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当代大学生学习并掌握分析形势的方法,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是大学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作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归纳,并对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作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实效性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进程;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政治觉悟、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将“形势与政策”课列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从而彻底澄清形势与政策教育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所有高校从2006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形势与政策”课作为“05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各层次各科类高等学校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综观近年来的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从经验和教训两方面总结,可以发现,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多环节入手,才可能把“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好。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

首先,形成了较完善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院系领导近年来对形势与政策课都比较重视,和“两课”教师一起组成了一支强而有力的形势与政策教学队伍,在新生年级系统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加大教学研究力度,不断进行教学研讨,收集相关资料,使得时事内容得到及时更新,基本做到与时间同步。

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使学生进一步丰富了所学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成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益补充;同时能够起到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流是好的,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总体上不尽如人意,尚没有完全达到其既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1.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亟待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各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总的看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该门课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教师;任课教师的选拔配备、培训提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等。“形势与政策”课程突出一个“新”和“热”,对于这两个突出的特点,随着时间变化在不断推陈出新。这将意味着必须以新的分析手段和方法提炼“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关键点,然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知识渊博的时事专家和理论大家相对缺乏,这必然导致问题分析不够深入和自身对于形势与政策理解的片面性,长此以往,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是必然事实。

2.内容难以把握,教学针对不强。“形势与政策”课对政治性、实践性、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要求都非常高,所讲的内容既相对稳定,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大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定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同时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然而,正是由于它的时效性太强,使得该课程始终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全靠教师本人把握。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教学针对性不强。

3.教学形式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中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课堂不活跃。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应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但还是基本停留在教师讲解这一模式上,没有进行多渠道教学,而且缺乏考核和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使得学生上课没有主动性,几乎都带着“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想法走进课堂,师生互动不够。同时,一部分教师也存在讲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不强的问题,拿着书本和报纸杂志资料照本宣科,也就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可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在一些院校仅仅是通过几个讲座、几场时事报告会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缺乏针对性,又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效果可想而知。

4.考核方式简单,难以激励学生。目前,“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多以考查为主,最常用的是提交一篇学习论文,甚至以考勤代考核。这些方法优点在于操作简易,成本较低、时间安排也较灵活,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课学习或选一个给定的题目或自选相关题目上交一篇小论文即可。现实情况是,学生上课时对感兴趣的、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就听几句,生发些许思考;对不感兴趣的,表现就各异了,有做专业作业的;有讲话的;有用手机上网听歌的,呈自发自流状态。及待交论文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就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随意拼凑或找本书手抄一篇应付了事。论文的质量在教师批阅过程中也因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难以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样既不能将“形势与政策课”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对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以下简称《通知》)强调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形势政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形式。形势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读报纸、讲报纸,也不是站在所谓纯客观、纯中立的价值观的立场上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大事件。它需要大学生对这些事件不仅有全面准确的了解,而且对它发生的背景、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向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理论分析,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这就需要大学生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经过形势政策的教育,大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政治方向及规范自己的行为,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2.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弥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当前在一些高校出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贫血”,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造成的。有人认为,现在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是学者和传媒。学者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观点五花八门。传媒方面主要是互联网在起作用,因为大学生不订阅党报党刊,看电视的机会也不多。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如何实现?社会的主导观念、主流声音如何以强有力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学生缺乏了解党和政府的渠道,从传媒得到的信息是党政官员整天在搞贪污腐败、大吃大喝、敷衍推诿。大学生与党政官员没有直接接触。不接触、不了解,就不会亲近、信任,就不会有感情,没有感情就不可能信仰。这是个危机。而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会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增进对社会真实情况的了解和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弥补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3.形势政策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也非常关注。每一项重大改革政策的出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这部分人也许就是大学生,也许是他们的父母。比如对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大学生的反响不一,有喜有忧。喜的是,实行学籍管理学分制,推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忧的是,缴费上学、自主择业、高校后勤社会化及连续多年扩招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压力。显然,他们对这些改革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眼前利益受影响的程度。所以,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政策方面的答疑和解惑,对他们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立一支思想作风好、教师素质高、专业理论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1.加强领导重视,严把专兼职任课教师选配关。任何队伍的建设,缺少了领导的重视,就会使问题流于形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同样如此,因此,领导重视是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在任课老师的选配上,还应建立和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队伍准入制度,使承担该门课教学的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格。首先,要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否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的拥护者、是否是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坚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才会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才能从政治的高度观察、分析问题,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精神,明确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始终如一地与党的精神保持一致。唯有如此,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文化。否则,就可能在不经意间用错误的观点误导学生,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形势与政策课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及时地把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要会议精神、决议、方针、政策讲解给学生,而要把这些精神讲解清楚,没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不行的。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必不可少的。高尚的人格必然产生积极的、健康的感召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形势与政策”课老师除了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的境界。身教胜于言教,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尊敬和亲近所必需的品质。给学生讲形势与政策课不仅要讲得有道理、有水平、有吸引力,而且学生要看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与所讲的道理一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使教师所讲的理论失去可信度。

2.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既享受基本的权利,又避免单纯依靠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表现评价教师的弊端,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这方面,我校教务处所实行的学生网上评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三是建立形势与政策教学评估机制。由教学监督组有计划地安排听课或安排随机抽查,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习,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实施级别考核制度,考核成绩作为职称晋升和动态调整该课主讲教师队伍的重要依据。

3.加强教师培训。《通知》强调:“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逐步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两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教育部要继续坚持在每年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集中培训全国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创造条件开展教师培训。各高校要为教师进修、提高、查阅文件提供方便。”《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考察,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采取强有力的培训措施,认真组织培训工作。分期分批将现有教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在整体上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用若干年的时间实现大部分人的知识更新。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可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职与脱产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业务培训与学历提高相结合等方式,达到提高教学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教学水平的目的。制订科研规划,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

(三)合理设计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

1.内容设计上要把握好政治理论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的关系。政治理论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统一体,二者的关系实质上可以比作是“源”与“流”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是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意识的理论准备,也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政治生活中,立场是最重要的。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掌握观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为此,必须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兴趣。但理论教育还不能代替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当前的国内外大事,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这个“实际”具有现实性、鲜明的政治性和直接的针对性,可以使青年学生从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明确立场,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2.内容上的亮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但专题如何设,主要讲什么,课程内容如何设计?值得探索和研究。我们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一要体现时代性,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宣传教育相结合。如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体会认识、“延安精神”、“红军长征精神”等专题;二要体现针对性,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如“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之对策”、“台湾问题”、“中国周边安全与外交政策”、“中日钓鱼岛之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等;三要体现知识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如“当代高科技的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飞跃发展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校园生活法律解读”等专题。要明确国际局势、国家形势、地区形势、学校形势(招生、就业、校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等)及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是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亮点。

(四)改革和探索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形势政策教育中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课堂教学不应是唯一的手段,在教育手段上要力求多样化。笔者结合所在学院的实践情况,提出几点想法:

1.专题报告。专题报告是利用报告会进行宏观全局形势教育的教学形式。以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捕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我部的一位副教授在台海专题报告中,介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台独”的来历、解放军反台独的军事准备、党和政府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等问题时,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会场鸦雀无声,会后还主动参与讨论,收到了积极的教育效果。

另外,请各级党政干部进校园上讲坛,宣讲党的理论和主张,宣传形势与政策。政策是党政官员制订的,最了解形势的是党政官员,他们是这方面的权威。我院请市政府领导来校宣讲武汉市的经济建设成就和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地位,宏观的背景、生动的事例、详尽的数据、风趣的语言,学生在欢笑中了解国家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

专题报告会由于听课的人数比较多,通常应该由本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或领导主持。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应根据人数多少做报告,通常按照年级或专业、系组织教学,一次参加的学生一般不超过300人。

从组织上看,专题报告会应该由党委宣传部为主来牵头承办。因为需要随时和各个教学单位、各方面联系,负责讲课的教师或请来的专家、领导不方便和各系协调,而宣传部作为党委的工作部门,协调起来就更权威更方便些。

2.专题辅导。专题辅导是较小范围内采取介绍、答疑和讨论等针对性较强的灵活教学形式。不是按什么教材,规定固定时间固定教师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因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在教材上不可能固定,在时间上也不能固定;要根据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来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因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具有集中性、突击性的特点,不可能让教师专门来教这门课。每年分上下学期的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施意见,具有指导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近期开设的“十二五”规划基本精神、八荣八耻在校园、高等学校校园内的法律解读、刘芳艳精神领航人生、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的启示,以及学院宣传部领导主讲的“科学发展观”等,就是采取专题辅导形式。这种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对象是本科、专科、年级、文理科、城乡生源和对专题内容兴趣程度不同灵活掌握。如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成员,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可以讲深一些,理论性更强一些。对农村来的学生,多讲一些如何建设新农村和国家扶助贫困生的政策。对三年级学生,则结合当前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引导。专题辅导内容一般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自主决定。

3.采用多媒体、新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目前,我院多数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都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赢得学生的好评,取得较好的效果。有选择地为学生介绍“目击中国五十年”、“走进新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大演习”等电教资料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看到大量翔实生动、形象的音像资料,既避免单调、乏味的说教,又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讲,使教学内容在学生心目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其效果要比单纯地课堂讲授好,事半功倍。

此外,走进互联网,点击鼠标,大学生不仅可以纵览世界大事,知晓时事动态,而且可以参与信息交流,发表个人见闻。当今世界,各种网站如雨后春笋,林林总总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自由自在地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互联网在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建立了一个“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网站,占领宣传教育的网络阵地。有的老师用QQ、微博微信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个别思想交流,体现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显示形势政策教育课可以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诱人前景。

总之,在新时期,形势政策教育应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进教育教学形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拓展课外教育教学渠道,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2004]13号.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3]陈奎庆.试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2005(8).

[4]喻永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5]王洪东.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队伍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3).

[6]张存凯.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本文系湖北省2010年人文社科课题“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探讨”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