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冬妮娅人物形象赏析

摘要:冬妮娅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经典女性人物形象。她以清新美丽的外表与温柔可人的个性,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备受争议。本文将通过对作品中与冬妮娅相关章节的细读,分别从她的外在形象特征,内在精神气质,以及坚守自我的爱情观等方面,来较为具体全面的分析这一女性形象,试图将一个立体鲜活的冬妮娅再现于读者眼前。

关键词:冬妮娅;女性人物形象;形象特征;精神气质;爱情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文简称《钢铁》)是由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所著长篇小说。作品通过揭示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了党与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决心,形象的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事业去努力奋斗。小说真实而深刻的描绘了十月革命后乌克兰地区广阔的生活画卷,塑造出以保尔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谱写出硝烟战火下革命战士不朽的人生篇章。《钢铁》中除塑造了保尔这一刚毅坚强的经典英雄形象外,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的设置无疑也成为整部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冬妮娅作为保尔的初恋恋人从首次登场开始,她优雅不凡的气质便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形象特征

在《钢铁》中,作者几乎没有对冬妮娅的外貌进行直接的细致刻画。她“苗条娇小”,是“漂亮的”,“浓密的栗色的头发”“梳成一条粗大的辫子”,有“碧蓝的”“一双美丽可爱的大眼睛”,“美丽浓密的睫毛”,“匀称的小腿”,“柔软的身体如同弹簧”……作者将这些形象描绘与她的行为活动融为一体,细腻的将其美丽迷人幻化于无形。将她最初的总体印象在读者脑中勾勒出来却又并不清晰明确,而一旦在文章的细枝末节处读到有关于她的任何描绘,就会使人过目不忘,同时又给人以神秘不可侵犯之感,与她的贵族身份相得益彰。对于冬妮娅的人物形象在写法上采取这种方式的处理确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冬妮娅站在敞开的窗户前,闷闷不乐地望着熟悉而亲切的花园,望着花园四周挺拔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白杨。”“这里一切照旧:依然是一排排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莓,依然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径,两旁种着母亲喜爱的蝴蝶花。”冬妮娅的出场并无华丽的修饰,而将场景设置在她心爱的花园,通过对白杨,树莓,小径,蝴蝶花一系列景物渲染,从侧面烘托出她清新可人的形象特征,给人以如缕春风之感,这也是对她性格塑造的成功铺垫。人在与彼此的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往往非常关键,文中通过冬妮娅与保尔的初次相遇情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她活泼可爱的性格特质。看见保尔在河边钓到鱼,同样热爱钓鱼的冬妮娅会激动的欢呼雀跃:“咬钩了,瞧,咬钩了……”丝毫不排斥这个与自己身份等级差距悬殊的陌生人且显示出开朗热情的态度;觉察出保尔在交谈时的抵触情绪与冷漠言语,“冬妮娅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接着又笑意盈盈地说:‘难道我真的妨碍到您了吗?’”这种“带着友好与和解的口吻”使保尔瞬间解除了内心的防备和武装;面对保尔与贵族公子发生争执而出手教训,冬妮娅在岸上忍不住哈哈大笑拍手称快,丝毫没有大小姐样子的矫揉造作,更没有因此对保尔产生任何偏见。这些都体现出了冬妮娅良好的个人修养与不凡气质,这与她的出身背景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密不可分。

“冬妮娅领着保尔穿过餐厅,走进一间摆着一个很大的橡木书橱的屋子。冬妮娅打开橱门。保尔看到书橱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几百本书。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书,感到很吃惊。”此处为冬妮娅第一次邀请保尔到家里做客的情景,反映出冬妮娅优越的成长环境,从小受到的诗书熏陶与家庭教育程度可想而知。冬妮娅的父亲是跻身贵族资产阶级的林务官,母亲是个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的夫人。当保尔这样一个下层贫苦家庭长大的孩子到家里做客时,他们态度开明友好和善,可见她的父母并没有被上流社会的世俗习气所熏染。文中并未对冬妮娅父亲的有过多说明,而对母亲的一处细节介绍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夫娜自己这一生已经吃够了她母亲的苦头。她母亲是个思想守旧,严厉冷漠的妇人,对她管教很严,成天向她灌输虚伪的礼仪和修养。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夫娜一直记得,那些旧教礼如何摧毁了她的青春年华。因此,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她采取了一种开明的态度,尽量摒弃市侩阶层的偏见和陋习。尽管如此,她依然密切关注女儿的成长,有时还为她忧心忡忡,并不动声色地帮助她摆脱各种困境。”母亲这样的教育观念,对冬妮娅从小的成长与性格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注定了她与传统资产阶级女性不同的独特个性与精神气质。

二、精神气质

冬妮娅个性开朗,坦率真诚,始终坚持做最真实的自己,这无疑使一个花季少女散发出更大的魅力,也正是吸引保尔的独特之处。她与保尔一起赛跑的情节,不禁使我们被她的活力四射所深深吸引。“她像一阵旋风似的向前跑去。只见他那双小靴子的后跟一闪一闪,蓝色的外套迎风飘舞。”......“‘过去没人追得上我。’她说着,掰开了保尔的双手。”“保尔想起了冬妮娅,‘她有点儿特殊,跟别的千金小姐不一样’他想,‘而且她跑得飞快。’”冬妮娅内心深知保尔来自她从未接近过的另外一个阶层,却毫无等级观念差异,反而主动友好的接近保尔,认为“这样的友谊一定很有趣”。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冬妮娅的热情与真诚使原本高度防御的保尔渐渐的放下了内心戒备,由最初的“敌视”“不信任”慢慢转变为“内心产生朦胧感情”,再到后来的“知心朋友”甜蜜恋人,可见冬妮娅与保尔以往观念中的资产阶级贵族小姐是截然不同的。

冬妮娅有着自己对事物的坚持与独到见解,具有进步思想与女权意识,这不仅是对男主人公保尔的挑战,更是对男权中心主义思想发起挑战。男权中心主义思想认为男性优于女性,更广义的解释为,男性对人类所有事物都具有合法的,通用的参照意义。(即菲勒斯中心主义)当保尔来到冬妮娅的家里做客,见到她的“笨蛋”朋友们便心生不快转身离开,这是两人的第一次情感摩擦,冬妮娅丝毫没有妥协让步,将一个具有独立自主思想的新型女性形象展露出来。她压住火气打断保尔:“你有什么权利这样跟我说话?我就从来不过问你跟谁交朋友,谁经常上你家去。”“权利”二字充分表达出冬妮娅将自己与保尔的立场明确区分,且将二者处于完全平等的位置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她这样的精神内核较之保尔最终的伴侣达雅,形成了鲜明对比。达雅面对男性权威呈现出的姿态是示弱而卑微的,她相信女性角色始终需要崇拜且依附于男性。而在冬妮娅看来,男女双方是处于平等的权利世界,互不受干扰,一旦受到对方的干预,则要力争自身权利不受撼动,态度坚定明朗。

冬妮娅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追求与他人不同的独特事物,讨厌千篇一律,拒绝整齐划一。《钢铁》中冬妮娅出场的描写便暗含此点:“花园里的一切都收拾得整洁利落,处处显示出一位有学问的林学家的循规蹈矩。这些干净的,图案似的小径让冬妮娅感到索然无味。”她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面对周身一成不变的事物感到平淡乏味,然而,她的内心没有在家庭乃至社会限定的条条框框中让步求全,她喜欢与众不同并坚持自己的独特。在保尔邀请冬妮娅参加共青团大会时,她打扮得别出心裁,与同志们的制服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在保尔看来她是在出风头爱慕虚荣,是与党划清界限的个人主义行为,是庸俗的旧势力恶习。而冬妮娅的观点只是“我从来就不喜欢穿的跟别人一样”。保尔不满意她的穿衣作风,可他自己也曾为见冬妮娅而买新衣服。你可以解释为那时的保尔是一个懵懂少年,还没有接受党的领导与教育,那么我也可以说这是冬妮娅的天性使然,是自尊自爱的表现,与思想觉悟无关。她的与众不同在今天是被推崇与竞相模仿的,而在当时社会却被人所诟病批判。两人原本观念行为上的分歧由于特殊历史时期,被扣上政治立场的帽子显得过于沉重复杂,他们的感情也由此走向破裂。我们不妨以现代人的眼光进行的大胆推测:即使她与保尔有同样的出身经历,面对同种情况或许她会妥协或者分裂,无疑她是痛苦的。真实的冬妮娅是独立自由的,她喜欢尝试不同,乐于追求挑战,对未知充满好奇与热情。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内在精神气质,也是她萌发对保尔强烈情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爱情观

在给好友塔尼亚的回信中,冬妮娅坦诚的写到:“我本是个不守本分,有时甚至还很任性的小女孩,总想在生活中寻找某种不同寻常,光彩夺目的东西。我从这样一个小女孩成长起来,从一大堆读过的小说中成长起来。这些小说常常触发你对生活的奇想,促使你去追求一种更为绚丽,更为充实的生活,而不满足于周围圈子里绝大多数女性所习惯的那种令人厌恶腻烦,千篇一律的灰暗生活。正是这种不同寻常,光彩夺目的追求中,我产生了对保尔的感情。”这段自述交代了冬妮娅不同寻常女孩般的爱情观。她拒绝平淡安稳的生活,内心追求自由浪漫的情感体验,向往拥有小说情节般的奇幻爱情。而保尔恰恰满足了她对正值花季青春的自己,对理想感情抱有的所有期待:他耿直倔强又刚毅坚强,是冬妮娅内心所欣赏的,也符合她追求冒险刺激的天性;保尔具有“准确无误而又独特不凡的生活见解”,令冬妮娅感到他与自己身边庸俗乏味的贵族公子完全不同;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他与自己身处的背景阶层,生活环境相差悬殊,对冬妮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吸引,这激发了她无限的幻想与期待。在冬妮娅心中,爱情是绚烂耀眼又轰轰烈烈的,要奋不顾身敢于冒险。当保尔为救布尔什维克的战士成为逃犯时,冬妮娅无所顾忌的说服母亲,将他藏在自己家里,帮他安排好一切并与保尔许下终身的约定。在自己心愛的人面前她温柔细腻,善良无私,面对险境无所畏惧,毫不退缩,这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在爱情面前所表现出的坚毅与勇敢是令人叹服的。当与保尔伤感离别时,她毫不掩饰的表露情绪与想法,既懂得为对方付出,给予关怀,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这也正是她的可爱迷人之处。

冬妮娅与保尔的分手是令人无奈惋惜又可以预见的。两人分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只是简单的政治立场问题,那么冬妮娅的形象显然是应遭到批判的,作者最终似乎也是这样处理人物设置的。当她挽着工程师丈夫与保尔意外重逢时,通过对冬妮娅的丈夫瓦西里的细节刻画暗示出,冬妮娅选择了与未被消灭的资产阶级残渣势力为伍。最终保尔对她的评价也只有“酸臭”和“浑身散发出樟脑丸的味道”,内心除了同情怜悯已无话可说。小说通篇赋予了冬妮娅美的光环,而此处最后的出场情节却未给她任何的解释空间,作者这样留白似的人物处理不禁引发我们无限的思考与联想。冬妮娅只是将感情放在最为纯粹的位置不与理想做冲突。她并不要求保尔在事业与爱情中作抉择,只是追求享受最简单直接的爱。遗憾的是,保尔以革命事业为首任,要求解除私欲成就大我。当保尔对冬妮娅的感情叙述由个人立场的“我”转变为代表同志利益的“我们”时,表明两人在情感的轨道中已渐行渐远。所以当两人感情发生破裂时,冬妮娅只有悲伤的噙满泪水,无奈又无力挽回。我认为冬妮娅最终对伴侣的选择是明智的,她只是依然坚守自己对爱情的坚定执着,明确自己情感过程中所真正需要与被需要的是什么。她选择了纯粹的爱情,与世俗眼光和阶级立场无关。她对保尔这段情感的放弃,又何尝不是出于无奈,与对这段爱情的珍视?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使我们对作品《钢铁》中的冬妮娅这一女性形象可获得较为全面具体的认知。从而使读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出发,站在她的立场角度,拥有清晰客观的评判标准。冬妮娅宛若阳光下盛放的玫瑰,温柔热切,明朗如火;又如碧波的湖湾清澈恬静,优雅动人。我想我们去品读分析这样经典女性角色的意义在于,在领略文学底蕴与人物风采的同时,将自己投入到人物角色的情境状态中去,设身处地去体会她内心的真切感受,从而使自己有所历练,有所感悟。

参考文献:

[1]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M].周露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

[2]张秀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冬妮娅形象再读[J].名作赏析,2012.

[3]腾海涛.王慧娟.女性主义关照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J].新西部(理论版),2012.

[4]张中锋.近年来学术界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争论评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

[5]熊款款.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雄形象的解读[J].企业导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