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摘要: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也是高校管理以及教学全过程主要探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实现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等职能,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教学资源,最大限度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育目标活动。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是把人作为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构思,尊重个人的需求,情感的认知,主体差异化。那么,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人本管理的原则,将重点放在落实学生思想工作当中,这样就可以在精神上将人文关怀传递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因此,本文以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当中的背景为出发点进行展开分析,阐述了人本管理与高校教学管理的理论性内涵。最后,根据高校教学人本管理的本质与特点,分析出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探究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实行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积极作用

一、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实施途径的背景

随着“十九大”精神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当中,对人才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实力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本质。在这样一个国家化的大环境下,也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过渡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也开始不断地延伸。在国际化与网络化的影响下,人们也开始向着全面教育[1] 、终身教育的方向进行迈进。在大学教育资源当中,人是最为重要与宝贵的资源。大学的教学管理也是一种双向的良性互动过程。但是,此种健康互动过程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展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尊重人格的状态下,顺应发展环境,主动把工作学习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高校当中,对教学工作过程管理,需要使用教学管理部门来实施。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高校的发展前景。因此,任何一种管理思想,都需要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当中,在继承的过程中,发扬光大。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性化缺失问题,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当中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理论性探究

(一)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

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人或者是物。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主要管理对象,进行展开分析。探究管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本管理与其它的管理方式相比较,不仅强调的是物质激励,更是把人的兴趣与需求放置到第一位,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传统理念下,条条框框的制度存在很多种,可很容易让员工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人本管理的理念,就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关爱并爱护相关人员的需求心理,在上下级沟通的过程中,保持向心力[2] 。高校教学的过程中,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并将组织整体发展构建在个人自我管理与完善之前。因此,第一,人本管理是对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地位与作用的一种肯定。第二,人本管理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的是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第三,人本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展现了普遍性与共同性。

(二)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概述

高校教学管理是围绕高校学生管理、学科建设、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也是核心。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学方针与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的时候,需要运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对教学过程实施科学管理,完成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和谐[3]

(三)高校教学人本管理的本质与特点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不少高校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开始引入人本管理的思想,并且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教学管理的本质就是提高人在社会当中的适应能力。适应管理人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构建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下,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管理配置,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高校教学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在管理“人”的理念下,促进“人”的发展,使用人本管理方式,构建“人本”的全面合理发展。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4] 。在教学管理活动当中,适当挖掘创造性的潜能,促进个性化的发展。从高校教学人本管理的特点上看,第一,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需求,展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用人本管理的方式,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完成人本管理目标。第二,人本管理是以人的行为规律为基础,实施科学的管理过程。并在全面的分析过程中,结合人们的心理变化与实际行为,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在针对性的决策上,满足高校人本管理实际需求。在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的原则下,减低学生厌烦心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人本管理需要尊重参与权,构建民主管理制度。提高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高校学生与教工积极性的调动

从一定程度上看,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涉及的人员是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高校教学管理加入人本管理的思想,主要是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本。在这三者的意愿当中,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学习,便于教师与管理者管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服务学生,优化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完善对应的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激发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之间的學习与管理热情[5]

(二)有利于多层次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人本管理理念下的教学与教学管理,需要在多层次的教学管理体系当中,实现现代化与制度化。明确对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的有效决策,展现更强的规范性。另外,还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提高时效性。

(三)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教学管理的关系上看,教学活动的目标制定与计划实践活动,展现较强的前提性与质量性。人本管理下教学活动,需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降低没有规划性的教学活动的实施,保持严谨的教学性格。在人本思想的需求下,按照科学的流程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构建之前,认真的收集资料,深入调查;在实践的过程中,保证教学计划的严谨性与可控性[6]

四、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第一,高校教学大众化的增长速度,成为了现代化高校教育的推动力,我国高等教育将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进行延伸。相关的调查显示,精英教育的阶段,是入学率低于15%以下的时候。大众化教育阶,入学率是在16%到30%之间。普及化的教育階段是入学率55%以上。在2005年的时候,大陆高校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1%,2017年的时候,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3%。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我国已经步入到了大众化的高校教学阶段。另外,在2012年的时候,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30%。2015年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6%[7] 。2016年的时候,毛入学率达到了42.7%。2019年的时候,毛入学率达到了48.1%。按照这个速度,在2020年的时候,毛入学率有望达到50%以上。从目前的状态下看来,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经已经正式步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48.1%以上,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基本上是想上大学都可以有大学可上。虽然数量众多的大学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但其中也面临着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在这些数据当中,可以全面的明确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呈现了多元化的需求。这个时候,要转变教学内容与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发展理念。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第二,制定强制性的教学计划。在高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刚性的教学管理方式,让各项制度变得生硬起来,缺少一定的灵活性。然后,关于高校管理当中柔性和刚性的关系处理上,还比较的含糊。主要的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在新时代的竞争压力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习的时候需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促进学生综合性全面发展。二,高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各项教学计划已经严重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另外,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考核需求,还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完善,导致主体的缺失情况出现。这样长久下去,就阻碍了现代化高校教学管理人本管理方式的有效应用。三,教学工作系统的监控形式,还处于孤立的状态。没有联系实际,提高创新性与学习性。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利界定不清,教学管理制度缺少柔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与教师的参与性[8] 。四,教学活动缺少自主性,缺少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与民主氛围。

五、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实施途径

(一)构建师生民主的参与机制

第一,需要强调学术管理的权威性。充分确定学术权力在教学管理当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专家集体决策机构,明确学术委员会的决策权力,平衡之间的关系,确保做到民主决策。然后需要在基层的地位上,搭建一个学术作用的平台。接着,需要在基层的领导下,提高层次性与参与性。第二,强调师生管理的民主性。在现代化人本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属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人的角度上,打破传统的思维,展现人本管理的特征,积极地倡导公开化与透明化。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与意愿,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1)需要了解教学计划与学校决策的内容,还有制定的成因。(2)存在选择课程、教师。学习进度的权利。(3)展现了反馈教学与教学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权利。(4)具有评价教师课程与教学计划的权利。(5)具有参与学校重大教学政策决策的权利。

(二)构建师生利益的关怀机制

第一,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助。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与质量观,人才观与服务方向,并以学生与教师为主题,将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作为基础,构建对应的人本管理规章制度。立足校园文化与发展,满足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积极的创新,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需要通过积极的培训,提升人的情感认同感。不少教师任务繁重,不仅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还需要承担大量的科研项目。在培训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教师的各种需求,展现较强的人文关怀。另外,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素养,定期构建培训制度。进行岗位职务培训,管理理论培训,管理技能培训等。第三,需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基础上,注重教师的利益与精神关怀。在保障教师基本生活的时候,满足教师的荣誉感或者是权力感等[9] 。另外,人格平等,无歧视现象。第四,引入本科导师制度,构建自主性的学生选课制度。健全学生选课导师负责的制度,贯彻导师以生为主,自我为辅的原则。

(三)实行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第一,科学地确定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结合高校实际制度,制定绩效评级标准,并做到有章可循。然后,需要把教师的绩效评价标准内化到教师的活动当中。借助各种手段加强教师绩效考核,提升公开性与透明性。第二,需要精确地把握学生成才的评价标准。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评价结果进行信息反馈,提高激励引导的有效性。依据高等教育的目标,制定一套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第三,构建师生动态化的评价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成才意识,在激励的影响下,诱发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内化学生的人格,分享成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

第一,需要提高组织认同感,提高情感的培养。在人本管理观念当中,读出“人情味”。促进团队精神的进一步增强,以教职工为中心,定期举办茶话会、座谈会等活动。让教师把自身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像拔河比赛、篮球赛等类型的活动。使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不断互动与沟通。第二,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塑造人格魅力。激励管理者积极的参加,促进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让更多的管理者与教师走到一起,在有效沟通过程中,解决实际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第三,提高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制度。例如:可以使用报刊、电视台、广播、校园网络、主体晚会等形式,统一思想,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10]

(五)实施全方位的民主管理

第一,需要实施民主集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让相关人员的权利得到保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第二,需要健全管理机制,发挥教学例会的重要作用。分析问题所在,根据情况,对阶段性教学进行探究。第三,需要实行教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把教学管理的情况,及时公布,让师生实时性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以院系为单位让每一个新进的教师,都配备一个专业指导教师。提高对应的授课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科研能力。

(六)注重个人需求,加强激励措施

第一,需要坚持考核激励。在多种形式当中,构建教学质量奖、教学建设奖、教学成果奖等主要物质与精神奖励。第二,需要提高新教师的业务素养。施行“一对一”培训。可以在传、帮、带的手段上,简化程序,细化每一个环节。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营造良好钻研业务氛围。第三,注重个性化的发展路径。例如:可以在全国性质的培训会、研讨会等形式当中,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理论化水平。

总结:随着“十三五”计划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也从经营教育阶段,向着大众化教育阶段,再向着普及化阶段进行延伸。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当中,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加强教学管理模式,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围绕“人”这个主体来进行,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尊重、爱护他们,理解、激励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创新性与创造性。将人本管理的思想落实到高校教学管理的策略当中。形成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沈金龙,林国琦.360度考评法在中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7(10):12-13

[2] 黄英燕.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偏差及其对策[J].学理论.2018(20):99-100

[3] 钱海婷.柔性管理: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机制[J].职业时空.2018(11):12-13

[4] 梁拴荣.教师管理:权力模式向交换模式的转变[J].教学与管理.2017(33):111-112

[5] 冯立元.高校教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8(11):15-16

[6] 于凤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53):156-157

[7] 徐俊.苏联教师集体理论回眸——兼对当前教师群体相关研究的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15-16

[8] 王雷.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1):89-90

[9] 赵观石.对地方高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145-146

[10] 汪向.地方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与管理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03):45-46

作者简介:

高楠,女,1990年3月生,陕西长安人,現就职于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硕士,助理研究员。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