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实训教学法探讨

刺灸法是研究各种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针灸的具体应用方法、操作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的一门操作技术,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刺灸法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操作复杂、技巧性强,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各种刺法灸法的实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代及现代各种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临床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1 毫针刺法技能训练

长期以来,毫针刺法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等完整的针刺方法。其中,持针法、进针法和提插、捻转基本行针手法技能又是毫针刺法操作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们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特点和明确的目的要求[1]。这些都必须在充分理解其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反复操练方能掌握,故在手法训练时应该更侧重于这些手法。毫针刺法技能训练教学一般分三步进行,分别是纸垫棉球练针法、自身练针法和相互练针法,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根据操作要求给学生示教、纠正或规范针刺手法动作。①老师要一一检查练习包,以此判断是否经过练针过程;②在进出针顺利,捻转提插自如时,再进行自身试针。同学之间互相练针,要求在曲池,足三里等安全穴位练针;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每种疗法的操作要领,适应证,这样才能达到不仅会操作,又会临症选穴的目的。针对如何拔火罐,艾灸,操作皮肤针,三棱针,电针,水针,耳针,头针等疗法的教学采取:①首先老师在学生身上示范操作,让学生体会;②学生分组练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老师指导;③强调实验测试成绩记入总分,结合理论答卷,按比例综合客观评定学生的成绩;④在学生中开展手法技能操作竞赛,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手法。

2 毫针刺法技能考核

模拟临床实际,采用人体操作。评分环节包括消毒、定位、进针、得气、行针、出针等6个部分,满分为100分,进针与行针操作各占30%,其余操作环节各占10%。在具体考核内容中,进针法包括单手进针法的指压式和双手进针法的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及提捏法;行针手法包括提插、捻转、弹法、刮法、摇法、飞法等以及提插、捻转常用补泻手法。并且将考核内容编制成多种组合,由学生抽签确定。教师根据毫针刺法的操作要求,对学生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予评分[2]。

3 毫针刺法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毫针刺法技能训练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明确手法操作要领,并给予示教和指导,比较侧重于手法的外观形态。而在毫针刺法技能考核中亦以教师主观判断来评定学生的成绩,但是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手法的操作特点和要求。

4 毫针刺法技能教学的改革方法及措施

4.1 课堂教学中实践与理论并重 针灸学是一门特殊强调操作技能的临床医疗学科和传统的中医带徒不同,针灸教学长期以来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加上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之类的教具,这种教学方法势必造成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乏味呆板,同时更无法体现技能训练的内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较早地就明确了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针灸基础各科中技能训练和理论讲授的比例达到了1∶3,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技能训练时间的充分性,其次,即使在理论授课中也都积极深入到学生中去,而不是单纯地站在讲台上讲解,譬如经络循行部位的描记、腧穴的实体位置、针刺的操作方法等等内容,我们都是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并在老师或者学生身上进行实体示范,而且学生可以自由的练习模仿,而不是呆呆地观看,实践表明,这种讲解方式可以让学生迅速形成鲜明直观的感性认识。

4.2 提高认识强调技能训练的意义 目前的针灸临床由于患者选择医生的问题,使得学生临床实习中动手机会大幅度削减,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成为一个难题,如此也势必影响未来针灸临床高水平医师的培养,因此,在临床实习的窘况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就成为针灸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针灸基础各相关学科均充分强调上好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要以纲带目,通过实例说明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却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甚至百无一效,以至产生不用手法一样有效的想法呢?两个问题,层层递增,用问题来讲解手法的重要性,用问题来比如对于《刺灸法》课程,学生都已知道是学习扎针、学习手法的课程了,而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在试着扎针、试着应用手法了,你再照本宣科地讲练习的重要性,学生自然就难以感兴趣了,把握住这一点后,我们便先通过典型病例介绍针灸的神奇疗效,再询问学生的应用体验,二者自然会有天壤之别,可为什么同病同穴竟然不同效?为什么专家用了手法,百用百效,而我们用了手法,说明手法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将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调动起来了,其次,将“三步练针法”的介绍提到第一课上来,让学生及早明确训练的方法和目的,以增加训练的自觉性。

经过以上改革尝试,我们发现,学生的针灸临床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如何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能真正熟练掌握临床操作及临床应用,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深的探讨,以让《针灸学》的教学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更适合新时期形势的合格的医疗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杨兆民.刺法灸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王彩虹,许建敏,王银平,等.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中国针灸,2008,8(28):6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