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 切勿吸烟

作者简介

陈灏珠,1924年生。内科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从事医、教、研工作57年,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方面有很深造诣,是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

吸烟有很多坏处,其中给人们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吸烟可以致癌,尤其是肺癌;吸烟越多,发生肺癌的可能性越大,这是由于烟叶燃烧时产生40种以上的致癌物质所致。一系列数据说明这一点,如:在因肺癌死亡的人群里,87%由于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男性吸烟者死于肺癌的是不吸烟者的8~20倍;每日吸烟量超过25支,肺癌发生率为227/10万,每日吸烟量在15~24支,肺癌发生率为139/10万,每日吸烟量在1~14支,肺癌发生率为75/10万,吸烟量与肺癌的发生率成正比。

虽说多数人已知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密切,但对吸烟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就关注不够了,甚至有不少人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几乎是毫不知晓。其实,吸烟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烟草中的烟碱是造成这种危害的主要祸根。烟碱进入人体血液后,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等造成心肌缺血。由于上述种种不良影响,使年龄在30~49岁之间的男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的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出3倍。连续过量吸烟,有时会突然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导致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人如果是吸烟者,其发生卒中(中风)的危险性是不吸烟的平常人的20倍。

再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致人口死亡最多的疾病类型,已从过去的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如今的以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近十年,发达地区报告的人口死亡原因前五位是:冠心病24.7%,中风13.1%,肺癌4.8%,呼吸道感染3.5%,慢阻肺3.0%;发展中地区报告的人口死亡原因前五位为:呼吸道感染9.9%,冠心病9.0%,中风7.5%,腹泻7.4%,围产期疾病4.9%。在我国,建国以来人口的死亡原因,循环系统疾病已逐渐增至首位,肿瘤其次。而在肿瘤排行榜中,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并由上世纪70年代位居癌症死因的第4位攀升为第1位。而与这两大类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密切相关的吸烟,罪责难逃。因此,说“吸烟吞噬生命”一点也不为过。

作为一名心血管病医生,我还想再说几句。在引起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目前已有6条被明确,即老年、男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烟。人的年龄当然是越来越大,这是自然法则,谁也无法改变;性别,一般地说也是无法改变的;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增高则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而吸烟呢?应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类“发明”了这种害自已、害他人、害后代、害国家的不良嗜好,应该由我们自己来主动制止——养成不吸烟的习惯。而对吸烟者来说,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且越早、越彻底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