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立自主的世界一流社科期刊

2018年11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领域期刊;既要提倡借鉴世界一流大刊的先进经验,还要探索一条创新超越的全新道路,打造独立自主的一流学会、一流大刊。

近一年来,围绕一流科技期刊建设问题,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期刊界齐心协力,积极探讨,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推进。不久前,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下发通知,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五年为周期,面向全国科技期刊系统构建支持体系。这个计划力度大、资金多、范围广。它是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核心目标,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传播、服务全产业链上的关键短板,系统构建支持体系。

与科技期刊并驾齐驱、同等重要的,是社科类学术期刊(下文简称“社科期刊”)。据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讲,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近几十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不仅数量发展到了2600多种,而且学术水平平稳提高,形成了门类齐全、能基本满足科学研究交流需要的学术期刊体系,为推进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他同时从更高标准指出我国社科期刊在学术质量、融合创新、国际影响力、传播力等方面的明显不足与努力方向。笔者认为,提高我国社科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出版水平,打造独立自主的一流社科期刊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社科期刊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我们注意到,过去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现在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标志着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职责、战略要求的变化与发展。这个“构建”不是空话,最终落实在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学科的发展,学术的进步,话语权的获得,都是需要工具或载体的,学术期刊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这就是学术话语权、理论话语权的问题。倘若我们没有世界一流、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认可并广泛传播的社科期刊,就无法打破西方的学术话语霸权,也无法有效地塑造中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话语体系与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有着内在联系,社科期刊往往与它们水乳交融,期刊的作用如何更好发挥,体系建设和期刊建设如何互生共荣确实还值得深入研究。

社科期刊在大学“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与使命。在我国,高等院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第一主力。笔者在《“双一流”建设更需要一流的大学出版》一文中,特别强调了作为学术出版重要方面军的学术期刊的重要作用与特殊功能。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一个报告使我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观点。《“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文社科学术实力分析报告:基于2016—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显示,三年被转载论文2万多篇,其中涉及高校940家,而“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不足被转载高等院校数量的1.5%,文章转载总量却达到了高校转载总量的71%,这种绝对优势十分明显。事实证明,“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自办社科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次文献转载等方面有着十分优越的条件,形成了良性循环。中国大学若要在社科领域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在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更多地得到世界同行认可,同样需要办好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社科期刊,并且逐步建立起既独立自主又参与国际竞争的文献生产、传播和评价体系。

如何提高我国社科期刊出版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要做的工作很多。目前,社科期刊功能的异化、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体系的明显缺陷,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论文外流,都严重制约着我国自己社科期刊的健康发展。可见,直面问题,进一步搞好期刊战略定位,抓好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针对性破解道道难题等都很重要。即便是在社科期刊家族中,人文期刊与其他社科期刊也有明显区别,需要分类指导,抓住特点,采取不同建设策略。至于期刊数字传播平台的搭建,开放存取资源的管理与服务,都是打造世界一流社科期刊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对策。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