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通过对上海市5所具有代表性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在实施过程呈現出如下特征:第一课堂,“职”字当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知识建构;第二课堂,“悟”字优先,丰富知识传授形式,注重学生思想认同;第三课堂,“践”字为主,调动社会有效资源,聚焦学生技能拓展。基于问题分析,建议从教学工作的全程化部署与渐进式开展、教学内容的职业化导向与生涯性探索、教学模式的团体性辅导与个性化指导、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四个方面予以优化。

关键词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2-0038-05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中职学校作为学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与细化。2008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启动了新一轮的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明确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之一[1]。同时,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为“职业生涯规划”这门德育必修课制定了专门的教学大纲,以指导本门课的教学工作[2]。受现实情况与国家政策的推动,中职学校纷纷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并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落入实施。然而,虽历经10年改革与发展,中职学校对于如何有效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探索与借鉴阶段。基于此,笔者拟通过走访上海市若干所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建设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关注其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明确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全面深入了解当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是如何实施的,希望从与本门课的教学密切相关的实施主体——教师和实施场所——课堂得到第一手资料,为理解研究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取向的方法。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是,以对研究对象教师的深度访谈为主,并辅以课堂观察法与实物分析法。

(二)研究对象

依据质性研究的基本要求以及研究的实际需要,本研究首先确定了选取研究对象教师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正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工作;二是兼顾教师对于本门课的教龄、教学水平的代表性与层次性。按此原则,笔者从上海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建设方面处于不同层次水平且具有代表性的5所中职学校中共选取5位代表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都负责本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工作,既有教龄仅两年有余的新手教师,也有区德育学科导师、校政教主任等教学骨干。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三)数据收集

对于在对研究对象教师深入访谈和课堂观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原始数据,采用录音与笔记的方式进行收集;对于对研究对象教师实物分析时所用到的原始数据,采用复印、打印和拍摄照片的方式进行收集。课堂观察重点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反馈的情况,以便为笔者真切了解课堂生态与后续进行深入访谈做铺垫。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预先设计好访谈提纲,以半封闭性问题为主,如请教师谈谈自己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胜任情况及原因,或就自己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还有结合前期课堂观察临时设计的访谈问题,如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研究价值的片断,让教师谈谈其教学决策的思维过程。实物分析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辅资料、教学用具、教学方案等材料进行深度分析,以全面系统地把握研究对象教师对于本门课教学的建设情况。

三、研究发现与分析

(一)第一课堂:“职”字当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知识建构

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学校教育中最常见且应用最多的课程教育类型,即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培养计划等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活动。据访谈了解,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主要实施形式便是这种类型:

Q5①:“我们老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中还是主要采用讲授法,在讲课时会采取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填写兴趣量表、谈谈职业想法等等,注重学生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

L8:“中职学生年龄毕竟也小,认知这方面还不太成熟,(对于)②职业世界他们会觉得距离比较远,所以我们会经常举一些身边人的例子来激励他们。”

Z2:“现在老师在教学中肯定是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老师更多的是引导者,这门课也是一样,老师干巴巴地讲是没意思的,提升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

Y23:“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中生的还是不同的,中职生的教育更侧重职业规划,而对高中生更侧重生涯规划,按现在社会的风向,我更倾向于(对中职生进行)生涯规划。”

Z10:“对于这门课的考核除了规定的考试,我还会让学生去设想自己未来三年的人生规划,然后做一个比较详实的PPT展示,由此考察一下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情况。”

2008年,新一轮德育课课改工作启动后,“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之一,作为一门通识课在各所中职学校落地实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场域中,职业生涯规划课仅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每周2个学时,教学时间共32个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主要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蒋乃平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书,这是专门依据中等职业教育主体的特征与需求而编制的教材,教师以此为依据研究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计划等。

在课堂教学中,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秉承新教育理念,聚焦教学对象中职学生的年龄范围、认知水平、专业实际,并结合学科特点与社会动态,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理论教育。一是讲授法,任课教师通过对指定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编排,并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有效获得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二是案例法,教师或设计或引用典型案例素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分析,使学生从生动的情景案例中感受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与思想上的认同。三是讨论法,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任课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共同就问题进行对话与解答,以在相互交流中拓宽职业生涯价值认识。四是探究法,主要体现在教师设置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探索生涯、规划未来等活动单元,学生通过填写职业兴趣量表、阅读职业信息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等来自主了解自己,澄清自我职业价值观,理性规划未来发展蓝图,促进自我成长。此外,在本门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中职校德育课教师密切联系教育对象“初次就业”的特点安排教学,将职业生涯规划的世界与学生当前所学专业相结合,引导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更清晰的规划。

(二)第二课堂:“悟”字优先,丰富知识传授形式,注重学生思想认同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另一种教育形式,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在学校内部开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访谈了解到,上海市中职学校除了按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外,还在规定教学课时之外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Y23:“这门课的教学时间说实话是比较短的,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依靠这种方式,班主任的作用还蛮大的,在平常管理中,班主任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Q5:“有些班级的班主任对学生就业意识方面很重视,班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也很有想法,所以说班主任在这方面做得好是很有必要的。”

Z10:“我们学校会定期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讲座,请就业老师、专家或者知名校友等,为学生讲述一些他们的经验和经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L8:“我们学校举办的这种讲座不太多,平均每学期一两次吧。通过这种讲座,学生也会感受到现场的激励。”

在大力倡导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第二课堂的构建愈加被各个学校所关注。学校开展的课外文化活动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引导作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安排一般只设置在高一上学期,其他学期皆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职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很是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其是对处于即将升学或就业的高三学生,班主任会通过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畅谈自己所意向的职业、了解当下各种职业发展的形势,以明确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有个清晰规划。除此之外,这种主题班会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加侧重对学生的个体职业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正确选择契合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

专题讲座式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为中职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提供着讯息与引导。中职学校会在休息日时间安排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的讲座,通常是每个学期2~3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专题讲座开展的资源主要是校内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的老师和校外业界名人、知名校友等,讲座内容主要涉及职业认知、学业指导等,邀请他们就自己多年的指导经验或人生体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系列讲座,与中职生分享与交流他們的职场与生涯经历。这种形式的生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对话窗口,发挥了榜样效应,为中职生带来了真切的体验和感悟,激发中职生行动力的生成。

(三)第三课堂:“践”字为主,调动社会有效资源,聚焦学生技能拓展

所谓第三课堂,是指在校外进行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特别注重结合实践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施亦是如此:

Z10:“我从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比赛中总结出来还是实践(教学)最有用,我有时候会联系招生就业办公室的老师,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带学生进入企业的机会,这样做会比我(的讲解)更有效果。”

Y23:“我们这些年的创新举措就是注重德育综合实践课的设置,因为仅靠老师讲,学生也只是听,比如这门课,我有时候会带着学生去参观创业基地,现场网络连线一些优秀校友,这样学生也能获得比较感性的认识。”

L8:“我们中职学校还是比较注重根据专业来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比如说烹饪专业,我们虽然不是专业课老师,但(我们)会引导学生在烹饪练习中去思考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问问大家以后选择去什么餐厅,给学生说一下厨师的等级和不同,给学生一些激励,或者是(引导他们)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路。”

Q5:“我知道的是学生到了高三后半段就会有一些岗位实习之类的,学校强制安排,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可以对学生生涯规划起到一定作用的。”

Z2:“目前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我们教学过程还是理论大于实践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访谈优秀毕业生、走访企业等。”

第三课堂的开设拓展了德育课的教学空间,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相较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来说,第三课堂注重学生通过走向社会、走向实践来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前上海市许多中职学校都非常注重德育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一些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教师会在教学计划内灵活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与生涯发展体验活动。不过,这种活动开展的次数较少,且每所学校开展情况不一,有的学校每学期2~3次,有的学校平均每月1次。此外,针对中职学校高年级学生,学校会在假期、实习周组织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岗位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培养自我。为了使学生真切感受生涯规划对于自身的益处与可操作性,任课教师会根据课堂知识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课下实践活动模块。如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创业版块的教学,教师除了在课上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与当地创业基地的相关人员联系,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创业园区,与处于创业中的人员或创业成功者进行交流,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知识,学习到更多的课堂教学中难以接触到的先进理念。上海市许多中职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时间周期较长的社会实践活动、岗位实习活动等,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了解相应的职业性质、工作内容、岗位环境等,获得真实的职业感受与岗位信息,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培养综合技能。

综合分析可知,当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施可圈可点:一是教学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理论教育与技能培育相结合,涉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各个方面,如自我认知与职业意识培养、学业规划与职业选择探索、目标设置与努力方向构建等。二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学习、意志强化、实践锻炼相结合,重视运用校内外丰富的德育资源,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三是以学生需求为第一要义,注重学生自主性与积极性的发挥,教师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需要做适当调配,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四是注重从心理辅导层面帮助学生澄清对生涯规划的价值认识,帮助学生在了解自我基础之上自主确定自己的发展定向,以便为中职生日后升学与择业的选择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教学安排而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仅开设一个学期,后期相关教育主要依靠非常规化、非持续化的校班会、专题讲座、体验活动等,再加上当前中职学校对专业课更为重视,其他学科课程的生涯教育渗透较为缺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其实很少。就教学内容而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侧重依据学生当前所学专业进行职业意识引导,主要倡导性格可改变、兴趣可培养、能力可提升的思想观念,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中职学生升学居多,更需要的是未来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指导。就教学活动而言,受班级教学客观环境限制,当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以系统化的团体辅导为主,零散式、个性化的生涯指导较少,专题教育式的活动也多以通识性内容为主,学生个人生涯探索方面受到限制。就教学组织而言,当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安排、专题讲座、职业体验活动的实施主体分别是德育课教师、就业指导专家、学校安排等,校内外教学资源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实现有效整合,未能充分发挥各方资源的联动作用。

四、对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的优化建议

(一)注重教学工作的全程化部署与渐进式开展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时间仅为规定的32学时,且只开设一个学期,再加上现今中职学校更注重升学教育,将生涯教育更多看作是一种服务,仅在关键时刻进行实施,全程性略显不足,所以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的顶层安排非常重要。在社会新形势作用下,学校各学科课程无不体现着国际竞争与职业准备的深远含义[3],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是大势所趋。因此,学校应推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相关生涯信息及团结、沟通、创新、宽容等职场必备素质传递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学会为人、学会处事。此外,针对中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高一年级要侧重自我认知、学业指导、职业认知等基础性知识,高二年级要侧重职业体验、生涯规划等实践性活动,高三年级则要侧重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个体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升学或就业方面的讯息与指引[4]。

(二)把握教学内容的职业化导向与生涯性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单纯的职业指导,而在于使个人能够对自己一生中的关键性节点做出决策与安排。在当下学历导向的社会,中职学生普遍以升学为主,相对少部分的学生中学毕业后选择就业,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要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而且,更主要的是,在现代社会,生涯教育不能仅仅囿于职业生涯指导,更要扩大生涯教育边界,注重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自主规划自我生命历程以及调节生命历程中能够预见的种种人际角色,使学生的人生能够过得更加有意义。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针对学生的生涯教育进行设计与完善,可以从“认知自己,规划学习”“体验职场,认识职业”“走进社会,设计未来”等主题进行安排,着重培养学生的选择规划能力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职业变化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三)倡导教学模式的团体性辅导与个性化指导

受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当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团体辅导为主,这种团体辅导技术通过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使学生在平等、自由交往沟通中观察、发现、模仿、学习,不断澄清认知、深入了解自己,从而明确个人生涯目标,并作出相关规划[5]。而且,这种辅导技术有助于学生在同伴合作过程中更高效地学习职业知识与规划技能,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但团体辅导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社会就业、升学压力的影响,处于人生懵懂期的中职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他们有些问题具有隐私性,不愿在课堂或公众场合与他人分享交流,家人也无法提供专业指导,因此,个体咨询技术也很有必要。专业教学或心理辅导教师可利用会谈技巧挖掘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原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以促进学生认知与行为上的转变。

(四)关切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关联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多方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借鉴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有建树的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有必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联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系統。社会资源方面,学校可组织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进入社区服务体验,如瑞士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教学,为学生提供见习岗位、设立培训基地等;学校资源方面,除了可利用各学科课程进行生涯教育渗透,学校还要积极组织各项文体活动、校友回访交流、专家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从兴趣特长和价值意向上找到未来角色定位;家庭资源方面,学校应鼓励家长与子女、教师多多交流,使子女了解父母的职业经历与环境,并通过家校合作方式加大学生个体关注度,增强教育针对性,以科学选择生涯路径;网络资源方面,学校应注重“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建设,设置职业信息共享、升学指导服务、个体生涯咨询、就业技能学习等版块,使学生能够快速自主地依据个人需求获取帮助。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Z].教职成[2008]6号,2008-12-10.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Z].教职成[2008]7号,2008-12-10.

[3]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 2015(10):32-38.

[4]李晔.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5]丁成,马智群,李晓燕.团体辅导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