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既使高校图书馆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又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全媒体时代学科服务的特点,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工作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学科服务的创新手段,拟为深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4-00-02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Ranganathan,S.R.)曾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全媒体大大拓展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学科建设在当前高校“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发展中具有显著的意义,学科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文献信息中心,在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学科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和发展模式的突破点。

一、全媒体的内涵解读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1]。全媒体是一个不断开放、不断包容的传播形态,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媒介即讯息” “媒介是人的延伸”。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重构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极大转变,高校图书馆应当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和传播方式,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二、学科服务发展现状

学科服务起源于1950年,最早发端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1993年美国学者米歇尔·鲍文斯(Michel Bauwens)第一次提出“嵌入式”(embedded)概念,之后学科馆员的嵌入式服务在高校中陆续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是通过图书馆嵌入用户过程和场景,有机地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主动地根据用户的教学科研需求,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信息与知识服务,直接支撑用户的科研与教学[2]。

笔者对国内几所知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工作进行了梳理(详见表1):

三、全媒体时代学科馆员开展服务面临的瓶颈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目前面临的一大困境是起步较晚,深层次的服务项目尚未开展,没有切实融入科研教学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在于学科馆员,表现在学科馆员配置不够,专业对口程度不高,学科服务范围有限,学科服务力量薄弱。学科馆员贯穿整个学科服务过程,学科馆员的能力和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科服务的效果,全媒体时代对学科馆员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补充壮大学科馆员队伍迫在眉睫。

以笔者所在的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从2016年开始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学科馆员,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科背景,近三年共计新进学科馆员12名(参见表2)。先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与长安校区图书馆的各个部门进行了轮岗,后来结合馆内建设的需要与馆员自身的特点,初步划拨到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但在开展学科服务方面实现了跨部门合作,初步构建了学科馆员制度。

目前,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公选课;针对历史文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等开展了嵌入式的培训讲座;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出具了学科分析报告;建立了陕西师范大学机构知识库与师大文库等;但距离真正的学科深化服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在对读者需求和文献资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服务。学科馆员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专业等方面优势,与学科带头人等密切联系,通过走进院系,主动提供深入服务,嵌入课程来支持教学,融入科研来辅助决策。

四、全媒体时代学科服务的创新手段及完善策略

(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丰富服务内容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载体的多样化,促使图书馆从强调“拥有”的观念向“获取”的观念转变。传统服务只提供基本的文献,而学科服务则重视提供资源、知识的组织和利用。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所拥有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创造价值能力的高低[3]。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的个性化发展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主流,因而学科馆员必须更新服务理念,提供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服务,同时还应注重与读者建立良好沟通,关注读者需求,贴近读者服务。

例如为读者建立个人专属知识库,将与读者需求匹配度高的最新图书、论文、数据库资源等内容呈现给读者。对有科研课题的读者,要做好信息定制和定期推送工作,建立起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长期联系[4]。通过“量体裁衣”式的“私人訂制”服务,使读者对图书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二)以先进技术为手段,创新服务形式

有人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使传统行业依托互联网平台打破传统模式,形成新的更好的发展模式。具体到“互联网+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了解用户学习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全媒体具有载体的多样性和交流的及时性,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向用户推送服务内容,易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借助全媒体平台构建微服务体系。

“微服务”是指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结合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服务方式,宣传效果好、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将微服务体系引入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当中,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各种全媒体信息技术,通过便捷的移动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图文并茂的全方位服务[5]。

以用户基数大、使用黏度高和活跃度强为特色的微信,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开辟了新途径。高校图书馆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并设专人进行管理,增设“我的图书馆”菜单,读者通过绑定校园卡,可以便携查询个人借阅情况,进行图书检索、预约和续借。全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便于满足读者个性化需要,应重视读者在微信后台的提问和留言,高效解答疑问。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更及时,体验更优化。图书馆利用微博微信还可以开展微调查、微课堂;利用手机直播举办各类资源推广专题活动,利用移动终端APP、常见问答FAQ等方式开展信息推送与参考咨询服务。

(三)以合作共享为契机,拓展服务外延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仅仅依靠学科馆员的个人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专业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需求[6]。高校图书馆要前瞻性地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馆员,建立并充实学科服务团队,互相加强合作,提升服务效果。学科馆员也要注重自学,善于思考,拓宽知识领域,完善自身能力。

高校图书馆应树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对内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将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对外需要在行业内部加强合作关系,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区域性图书馆学科服务联盟,就学科服务工作进行交流,优势互补,例如开展实地调研、学习观摩、学术研讨等活动。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与一些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建立联系,获得技术支持,加速学科服务的技术革新,优化服务模式。

五、结语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高校实施已有较长的时间,在全媒体时代,学科服务对每个高校图书馆而言,都需要一个艰难的探索期。学科服务需要在科学把握高校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上,确立最适宜贴切的服务模式。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需求在延伸。学科服务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创新、不断发展的领域。如何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发挥图书馆的整合作用,完成数据的搜索、保存、管理和利用?如何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学科服务新模式,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高校图书馆内涵式发展?这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全媒体[EB/OL].[2019-4-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8%E5%AA%92%E4%BD%93/1220226?fr=aladdin.

[2]孙坦,初景利.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7.

[3]张晓林.寻找新世纪图书情報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32-37.

[4]杨晓莹.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探析[J].兰台世界,2016(15):65-67.

[5]刘丽萍.庞彩云.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4):60-63.

[6]杨海燕.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分析及启示[J].河北科技图苑,2018(7):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