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考验的中欧关系路在何方

【背景材料】

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反复耐心的工作和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此举极不明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同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加强和发展中欧关系有利于双方乃至世界。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和欧盟需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粮食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加强合作。但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在涉藏问题上做出不明智之举,这不仅给中法关系带来损害,也使中欧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受阻。

【高考展望】

现今高考,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对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的思索。“中欧关系”问题正符合上述要求,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2009年的高考涉及到这一知识点的可能性比较大。从命题的角度看,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近代史上中欧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目前中欧关系发展的现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双方发展的影响等,这些知识点广大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知识梳理】

一、 中欧古代关系

1. 两汉时期,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安息和欧洲的大秦有了直接的政治经济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2. 隋唐时期,与欧洲的东罗马互派使节。(旧人教)

3. 中国造纸术于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人逐步传到欧洲;中国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中国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板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

4. 1553年,葡萄牙借居澳门,后设“自治”机构,强行租占。

5. 1624年,荷兰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旧人教)

6.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对明清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西方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中国儒、道学说也传入欧洲,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影响。

7. 康熙时,抗击沙俄入侵,取得两次雅克萨大捷,签署《尼布楚条约》,维护祖国统一,保证东北边疆安定。

二、 中欧近代关系

1. 工业革命后,英法等欧洲列强先后多次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 1856~1860年,英法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③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2.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各国勾结起来,调集军队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3. 巴黎和会上,列强不顾中国反对,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盟约。

4.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目的是使东北变成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5.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旧人教)

6. 欧洲近代技术和机器的传入,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7. 欧洲启蒙思想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8.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三、 中欧现代关系

(1) 新中国宣布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 建国初,中国推行“一边倒”方针,中国和西欧“冷战”对抗;和东欧加强团结与合作,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3)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4) 1987年4月,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欧关系的大幅度提升,1998年中欧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2001年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中欧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中欧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其中工商峰会的主题提出“和谐发展,共享繁荣”,反映中欧关系的活力。(6) 近年来,中欧关系出现波动。2007年9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官邸接见了达赖,虽然默克尔始终坚持这是一次私人会晤,但这同时也是达赖首次在德国总理官邸受到接见。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反复耐心的工作和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此举极不明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重点突破】

1. 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1) 造纸术: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 火药: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 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4) 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 近代欧洲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1) 政治上:中国主权遭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政府统治更加腐败,对外出卖国家利益,对内加紧搜刮和镇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民主革命不断发展。(2) 经济上: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境艰难,人民生活更加贫困。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3)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出现,列强把西学带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冲击了中国旧制度、旧观念。

3. “西学东渐”与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及其民主思想不断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地深入。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渐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4. 目前影响中欧关系的因素

(1) 有利因素:① 中欧没有直接地缘战略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双方关系的发展不存在重大政治障碍。② 中欧处理国际问题的理念相近。都倡导多边主义,支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致力于推进全球合作,主张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③ 中欧都处于重要发展阶段,双方利益汇合点不断扩大。④ 中欧需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⑤ 中欧文化相互吸引。中国和欧洲的文明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多可以交流和借鉴之处。

(2) 不利因素:① 欧盟是主权国家联合体,而不是单一的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欧盟实际上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往往推行“集团政治”,这大大增加了同它打交道的难度;② 中欧之间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历史背景不同,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分歧;③ 欧洲国家同美国是传统盟国,尽管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意见不尽一致,但欧盟在做出决断时又不能不考虑美国的因素。

5. 发展中欧友好关系的影响

(1)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2) 可以适当分担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的潜在风险,为多极格局打下基础,也为全球主要国家交往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3) 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练一练】

1.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记述道:“……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D. 甲午战争

2. 假如导演小明正在拍摄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电影名字为《1845年在上海》,下面一组镜头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②悬挂德国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③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④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3.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向西方学习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某人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下列哪位人物所持观点和上述观点最为接近()

A. 倭仁B. 张之洞

C. 孙中山D. 陈独秀

4. 近年来海外引发了中国文化热,中国与许多国家积极主办“中国文化年”活动(如中法文化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中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进一步增强②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结果③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文化创造力④相关部门工作者抓住机遇,辛勤工作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5. 如今,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这是因为()

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③国家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消失④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 图1和图2中,中英两国商谈的相同主题是什么?两次商谈有何不同?

(2) 在泛珠三角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和金融服务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珠三角”地区则以制造加工业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第一次公开说明关于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试解释“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及其邓小平提出这一构想的主要依据。

材料二回归十年以来,香港经济增长近50%。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左右。近几年香港经济维持强劲扩张势头,增长层面广阔。过去三年所见的增长,较1987年以来任何连续三年高于趋势的增幅都要快。在贸易方面,回归以来,香港贸易总额基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受惠于内地经济蓬勃发展和美元转弱令价格竞争有所改善,香港的整体货物出口(包括转口和港产品出口)在2006年同比增长10.2%。除贸易激增的推动外,内部需求亦保持坚挺,整年均提供稳定而重要的增长动力。

——《香港回归十年的经济与贸易发展》

(4)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香港回归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说明什么问题?

7.中欧关系源远流长,从丝绸之路的“凿空”,到新航路的开辟,再到确立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联系日益密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中欧关系在古代、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自呈现的基本特点。

(2)分析近代史上中欧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目前,中欧已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分析我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请思考:图1反映中国古代哪项重大发明,指出其对欧洲文明的贡献。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长期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原因?图2反映20世纪初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由于产量过剩,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又缺乏自主品牌支撑,许多产品只能低价销售。为此,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常常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2006年9月5日,中欧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进行彻夜谈判,终于就纺织品贸易的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中国政府在处理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怎样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2007年9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官邸接见了达赖,虽然默克尔始终坚持这是一次私人会晤,但这同时也是达赖首次在德国总理官邸受到接见。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反复耐心的工作和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此举极不明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3) 材料三反映什么历史现象?请你为改善目前中欧关系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 A 2. D 3. B 4. C 5. C

6. (1) 香港的归属问题。地位不同:图1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图2中国国力上升,用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结果不同:图1割让香港岛、图2收回香港主权。

(2) 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珠三角地区以第二产业闻名,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3)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依据:实事求是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和平共处原则。

(4) 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更加繁荣。说明:一国两制符合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是香港经济平稳发展的保证;“港人治港”充分调动了香港人建设香港的积极性。

7.(1) 古代特点:时间早;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主;主要是中国的文化影响了欧洲或中华文明占主导地位。近代特点: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特点:中国和西欧“冷战”对抗;和东欧加强团结与合作,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2) 影响: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西方科技及政治思想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 原因: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 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国发展与欧盟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欧盟的日益发展是双方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意义:①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② 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8.(1) 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原因:发达的农耕经济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强大的封建王朝,长期统一的局面为科技发明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明清以前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科技文化的人才;前代科技文化为后代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2) 原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的演变,利益相悖是国家间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中国纺织品出口价格低廉,加上欧洲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导致中欧贸易摩擦。基本特点:① 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②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③ 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

(3) 现象:德法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中欧关系出现波动。建议:① 双方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全球角度把握中欧关系,加强高层和战略层面的对话;② 双方应充分利用现有机制,拓展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为中欧关系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③ 中欧应加深对彼此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进一步培育中欧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④ 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合作逐步加以解决,力争在平等协作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