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四种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较量,这就要求基础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四种能力的创新人才。这四种能力是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知识性、能力性、思想性、政治性、社会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可以连接自然、社会、思维、生活等方方面面,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认识各种现象,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课堂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所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立足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袁振国先生认为,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教育的本质特征。思想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巧妙地设计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测、判断,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

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不应设置标准答案,而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使思想政治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教师应充分驾驭课堂,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不断创新,充分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运用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认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地形成,充分地形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认为,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过度地强调了接受学习,忽视了发现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提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皮亚杰亦说:“每次你告诉孩子一条知识,都是阻碍了一次他对世界的发现。”因此,教育要激发学生内心的动力。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的个性品质也逐渐稳定和成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已经能用书本理论做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各种问题了。他们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悟出理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和探究气质。所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重视教师主导为重视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自觉完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组织学生模拟“教师”上课。教师可有计划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在组织学生进行试讲中,可给学生10~20分钟的上课时间。通过模拟“教师”上课,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能力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深刻。

2 开展小组竞赛。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讲“市场经济”内容时,我曾让学生为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出谋献策,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的“拯救方案”最切合实际,最具有科学性与操作性。同时要求学生对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讲解、评析。通过这种竞赛式的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认真思考了市场经济中的有关问题,而且对市场经济具有激发企业经济活力的功能等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等,激发了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辩论。由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交流切磋,甚至争辩,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我结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这一时事热点,设置辨题: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九号飞船升空,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后联系教材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中,有的学生“赞同”这一观点,有的学生持反对态度,双方陈述的理由都符合教材内容。我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分析之后,又说,答案可以是“赞同”,也可以是“反对”,只要言之有理就行。通过辩论,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还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

四、运用任务设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市场急需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具有较高外语3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应如何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面对“数字鸿沟”、“绿色壁垒”、反倾销等,我们应该怎么办?对此,学生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学习,不难知道: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结合实际,让学生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有助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政治生活》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让学生懂得: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和发展,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合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2012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等,我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准确理解了“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号召学生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中国由“本土型国家”转变为“国际型国家”的今天,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灵魂和民族气质的中国公民,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