一定能逐步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跨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陈赛娟兴奋地说。

来自中国核学会的企业代表李朝晖感慨道:“没想到讲了那么多实际问题。很多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比如‘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蒋浩民表示,在机制创新和激发科研活力方面,习总书记讲了许多内容,如科研人员可以有期权、股权、分红等具体提法,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前进,向着科技的未来!

科技的日新月异是创新的活水源泉。只有每位科技工作者不断前行,才能保证科技的未来、创新的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感觉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引领者,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当好谋划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出更多的咨询建议。”

与此同时,李兰娟认为,院士除了自己身体力行,继续做好科研一线的工作外,还要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工作中发挥院士应有的作用,为国家科技蓬勃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新思路孕育新变化,新动能释放新潜力,科技发展的美好时代再次到来。让举国上下的科技工作者同心协力,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强盛,为科技发展,奋力起追、迎头赶上、力争超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科技创新的巨轮已驶离港岸,曙光必在不远的前方。(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