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问题是学习研究的起点。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各种活动来解决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将主要探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法课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道德与法治课;具体步骤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提炼出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培养技能的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一切学习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浅显的表面,无法透彻理解,特别是对于有一定的理论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问题教学能够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问题教学不同于简单的课堂提问,它是有着明确的步骤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

课堂情境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大背景。适当的课堂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协助教师启发学生,并帮助学生独立思考,由此可以看出设置适当的课堂情境对实施问题教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说至关重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问题情境需要起到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代入感的作用,因此问题情境的设定必须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设定问题情境。

(二)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情境

教材作为一门课程的核心资源,其地位不言自明。因此教材的编排必然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生活性。特别是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刚刚更新,新教材的编排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材料选取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材内容对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多加利用课本中出现的材料设定问题情境。

(三)采取多种形式设置问题情境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育资源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问题情境感到亲切、熟悉,做到迅速“入戏”;还可以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四)设置能够联系起来的问题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问题情境的设置最好保持一定的联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选取按照一定关系连接起来的材料,使得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有一定的承接性,从而达到一例到底的效果,使学生有代入感,不会因为问题情境的改变而“跳戏”,使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更好。

二、提出问题

課堂情境的设置一定要带有问题,问题的设置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这些问题既可以由教师本人创设课堂情境时提出,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发现。

(一)教师提出

教师的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在激发好奇心和引发思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设置的问题要严谨科学;第二,设置的问题要有实效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有认同感,从而更加有兴趣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要达到适当的程度,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使得设问失去意义。提出的问题过于难,学生怎么绞尽脑汁都解决不了,这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第四,要设置开放的问题,带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往往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开放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以多种方式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学生发现

发现问题通常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问题产生于他自身的认知矛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的问题恰恰反映了学生自身的真实情况,一定程度上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具有价值,并且学生在经过问题探究的过程之后,能够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一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将“要我学习”转变为为“我想学习”,提高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有许多种形式,通常包括三种形式:师生互动分析、小组合作分析和学生独立分析。

(一)师生互动分析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学生与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地互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讨论或者问答中分析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受到限制,教师的启发可以给予学生灵感,从而使思路更广阔;同时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偏离主线,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与更正与正确思路的启发。值得一提的是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互动的有效性,从而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问题的分析。

(二)小组合作分析

小组合作是一种常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成员互相帮助,相互沟通,有利于问题分析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一框《维护秩序》的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前将“社会生活中有哪些秩序?”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处理这个问题。

(三)学生独立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进行问题的分析时,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很重要,学生自己要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认清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过程。在这个独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阻碍,这时就需要教师出面引导,帮助其分析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的教学时就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分析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中学以后自己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会说出长青春痘、长胡子等生理变化,但是很多时候不会考虑到情绪起伏变大这种心理层面上的变化,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对青春期的自己发生的一些变化认识的更加全面。

四、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不单单指使学生掌握了解决课堂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在获得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将它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将其应用于解决同类问题的过程中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举一反三”。要做到知识迁移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教师的态度也很重要,教师在任何时候对于学生的提问或回答都要及时作出积极的回应,经常用振奋人心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有成功的信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满足感,使学生能够做到将内在的知识外化为行为,真正达到知行合一,这也就贴合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纠正学生行为的初衷。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种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落实到实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慕蓉.谈问题教学法的三种模式[J].基础教育研究, 2010(12):39-40.

[2] 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9-53.

[3] 闫桂琴.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8-165.

[4] 王有鹏.巧妙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运用艺术之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 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