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素质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和中药学科特点,提出将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媒体和教学途径相结合,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知识传授,提高教学水平,体现中医药特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药学科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中药学科理论知识,又精通其实践知识的中药学综合人才是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目标[1]。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特点和学科特色,对中药学科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高素质的特色中医药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1教学方式的改革

1.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未摆脱填鸭式的框架,新的教学理论如"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式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贯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教学辅助设施外,如能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教师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因人因材施教,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外,多安排几次讨论课,教师首先布置讨论题,讨论题除包括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外,还应涉及到相关的实践知识。例如对一些混乱品种的讨论,经过同学们进一步的思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水平来保证教学的质量,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课程组老师集体讨论,加入目前中药产业发展中中药材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药材市场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上,改变以往的重知识的传授灌输,轻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法,将PBL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中药鉴定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潜能,根据药材市场所反映的问题,如药材的多来源问题、名称不统一问题、某些药材药用部位混杂以及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由带教老师在实习前布置给学生,几个同学一组,事先查阅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市场调查、与业户聊天以及教师指导的形式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抽象的知识,而是积极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主体位置。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不再是强制灌输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和表达自我的平等机会,使他们能在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参与讨论,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发现,利于克服羞涩胆怯和自闭恐惧心理,极大地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

1.2采用多媒体技术 中药学知识需要死记硬背的地方很多,学生经常觉得枯燥乏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做到思路清楚、表达准确、板书设计合理;在讲课时表达清晰、能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学以致用的乐趣。除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大量利用教学辅助设施:如挂图和标本等,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集文字、圖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已逐渐普及。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这一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教学中平面与立体、结构与功能、静态到动态等关系能有更形象的理解,改变了形态教学中抽象、枯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使学生从死记、硬背、死读书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更快地掌握本学科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其他药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及新成果,制作出符合课堂需要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1.3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药是研究具有医疗和保健价值的商品中药的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关系着中药生产、销售、科研的质量,也关系着中医临床用药安全。常用的商品中药达7000余种,其中药材1200种左右、中成药6000种左右。商品中药材有复杂品种问题的约占50%,直接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中药产品的质量。中药材品种真伪及质量优劣严重制约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及临床药效。只有严把药材质量关、科学、系统地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才能确保中药质量。实践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2,3],传统中药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一些毕业生对中药只知其名,不知其物,更不认识原植物,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培养中药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授课过程中边讲理论边看药材标本,没有药材标本的,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原授课理论与实践分开,导致许多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不上,并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临考试时靠死记硬背,当时记住个大概,考试后所剩无几,学习效果很差。实践性教学采用了课堂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前发放药材标本,课堂上边讲理论边看标本,培养学生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以及显微与理化等中药鉴别技能,边自己观察,边独立总结描述,创设一个思维活跃,积极探索,鼓励创新的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不是枯燥的事情。让学生对照原药材把自己总结的特征描述出来,再和课本上的描述对比,看有何不同,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掌握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证实理论的学习方法。中药鉴定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在于:药材在市场上根据销售情况分为大路货和备路货,长线商品和短线商品;根据流通的需要分为各种不同的规格和等级,同时,作为经营药材的专业市场,政府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其教学实践的范围已经延伸到了中药商品学的领域。

2考核方式的改革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学生只求正确答案,考个好分数的思维定势,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及创造能力。努力探讨和完善考核制度,注重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能促使学生多接触实物药材,提高学生观察药材的自觉性,使学生建立起对形态结构的立体形象。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巩固了理论知识,使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深,更具有应用性。因此我们建议对学生考核不能仅停留在检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水平上,应将考试与其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一个良好的考核体系可以真实地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往我们采用"平时表现(10%)+ 作业(40%)+现场认药(50%)"的方式进行考核,仍没有摆脱校内考核的模式,考试成绩分分布过于,不能发现学生的个性化潜能。为此,应增加完成个性化实习报告的分数,即"平时表现(10%)+ 作业(20%)+现场认药(50%)+实习报告(20%)"的方式考核。通过个性化实习报告,可以反映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在实习中的收獲和不足,对哪学方面的内容更感兴趣,而不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发现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采用课堂→中药标本室→实验室→河北安国中药市场实习综合教学训练手段,构建递进式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建立科学的质量考核体系来保证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目的是使学生不仅掌握中药鉴定的理论知识,同时经过市场上中药商品的鉴定、中药流通领域中各个环节综合知识学习及技能训练,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学社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细致化、具体化、专业化,社会越来越像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系统,而职业技术教育则是这个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物链,其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社会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人们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从单一的学校教育延伸到整个社会,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并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药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的发挥中药学科广泛联系市场应用的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针对社会在职人员对中药学科相关知识的渴求和学校的地理位置优势,学校应当对社会在职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辅导和知识提升,并与周边市场合作,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除安排系列讲座外还辅以示教和实物观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药学人员的基础知识水平,而且提高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掌握中医药的基础与专业知识也是我们进行专业设置和学科教育的目的所在,所有的专业培养目标无一不是把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放在学科的核心位置,也是培养目标的宗旨,而实现治疗疾病这一目标,中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在中医药院校如何进行中药学科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性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延风,李野,罗向红,等.高等药学教育质量管理的新思路[J].药学教育,2006,22(1):4-6.

[2]田树革,张永平.目标教学法在中药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3,19(3):25-26.

[3]杨瑶珺,闫永红.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2009,28(4):43-45.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