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引进和建立,推动了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的重大作用,并探讨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是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它以学科为对象、依托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熟悉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的资源利用手段、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及获取文献能力的图书馆高级专门人员,并与某一学科建立对口服务。“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内既具有某个学科的专业学历、又具有情报信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科馆员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通常由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担任。在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随后得到迅速发展。成功的经验证明,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是教学研究型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学科专业化服务的重要措施,它有力促进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深化和读者服务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履行着信息服务和教育职能。当前,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拓新的服务方式,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和师生关注的重点,而学科馆员制度便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方式。

1.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馆藏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选人员的学科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及其对具体文献的判断能力。传统通才式的采选馆员难以胜任多学科、多层次、多载体文献采选工作,而学科馆员作为某一学科专业文献资源的代表,从事专业文献的采选时,能把握内容专深的学术性文献的质量。学科馆员在文献采选时,要跟对口院系教学、科研人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征求他们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图书、期刊、多媒体、数字资源等)以及信息服务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对口院系教学、科研人员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对本馆有关对口学科的文献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归纳,形成评介、综述等,收集和整理学科文献信息。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各学科发展方向、专业设置、科研动向和文献需求的情况,参与制定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规划和各学科采购标准,将对建立高品质的馆藏体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为学科资源建设做参谋。学科馆员要熟悉本馆有关学科的馆藏情况,包括书、刊、工具书、数据库的情况及检索方法,参与资源编目与整合,负责搜集、整理、鉴别相关学科网络资源,编写学科指南类资料,掌握相关学科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为有效利用资源提供支持和指导。定期编写对口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按主题查阅图书馆资料的指南特别是新资源使用指南,经常通过讲座、报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为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包括介绍图书馆的各类型资源和服务,特别是通告新增加的文献资源和新的服务项目,对学科信息或思想观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分析研究成果资料提供给对口学科用户。同时,学科馆员又与对口院系联系紧密,他们可以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对口院系学科建设计划和进展情况,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队伍、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和课程建设项目档案,了解他们对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意见和建议,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主动为特定学科或特定用户群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服务,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3.为图书馆和院系搭建联系桥梁。“学科馆员”在图书馆与院系之间架起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一般高校图书馆安排具有对口专业学历背景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每位学科馆员对口联系一个院系或几个院系,学科馆员平时通过各种渠道有意识地多结识、多接触对口院系教师,向他们作自我介绍,征询他们对图书馆的意见与建议,了解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图书馆信息。学科馆员可以时常参加对口院系的业务会议和一些研讨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为对口院系重点用户或重大课题提供文献层面的特别帮助。院系教师也应时常主动联系学科馆员,咨询问题或寻求帮助。

二、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举措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时代的要求。但是,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实,要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还存在困难。因此,为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各高校图书馆应从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增值服务等方面落实有关措施。

1.建设一支合格的学科馆员队伍。一支整体素质良好的学科馆员团队,可以为开展优质学科服务奠定基础,因此,学科馆员的选拔很重要。受条件所限,很多高校也许一时无法直接招聘到完全满足要求的学科馆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选拔学科馆员并使其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与提高,尽快胜任学科服务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和选拔学科馆员:

(1)引进人才。直接引进具有对口学科和图书馆学知识的双学位人才,这是对学科馆员数量和结构的完善,引进后便能很快进入状态。

(2)充分利用现有馆员。现有的许多馆员通过自学和继续教育,可以成长为合格的学科馆员。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对学科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工作培训,并鼓励大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相关讲座。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对口学科知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外语能力,特别是对口学科的专业英语。

(3)可以聘请资深离退教授担任图书馆的资深学科馆员。资深离退教授应热心图书馆事业,经常查阅文献,具有较专深的对口学科专业知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能够对学科资源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至于有些老教授的图书情报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欠缺和不足,可以通过自学或者与具有图书情报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馆员配合工作。

2.建立“学科馆员”的考核制度。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价,是促进这一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学科馆员”制度运作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的标准应该适度,经过学科馆员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争取可基本完成任务,太高则不切合实际,容易使人失去信心。考核程序既要有自我工作总结、学科馆员互评、直接领导评价,也要有服务对象——学科教师、研究生的评价。重点考核馆藏发展经费使用情况、参与咨询课题的情况、举行讲座的数量及效果、培训的人次与内容、网络导航与学科网页的建立与维护,以及对口院系师生的反馈意见,等等,尤其要注重对参考咨询能力和对相关院系教学科研的影响和帮助能力的评价。

3.提供多种增值学科服务。学科馆员与一般的图书馆馆员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应非常熟悉对口学科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因此,学科馆员要给读者提供多种增值学科服务。第一是整合学科资源。面对纷繁无章的信息海洋,读者常常无所适从,学科馆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供便利的资源导航工具,让院系师生轻松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为此,学科馆员要承担网络资源导航库建设、电子资源与数据库导航系统维护、学术信息门户中的资源学科分类等工作。第二是开展多样化读者培训。学科馆员接触读者面广泛,熟悉各种电子资源,因而在读者培训方面更具优势,也更能发挥作用。把读者培训作为学科服务的切入口,目的是教会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卢彭.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举措探讨[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

[2]刘文俊.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绩效创造的影响机制[J].晋图学刊,2008,(5).

[3]范爱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