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供应导向必须让位于需求驱动

世界电信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电信服务设施供应的积压和过量,导致沉重的债务、资源和服务价格的过度竞争。世界电信资源供应的大幅度闲置,也导致了资本市场的巨大压力和资本出逃,反过来影响电信运营为发展和重新配置资源而对资本的需求。

德国电信最大的危机是债务缠身,其疯狂地收购以及对3G的巨额投入使其财务危机凸显,股价一路下跌近90%。法国电信天价购买来的3G牌照却因为没有市场而不得不束之高阁,早前因为全球化扩张过快所带来的种种财务问题也因此浮出水面。美国世界通信公破产资产高达1070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司破产案。

与之相似,国内电信业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征兆:无可奈何的市场推销、价格战的硝烟、非市场手段使用以及人力资源总体供过于求等。这背后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有许多的企业和组织参与管道、光缆的建设和买卖,大家都看好未来基础设施的升值机会,管道光缆遍布大江南北,随着世界电信的危机和政策的整肃,以及固定资产的物理贬值和财务折旧压力,这些冗余的资源一下浮出水面。

回想一下耳边尚未消失的声音:摩尔定律、超摩尔定律、信息需求爆炸、信息空间生活、地球村……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常常把信息产业看作是一个自身能够产生需求的部门,更加关注其生产能力,而较少地考虑其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经济循环,也较少地考虑国民需求的微观差异,单纯对供应能力的关注难免就会造成现在的现实。

可以说,供应导向、需求预测不准是灾难的直接原因。供应导向,势必忽视需求预测;需求预测不准,直接纵容供应导向。最近几年世界电信业戏剧性的演变,使人们逐渐明白,供应导向让位于市场驱动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电信市场是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电信改革至今,政府千方百计在保证行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推动电信行业的市场化运营。到今天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电信运营的上游供应已经基本市场化,运营商也由过去的垄断变成现在的寡头垄断。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5年逐步开放中国电信市场的进度对整个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异常紧迫的时间表。

国家也会动用其合法的权力,从道义和法制两个纬度上来营造电信业的竞争环境。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国家势必会将电信服务从纵向分为更多的环节,每个环节上引入更多的经营者,这样,竞争的结果便可以普遍提升电信服务质量,优胜劣汰,以保持整个行业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避免单一垄断的惰性和弊端,从而保证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此行业享受的福利极大化和国家拥有的行业竞争力极大化。

而在整个电信产业发展演变过程当中,企业的生存和利益才是最大的驱动力。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盈利,资源的过剩会直接毁灭性地打击这个目标;与此同时,由于边际效益递减,也不会生产出社会和国民新的收益。

作为一个企业,即便规模很大,但如果大量产品不能被市场消化,不能带来收入,其处境将异常危险。尽管国外的许多管理方法已经被引进中国,如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尽管这些系统很有用,可以减少人力和工作量,但却不能代替人的决策和思维。如果我们能够从根本上,实事求是地树立起市场驱动的观念,并将其细化到每一个决策环节,电信企业解决供需冲突和市场不足的问题就有了希望。

(作者单位:康旗:中国网通;王敏:北方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