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运营行业最新报告

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

2005年电信运营业发展概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业务收入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见图表1)

2005年10月份电信业务收入为496.8 亿元,继续保持在比较高水平线上;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略有降低为485.9亿元;12月份上升到505.3亿元,也是全年电信收入的最高值。(见图表2)

2005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的宏观背景下,电信服务需求仍保持高速增势,电信容量不断扩大,电信收入稳步增长。从全年的电信收入水平来看,年初先抑,进入3月份开始稳步增长,电信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业务收入的增加开始逐步显现,经历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后,以及十一假期的触动,电信收入在11月份略有下降,随着年末的到来,电信收入在12月份达到了最高点。(见图表3)

(二)用户发展

截止到2005年第四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867.7万户,总数达到35043.3万户。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累计新增5860.4万户,总数达到393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1.2%。(见图表4)

2005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呈现增长放缓局面。全年新增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01.9万户和626.7万户。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异质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005年各月新增移动用户平均是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1.5倍,如果将具有移动通信特征的无线市话用户按移动电话用户计算,则这一比例将扩大到4.3倍。

1.固定电话

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了35043.3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3867.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23976.8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951.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为11066.5 万户,1~12月累计新增916万户。无线市话用户8532.7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045.3万户,公用电话用户2660.4万部,1~12月累计新增445.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见图表5)

2.移动电话

随着3G时代的来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5年12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了39342.8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5860.4万户,增长幅度达到了14.9%,月平均增长488.37万户。预计在2006年年初将会突破4亿用户大关。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见图表6)

从移动用户数的月度增长率来分析,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发展趋势。3月、5月、9月和12月的增长率是同期内较高的,而2月、6月、8月和11月是同期内较低的。这种发展特征与运营商的推广周期有密切联系。增长率较高的月份是其推广高峰期,否则相反。(见图表7)

(三)互联网用户

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用户中,拨号用户达到3566万户,同比减少1556.3万户;专线用户达到68618户,同比增加3584户;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750.4万户,同比增加1262.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中XDSL用户2635.9万户,LAN 用户968.2万户,WLAN 用户3.4万户。全社会互联网使用人数新增约1700万,总数达到1.11亿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投资规模基本平稳,1~12月我国通信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1.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其中,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33.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4.8%。(见图表8、9)

电信运营企业的投资更加审慎,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现有网络大规模建设投入期基本结束,企业主要根据用户发展情况进行网络扩容和优化;企业对3G发展的预期,影响了部分投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新的投资热点;资本市场对企业投资回报率的关注等。在投资下降的同时,行业整体效益逐步提升。六家主要基础电信企业的利润总额达1143.6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收入增长。各电信运营企业在竞争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充分认识到效益优先的重要性,采取了优化成本结构、集中采购以及深挖企业内部潜力、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等多种措施,使各项业务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效益逐步提升,收入利润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各运营商的实力依然悬殊,赢利能力差异较大。

(五)通信能力

2005年全国光缆线路长度新增53.1万公里,达到405.0万公里;光缆纤芯长度新增940.0万芯公里,达到7582.0万芯公里。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75.8万路端,达到1338.8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新增4607.5万门,达到46954.3万门,其中,接入网设备容量新增3585.9万门,达到20875.8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8598.3 万户,达到48282.5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实装率分别为74.6%和81.4%。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新增1257.8万个,达到4835.9万个。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136106M。网站总数约为69.4万个,域名总数约为259.2万个。

二、业务结构分析

(一)电信业务收入构成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增长平稳,各月同比增长保持在25%左右。通信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趋缓,2005年前4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均低于10%,最高月份的收入增长率也只有11.7%,相当于2004 年最低的月收入增长水平。第一季度增长率8.8%,是1990年以来通信业务收入增长首次低于两位数。第二季度以后,收入增长呈稳步回升态势,但各月同比增长率仍明显低于前两年。

收入增长放缓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电话用户增长放缓,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在普及率较低的西部和农村潜在市场,受实际消费能力限制,尚不能形成较大的需求。二是以投入为手段、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当用户增量规模下降时,电信业务收入也随之出现下降。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电信业务收入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移动通信仍是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45.1%的比例和17.2%的增长率,保证了电信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数据通信依然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其收入同比增长率高达22.7%,是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两倍。固定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2004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2和1.4个百分点,而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则分别上升了2.1和0.6个百分点。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16.4%。(见图

表10)

(二)本地电话业务

2005年1~12月,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累计达到7345.7亿次,其中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为827.4亿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9%;本地网内电话通话量为6211.9亿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5%,本地网内拨号上网通话量306.4亿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5%。(见图表11)

(三)长途电话业务

2005年,固定传统国内长途通话时长894.1亿分钟,增长21.9%;;国际去话通话时长5.5 亿分钟,增长9.4%;港澳台去话通话时长6.1亿分钟,增长13.1%。(见图表12)

(四)移动电话业务

移动电话国内长途通话时长713.5 亿分钟,增长18.3%;国际通话时长3.3亿分

钟,增长11.9%;港澳台通话时长3.3 亿分钟,增长0.9%。(见图表13)

三、地区发展比较

(一)东、中、西部地区通信收入比较

东部地区市场容量逐步增长,中部地区市场增长潜力逐渐释放,西部快速增长步伐放缓。2005年东、中、西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0.3%、13.5%和12.6%。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电信业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快于同期GDP的增长,这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基本适应的。(见图表14)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各项促进政策的带动下,近年来西部电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受经济水平的制约,西部电信业增长有所放缓,未来的持续增长将需要长效的机制予以保证。

(二)东、中、西部通信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2005年东、中、西部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2.6%、7.1%和15.4%。(见图表15)

(三)村通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发展农村通信仍任重道远

由信息产业部和六家主要基础电信企业实施的村村通电话工程,自2004年1月开始实施,截至2005年11月24日,第一阶段指定工程任务已全部超额完成。“村通”工程累计使52,304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率从“村通”工程开始前的89%上升到97%,提高了8个百分点,提前一个多月超额完成邮电“十五”计划中“95%行政村通电话”的目标。各地“村通”工程也取得较大进展,全国31省(区、市)中,11个省(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19个省份超额完成指定工程任务。

尽管“十五”村通工程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但农村通信市场的持续发展仍是行业面临的艰巨任务。2005年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增长仅为9%,仍低于城镇固定电话14%的增长率。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有关长效机制,通过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等手段保证农村通信的顺利推进。

2005年,我国通信行业运行秩序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的人均通信水平,企业管理、创新和效益水平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一些不规范竞争以及电信服务质量问题仍然存在。随着通信行业监管不断加强,改革不断深化,通信业将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2005年主要运营商发展情况

一、中国移动

(一)业务发展

2005年中国移动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和精益求精的管理方式,继续在电信行业保持领先的位置。2005年中国移动运营收入为2424.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8%,继续保高速增长的水平;利润78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1%;ARPU值有所下降,为83.5元/户.月,比去年同期下降0.77%。(见图表16、17)

2005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2.5亿户,其中12月份新增用户396万,384万为预付费用户,11.6万为签约用户。12月份是2005年全年新增用户最多的一个月。中国移动香港公司2005年的全年新增用户数达到了4236万,较2004年的新增用户数3817万增长了11%。(见图表18)

(二)发展策略

1.品牌营销优势凸显

中国移动对品牌的理解经过了以业务为定位标准,到以用户为定位标准的过程。在“大哥大”的时代,由于面向的用户群极其有限,公司对品牌的塑造还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当时只有“全球通”,口号是“全球通,通全球”。后来出现的“神州行”以及各地以各种名称出现的预付费业务,相对“全球通”而言,体现的都是业务类型的差异。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中国移动从2002 年起开始着手对品牌的研究,确定了形象、产品、价格、渠道、回馈、服务等移动通信业务的六大驱动力。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这些驱动力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根据对受众的全新理解,中国移动不仅成功推出了在青少年中间一呼百应的新品牌“动感地带”,而且对原有的品牌进行了更为科学的定位与整合,赋予了老品牌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准确的细分定位:这主要体现在中国移动在品牌定位上的准确细分,针对不同客户群制订不同的资费、业务套餐。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达到帮助客户降低个人使用量较多的业务单次通信成本的目的,使客户感受到比较鲜明的品牌个性。“这种业务品牌(套餐)比较适合您。”这句话成为众多移动客户经理与营业员的口头禅。巧妙的差异传播:品牌定位准确后,还必须注重传播效果的把握。例如,中国移动的“全球通”与“动感地带”两个业务品牌的平面及媒体广告在形象代言人选用、投放媒体、投放时间和地点上有着明显差异。可以说,传播技巧差异化也是影响市场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有效的推广补充:大家可以注意到,中国移动在品牌推广中,不仅注重对产品的宣传营销,还对大客户服务、计费误差等服务方面进行宣传。这样采用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中国移动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形象获得客户美誉度与客户数量的双重提升,也为建立中国移动系列品牌的交叉、复合、区隔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紧对外扩张步伐

中国移动终于达到全面要约收购香港华润万众电话公司的全部条件——90%的收购要约所涉及股份的持有人以有效方式接受要约以及香港电讯管理局的批准,至此,中国移动完成了对香港华润万众的全面要约收购,成功迈出了对外拓展的第一步。

本次收购是经过周详考虑的战略举措,借此进入一个与中国内地文化、经济、地理环境都息息相关的市场。收购成功完成后,将能扩大中国移动的地理覆盖范围,并使中国移动在采购、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实现协同效应。

3.增值业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手机动漫是中国移动刚刚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丰富,是现阶段2.5G带宽下非常好的数据业务形式,也被视作中国3G热点业务之一。无线音乐市场从2004年起进入了井喷时期。CRBT业务具有的病毒式营销特性使得CRBT业务的渗透率增长迅速,但其时尚特性又使得业务的渗透率高峰很容易达到、业务纵深有限。2005年,CRBT的SP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76%,较上一年的高速增长有所回落。

作为SP和移动运营商都非常看好的业务,J AVA 业务受到众多SP的青睐。尽管作为JAVA主要业务的手机游戏目前盈利状况普遍欠佳,但空中网、美通无线、数字鱼等SP仍然大量投入,期待着未来业务的高速增长。受制于终端和JAVA游戏的表现力,2005年JAVA业务的SP 市场规模增长率回落到200%。

二、中国联通

(一)业务发展

2005年中国联通发展迅速,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7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利润总额增长明显为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5%。(见图表19)

2005年中国联通GSM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9507.2万户,其中后付费用户4816.6万户,预付费用户4690.6万户。GSM 移动电话用户2005 年净增1080.5万户。CDMA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3272.2万户,其中后付费用户3001万户,预付费用户271.2。CDMA移动电话2005年净增490.8万户。互联网用户累计达到718.5万户。(见图表20)

中国联通在2005年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利润额显著增加,GSM用户增长速度明显增长,CDMA用户增长速度在年末出现好转迹象。CDMA是中国联通发展的重点,但持续低的用户增长量,促使联通在业务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寻求更多的变化。而GSM业务,是联通现阶段主要用户和收入贡献点,因此联通不会放弃G网的继续投入。同时,联通不会被拆分的一句定音,使联通开始着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人事变动、部门合并以及新的管理结构将在中国联通进一步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发展策略

1.联通积极拓展新业务

据悉,截至2005年12月15日,中国联通手机导航业务已经在全国114个城市开通,可以实现城市间的漫游导航。这项业务的推出充分显示了中国联通CDMA1X网络的优势。作为中国联通在移动增值服务领域推出的全新产品——手机语音导航因其具备的便携性、全国地图实时更新、连续漫游、多种(语言)语音导航等特性,一经推出就倍受广大手机用户和汽车用户的关注,市场反响良好。据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相关人士介绍,手机语音导航服务是全球领先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模式手机导航服务,在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几个方面,均领先于国际同类或其他导航产品。

2.渠道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国联通在2005年渠道发展策略中明确要积极拓展主流渠道代理商,尤其是要加强与大卖场的合作。此次与国美合作,代表着联通CDMA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国美电器作为中国家电零售领域最早引入手机业务的渠道商,手机的销售已经占总销售额的20%。国美领导层希望通过与中国联通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手机业务的发展,认为这是一个双方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

3.3G 业务将促进联通发展

在2G时代,GSM终端市场比较完善,运营商是不卖手机的。由于CDMA产业链的不完善,中国联通不得已介入了手机终端销售,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和手机补贴来拉动CDMA的发展。随着业务的发展,增值业务所占比重将逐渐提高,同时传统的话音业务份额逐渐下降。增值业务的一大特点将是许多增值业务依赖于手机终端的支持,特别是3G业务。这就要求运营商在3G时代要主动介入终端市场,通过终端定制降低门槛。

如今,中国联通已经从被动介入终端市场转变为主动介入终端市场。中国联通坚持加强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和总部集中统一的管理力度。从2004年开始,中国联通对覆盖高、中、低端的CDMA手机进行全线定制,包括“世界风”、“炫机”和“如意”手机,并以复合品牌的方式实现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品牌优势互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总结前期CDMA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联通组建了专门的终端管理部门,并成立了专门的公司,解决CDMA终端供应的结构性缺口矛盾,降低手机采购价格,提高手机性价比,规范公司的终端采购行为,防范和查处套机串货行为,改善CDMA终端的售后服务。

在3G时代,运营商卖手机的根本出发点应在于通过终端定制使手机支持3G业务,所以运营商卖手机,重点应关注手机的功能和能够支持哪些业务。移动运营商的业务需通过手机终端来实现。手机的传统功能是实现语音功能,也就是运营商要卖的基础电信业务——话音业务。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语音通话,于是众多的增值业务应运而生,如短信、WAP、彩E 、神奇宝典、炫铃、位置服务等。这些增值业务有的通过网络实现,有的通过终端实现,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和终端的相互配合实现。其实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对手机用户来说,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他们关注的是手机的功能。所以,运营商应适应客户的认知,在推增值业务特别是存在终端壁垒的增值业务时,淡化业务的色彩,强调手机的功能。

4.2006年工作部署

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各项业务有效发展。CDMA业务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并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终端瓶颈问题。要进一步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增值业务发展。二是有效开展客户维系挽留,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实施全过程的客户维系和挽留,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服务感知质量。三是规范投资建设管理,做好3G发展的充分准备。四是推进运维体制改革,增强网络支撑能力。积极推进网络运维模式转型,加强运维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网络优化,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全面强化运维管理。五是以内控建设为重点,继续强化基础管理。全面推进内控建设,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六是实现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三、中国电信

(一)业务发展

2005年全年中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1645亿元,同比增长6.95%;利润为2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9%。中国电信业绩的增长主要由非话音业务带动。核心的话音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在中国电信全面贯彻推广宽带以及宽带增值业务的前提下,宽带用户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值业务不断推陈出新。小灵通增值业务也是增长的一个亮点。机卡分离以后,用户在选择手机终端、换机、换号等方面更灵活、更方便,也带动了增值业务的发展。(见图表21)

2005年中国电信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通信业务收入累计达到16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8%;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到2.1亿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76% ,其中2005年新增0.2亿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23%;宽带接入用户累计达到0.2亿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97%,其中2005年新增0.08亿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86%;窄带用户累计达到0.2亿户,同比下降了23.18%,2005年中下降了0.05亿户;拨号用户使用时长为192亿分钟,同比下降了35.58。(见图表22)

几乎全球所有的传统固网运营商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固话业务日益萎缩而无能为力。最大的挑战来自移动领域,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手机进行联络,而不是固定电话。令固网运营商们感到棘手的还有网络电话的兴起,这导致了其长途话费收入大幅缩水。尽管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络,但中国电信集团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在目前中国7亿电信用户中,手机用户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作为中国电信集团传统主业的固网业务受到手机移动业务的空前分流。手机便捷的天然优势分流固定电话话务量,多家电话运营商以价格和服务争夺用户的“拉锯战”,再加上网络电话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强力冲击,电信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使我国最大的固定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中国电信2005年坚持贯彻并实施战略转型,推动企业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中国电信这艘巨轮发展的关键词,同时,也曾为中国电信各项新业务和新举措的有力推动力量。

(二)发展策略

2005年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的倡导下,惠普、联想、思科、微软、用友、中兴、点击科技、神州数码等八家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客户服务提供商与中国电信共同发起联盟,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任联盟主席,组成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联盟成立后,中国电信推出了“商务领航”业务,此业务通过整合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商的资源和优势,提供整套为中小企业运营管理的套餐式服务,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为服务提供者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国电信已经把“商务领航”作为一个核心的客户品牌推广,中国电信原来从事大客户服务的2万名大客户经理和原来为商务客户服务的2万名商务经理都将服务于这项业务,这4万名专业人员将成为未来一张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的核心力量。

四、中国网通

(一)业务发展

2005年中国网通通信业务总量为1027亿元,固定电话用户0.91亿户,互联网接入用户0.21亿户,其中窄带拨号用户0.09亿户,专线用户0.0001 亿户,宽带用户0.12亿户。(见图表23)

(二)发展策略

1.互联网视频将成战略转型试点

中国网通作为基础运营商,其互联网直播网站肯定是按照“内容种类”来分,可以是“宽带我世界”,也可以是“视频我世界”、“美食我世界”、“电影我世界”等等;即将发布的“CNC MAX 宽带我世界”业务品牌整合了中国网通原有的全部个人、家庭宽带业务,包括宽带接入、整体宽带内容应用以及宽带服务等。此次首度上线只是热身赛,是网通推出服务平台很重要的开端,随后还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内容推出。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了三网融合,TriPle PLay(三重播放)也很热,我们现在正处于互联网视频时代的美好世界。”第三代互联网将是以视频图像为主、网络资源互动、内容提供商与运营商互动为代表的新型模式。中国网通将进一步与上海文广、中央电视台等内容制作商合作,共同参与交换、互动,制、播分离,未来视频的应用会更丰富。这一新型模式的出现,对于电信运营商则意味着由过去“传输+交换”的角色到“传输、交换+平台”的转换。运营商将提供综合的、多样化的、资源更加丰富的网络服务,这也是转型的根本所在。

2.国际化任重道远

在国际化问题上,中国网通似乎到了一个该重新定位的时候了。网通国际被撤销,也是2005年关于中国网通的一大热门话题。网通国际曾被认为是国内电信运营商最好的国际资产,代表了最高水平的国际化运作。它为何被撤销?业内有多种猜测。事实上,尽管拥有国际化的卖点,但网通国际化的力度明显不够,赢利水平也不高,所以网通亟须对国际业务进行整合重组。网通国际的撤销,反映了中国网通在国际化上的实力问题和公司领导人的务实态度。国际化,除有明确的战略外,还需循序渐进、稳健务实。客观地讲,在目前几大运营商中,中国网通运营状况是比较困难的,收入和规模远不如中国电信,又暂时没有移动业务。国际化的前提是看好自己的大本营,中国网通的实力还远没有强大到支撑其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但是,在国际业务上,中国网通已经做了充分的布局——收购亚洲环球电讯,收购香港电讯盈科股份,使中国网通成为国内几大电信运营商中惟一拥有国际电信网络的运营商。从目前来看,亚洲网通的海缆资源、中国网通本身从国内向国外传输的资源,以及电讯盈科以香港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资源,将会为中国网通的海外业务带来更大发展,一旦中国网通建立起真正的环球网络优势,将大大促进网通在国内市场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国际业务收益也才可能出现根本性改观。网通国际的重组,令中国网通的国际业务更加耐人寻味。

3.三大发展目标

第一,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中国网通应该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手段,考虑使用发行企业债券、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各有利弊,综合使用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例如,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但国内企业债市的规模太小,2005 年国家发改委仅审批下来512 亿元的企业债,同时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信用级别较低,大多在BBB 级以下,难以进入高信用等级的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在获取巨额资金的同时有效地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还非常少,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

第二,合理控制资本运作风险。中国网通在收购北方四省业务后,负债比率由38%上升至50%,而今后为了满足3G 业务等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中国网通的资金支出还会加大,财务风险也会相应大大增加。

第三,促进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运作不仅仅是融资圈钱,更在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通过资本运作,要促进内部机制的创新和变革。如果说过去中国网通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有诸多不和谐:人事结构不合理、内部管理效率改善缓慢、做国际化的急先锋却缺乏强力支持……那么,今后中国网通进行资本运作时,在内部管理上,不应只是有董事会少数董事变化之类的形式上改变,更需要有促进机制创新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运作整合社会资源,弥补业务结构的不足和能力的缺陷。电信企业正在从提供通信服务转向提供信息服务,而提供信息服务意味着服务内容的延展、服务渠道的多元化、终端的升级换代等等,这单靠运营商一家是难以实现的。电信竞争已从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产业价值链“集群竞争”。资本运作要担当整合外部资源的重任。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共存共荣的产业生态圈。同时,通过资本运作,运营商要通盘考虑并力求达到业务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竞争力的增强,为“现金牛”业务和战略性业务提供协同发展的条件。毕竟,通过收购来实现规模增长不是长久之计,更重要的在于能否实现内部增长,让宽带、数据及增值业务成为企业的强大增长动力。(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