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财,甘于平凡的军医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上世纪90年代末,出国狂潮,一张美国绿卡让众多留学生为之疯狂。但是,有这样一个人面对唾手可得的绿卡,却摆了摆手,义无反顾选择了回国。

他,就是空军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朱美财。一个取得了大量科研成就的国内临床检验学领域知名专家。

平时,医院里的朱美财依旧还做着最普通的血常规检查。他说:“这是我的工作,患者的事情不分大小。”

爱国家 一心献身国防

1991年,朱美财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理学博士专业,此后走进空军总医院,时至今日,已经22年之久。虽然期间不少地方医院和医药企业用丰厚的报酬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都没有“牵手”。“在这里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换个地方我觉得不自在。科里的许多工作还都需要我,我要是走了肯定也不放心呀。”朱美财说。

1983年,朱美财从山东潍坊医学院毕业,那时南疆战事愈演愈烈,在爱国热情的激发下,他坚决要求参军报国,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军医,但由于身体条件未能如愿。

虽然后来朱美财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并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心中的从军梦却从未泯灭。工作两年后,他便考上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化药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圆了自己参军报国的梦想。就这样,朱美财不远千里来到了祖国首都,开创自己对军营和医学事业的梦想。

严谨治学 坚持学术道德

提到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习,朱美财说:“刚到学校,还真有些不适应,每天都要参加军事训练,不允许随便外出,学习压力也非常大,导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甚至可以说是不近人情。不过现在想起来,才知道导师是真正关心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六年时光中,朱美财学习到了先进的医学知识,夜以继日地进行科学实验,严格的军事训练也让他完成了从一个普通公民向革命军人的转变。通过这段时光的磨练,他知道该如何做一名医生,更让他对一名革命军人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一天,导师孙曼霁将我和实验室的其他学生叫到一起开会,给大家提了一个要求——‘宁愿两袖清风,也不要干违背学术道德的事’。原来当时美国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在国际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后被指证是造假,成了学术界的一大丑闻,这件事情引起了老教授的高度重视。从那以后,我就决定,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在学术上不断取得成就。后来博士毕业时,我的两篇论文真的在《中国科学B缉》和《科学通报》上刊登了。”朱美财说。

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空军总医院工作,那时候,医院的科研工作刚刚起步,科研条件也不好,但朱美财和科里的同志一起克服困难,开展了人脑乙酰胆碱酯酶的酰胺酶研究,肌酸激酶单克隆抗体研究等课题。实验室没有冷柜,他们就利用冬天在病房大楼的顶层作冷房,裹着大衣做实验;没有蛋白核酸检测仪和自动部分收集仪器,他就和科里的同志们一管儿一管儿的用手收集柱层析液,纯化蛋白质。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实验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朱美财负责的课题“人脑乙酰胆碱酯酶及其单克隆抗体”在1994年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于是,朱美财又开始思考将研究生时期学习到的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结合起来,开展了“人用脑活性多肽”、“肝细胞生成素”研究并成功获得了生产批号,累计创造了300多万元的产值。同时,他开始负责医院临床实验科的工作,由于科室在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单克隆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被评为空军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

留美学习 坚定爱国之心

1996年4月,朱美财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孙曼霁和周廷冲教授的推荐下,经医院批准到美国纽约的康奈尔大学作细胞生物学博士后研究。他自此开始踏上了留美学习的生活。

在美国学习期间,朱美财不仅充分见识到了美国医学技术的先进,更对美国有了更多的认识。纽约市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缩影,曼哈顿华尔街高楼林立,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在美国的日子里,他见到了漂亮的中央公园、百老汇歌剧院,也有在路边躺椅上的无家可归者。然而这一切对于这个年轻的中国留学生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他来美国学习的时光里,反复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一个仅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创造如此之多的物质财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强大的科技水平和美国人在工作中追求高效率、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

他在美国学习的日子里,非但没有被优厚的物质生活所诱导,反而不断计划着回国后该如何利用好这两年学到的知识而有所作为。

那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有不少国人已经在崇洋媚外中不能自拔,以出国为荣耀。甚至只要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回国后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可朱美财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婉拒了他的导师帮助他办理永久性签证的好意,这也是当时无数各国在美学习的留学生梦寐以求的东西。

“那时也没去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军人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朱美财说到这里,淡然一笑。

就在他婉拒了美国导师的挽留后,也谢绝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邀请,按照医院领导的要求按期踏上了回国的路途。刚下飞机,就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实验室的同志们手捧鲜花在迎接他,使他感到了祖国的亲情和温暖。

非典来袭 临危勇挑重担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袭击了北京。

朱美财临危受命,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非典型肺炎病毒检测小组。通过努力,他与国外科研单位取得了联系,得到了非典冠状病毒核酸扩增的阳性对照。虽然医院的实验条件已经得到了发展,可材料仍然缺乏,没有合适的咽拭子采样棒,他就到渔具店买来塑料鱼漂,去掉油漆、卷上尼龙棉,无菌高压后使用。他带领监测组与临床医生一起,检测了非典疑似患者三十多例,检测出七例非典冠状病毒阳性患者,发现这七例患者病毒没有变异,在患者淋巴细胞中也检测不出病毒,经过一番科学论证后,最终做出了非典冠状病毒未变异的推断,并撰写论文发表在航空医学杂志上。朱美财带领的检测小组是国内第一家完成了对非典型性肺炎病毒鉴定的单位,为日后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和研究治疗方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次前后历时近一个月的艰苦鏖战,朱美财带着检测小组的同志昼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由于当时对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掌握不清楚,加之当时的传播速度极快,当被问及有没有害怕被传染上,他答道:“正好可以将预防措施一起研究了嘛,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那一个多月天天与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接触中,因为朱美财的预防措施得当,检测组的成员和参与检验工作的临床医生没有一人感染非典型肺炎,他还提出了应该坚持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有关媒体上作了报道。

精益求精 探索医学高峰

随着医院要求临床实验科以科研为主转向临床为主,朱美财积极带领全科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免疫检测和基因检测项目,先后开展了尿液蛋白、HLA基因配型等新技术新业务,他负责的基因工程新药“注射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获得了国家批号。

2006年,空军总医院编制压缩,临床实验科、检验科和核医学科的放射免疫部分合并成立了临床检验中心,朱美财的工作任务转向了检验工作。他带领科室的全体同志,对加快检验速度、缩短发报告周期、加强信息化建设、方便病人取化验单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他要求科室要认真执行危机值报告制度,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并编写了标本采集表和《检验手册》,修改了参考值范围。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开展四十多项新的检验项目,检验质量、数量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提高。他撰写的论文《检验学在军事航空医学中的应用》在全军军事医学检验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带领科室同志一起研究的“自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还担任了空军检验和分子生物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解放军医学检验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兼职。此外,他还积极举办学术讲座,带领学会和医务人员到农村、学校、工地作科普讲座和送医下乡。

每次参加歌唱比赛,他都要唱《我爱祖国的蓝天》,他说,无论何时代表空军去参加学术会议都感到作为空军的一员非常自豪。如今的朱美财已经是空军总医院享受高级职称待遇十五年的科室主任了,但他做事一丝不苟、严谨治学、认真工作习惯却从未改变过,一些非常普通的工作依然亲力亲为。问其原因,朱美财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才能有所成就。”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