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培养

关键词 7年制 医学教育 培养

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自1988年开设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实行“7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1],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达到硕士水平,并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培养目标[2]。然而对于临床7年制研究生这个独特的群体,与“5+3”临床型研究生相比,在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就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尽量克服弊端,从专业知识训练、临床技能训练及科研能力训练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临床7年制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优势:临床7年制研究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外语水平较高;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没有考研的压力,能认真完成1年的通科实习;临床实习中大多虚心好学,积极肯干,遇到问题能及时查阅资料,积极解决,并勤于理论联系实际,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更强的学习主动性,责任心更重。

弊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较扩招前约有下降;没有系统的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研究生阶段临床实践时间只有1年,相比“5+3”临床型研究生的2年时间相对较短,临床技能相对欠缺,所以临床7年制研究生在进入专业定向培养时普遍存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欠缺的现象;实践经验欠缺,在选择课题方面对导师依赖性较大;论文质量相对不高。可见临床7年制研究生与“5+3”临床型研究生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临床实践时间短和科研训练欠缺、论文质量不高的弊端。

如何提高对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培养

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培养以临床工作能力为主,但作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在必须达到一定临床技能要求的同时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

强化训练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能:7年制教育目标的基本思路是培养“基础深厚”的临床医师[3]。临床7年制研究生在专业定向后仅仅只有2年的学习时间,在本专业实践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6个月。所以强化训练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探讨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以上要求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无论是“5+3”临床型研究生还是临床7年制研究生,本科在校基础理论学习时间和课程都没有太大的出入,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均有涉及。由于临床7年制研究生在学习的连贯性等方面相对于“5+3”临床型研究生的优势,大多数学生能较扎实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1年的通科实习,也能较好的巩固基础理论知识。②加强专业知识训练:临床7年制研究生专业定向后,在导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的模式完成一定相关专业书籍或杂志的阅读,加快专业知识的掌握,对相关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诊断等有系统的掌握。由于时间的限制,可建议采取定期学习的方式。比如每周安排1位本专业老师进行相关专业课题的讲座,巩固专业文化知识;每周安排1~2次相关专业研究进展的英文文献的学习,而学习的文献由临床7年制研究生依次准备,并进行讲解,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也能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研究方法,提高专业外语水平。③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医学各个专业有它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交叉性。对于研究生也要求其基础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除了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外,还要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4]。因此,各个专业的临床7年制研究生在除了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对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④注重临床教学能力的培养:可组织临床7年制研究生定期评阅实习医生书写的病历,进行详细的点评,之后送与专家审核,并对优秀的点评病历给与奖励,以提高其病历书写能力;还可要求临床7年制研究生承担一定的带教任务、定期进行教学查房,或选择有意义的疑难/特殊/典型病例进行讨论,通过临床实际与理论相联系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规范严谨的医疗作风,培养正确的临床诊疗思维。⑤注重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可采取“1对1”的培养模式,即1个老师指导1个临床7年制研究生,使其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比如新病人的收治,腹腔穿刺、胸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常规操作,特别在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妇产科、外科等专业的手术操作方面,采用“1对1”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更快更好的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⑥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逐年增加,追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医患沟通不足所致,所以有必要培养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沟通能力。指导老师应从思想上让其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一个好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以及良好的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并言传身教使临床7年制研究生有更多的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鼓励他们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在沟通中要亲切、自然、细致、不卑不亢、坚持原则,要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对不懂的问题不要装懂,并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培养其医患沟通技能。

强化科研训练,培养科研能力:7年制教育由于其独特性,不是本科生教育加研究生教育,也不是研究生教育的压缩,而是本硕融通的培养模式,因此在学位课程设置上与“5+3”临床型研究生有一定区别,导致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相对欠缺。这就需要加大对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力度,对其进行强化科研训练,使其接受系统的科研理论课学习,并参加具体的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其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由于学习时间的限制,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课题通常都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对临床7年制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可安排其首先在本专业临床实践,通过专业知识的强化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同时在专业知识训练过程中系统地对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课程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使其重新熟悉以前所学,在导师的引导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提出科研问题,认真进行临床科研选题,培养临床科研意识。在选题确定后,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目的、方法、方向,设计课题方案,并与导师进行讨论,补充或修改课题方案,使其明白科研设计不仅要科学、创新,还要可行;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临床7年制研究生应亲自收集临床资料,熟悉资料收集的方法和程序,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汇总所得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科学的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内在规律及联系,得出科学的结论;再在导师的指导下总结所分析的数据并撰写论文,经过认真反复的修改,直到写出符合要求的论文,以培养临床7年制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临床7年制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从专业知识训练、临床技能训练及科研能力训练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将其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临床实践水平以及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然而如何更好地培养出临床科研能力全面的高素质临床7年制研究生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沈艳,周卫红,吴超,王宪.在7年制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生中开展教学工作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360-363.

2 雷霞,刘渤,杨亚东,等.关于临床医学7年制教学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宣探索,2010,9(2):160-162.

3 张国伟,周杰.提高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几点经验和想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S):24-26.

4 张幸平,陈晓品,戴晓波,张菊.7年制学生临床肿瘤学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0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