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特点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总量上的不断增加,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和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认清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更好的指导我国贸易的发展,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贸易强国之路。

关键词:贸易结构;贸易顺差;贸易壁垒;解决对策

一、贸易结构理论与发展现状分析

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即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近年来,中国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和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和协商。

二、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分析

1.贸易失衡问题缓解

外贸顺差过大,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了贸易摩擦加频加剧、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升值压力等一系列问题。2010年,中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进口、出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6%、23.2%和10.3%。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出口趋向于平衡。全年贸易顺差183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2008年下降38.6%。这是继2008年外贸顺差达到历史高点后连续第二年下降,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2.外贸结构不合理

出口产品档次低,与周边国家类同的格局使我出口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会逐渐丧失,国民收入水平更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就会作为后续竞争者取而代之成为主要出口国,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定律必然发生作用,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将下降,所以,我国继续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不符合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不符合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其次,国内企业的加工贸易总体上还处于加工、装配这一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价值链低端,获得的利益很少。我国出口贸易“创新弱、营销弱、品牌弱”现象依然突出,显然,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大而不强。

3.贸易伙伴

2010年,欧美日仍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达到4797.1亿美元,增长31.8%;中美贸易额3853.4亿美元,增长29.2%;中日贸易额2977.7亿美元,增长30.2%。同期,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大幅增长。对东盟进出口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对巴西进出口625.5亿美元,增长47.5%;对印度进出口617.6亿美元,增长42.4%。

三、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技术进步

一国若想改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落后地位,便应重视技术革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

在开放型产业结构条件下,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基础,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较快,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必然趋于上升;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较慢,甚至出现衰退现象,因而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贸易结构的变化不仅仅取决于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变化,同时也取决于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变化。

3.汇率变化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不仅可以用来调节贸易流量和贸易平衡,长期来看,汇率政策也可以用来调节贸易结构,它也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通过汇率的贬值来降低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以获得竞争优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五次较大的汇率调整,汇率的变动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具有动员储蓄、配置资源、便利风险分散、监督与控制、便利商品与劳务交换五个功能,这些功能又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而后者是传导国际影响的重要渠道。他认为金融发展会影响借入资金的成本或规模,这一差异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进而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模式产生影响。

四、解决对策

1.充分利用东西部差异

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仍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国东部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国的贸易战略应当对东西部差异予以充分考量。因为中西部大量的人力资源还有待利用,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我国地广人多,即使是区域性的比较优势就足以延续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力。如能善用这种区域性比较优势,我国就能在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向中西部的同时改善东部的出口产品结构。这就要求在制定和修改出口退税政策时对来自中西部的劳动密集性产品给予一定倾斜,而非采取简单的一致性政策。

2.开发我国内需市场

从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来看,2012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新兴市场压力增大等使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严峻。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矛盾、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波动等因素,外贸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会加大。“相对于外贸增长,2012年商务部更愿意将着力点放在优化外贸结构上。”霍建国说。多年来,我国内需推而不动的局面有望突破,今年商务部首次将内贸置于外贸之上,扩内需成为今年商务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扩大内需一方面能够带动企业进行研发和技术革新以调整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可使得企业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从而在出口市场上形成竞争力。同时还能够扩大进口,有利于贸易平衡。我国内需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潜能未释放,内外需之间仍然脱节严重。我国应当在开发内需市场方面推出切实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3.鼓励本土企业研发

我国的企业要在中高端产品上具有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品,特别是要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建立起竞争优势。但是,一方面高新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投资巨大,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无法负担,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在我国没有得到足够保护,导致企业缺乏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鉴于这些困境的存在,我国的贸易战略除了通过出口退税等手段来引导资源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外,还应当在组织协调和资助行业研发活动方面探索新的可行措施,力促研发活动产生的收益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

总结: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通过掌握不同的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为下一步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依据。我们一方面认清外贸的形势,抓住机遇,利用我国比较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价值。坚持可持续方针,促进外贸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在继续支持优势产品出口、保持外需市场份额同时,也要积极促进内需增长,努力解决影响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l0年

【2】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文献评述.[J]改革与战略.2010年

【3】黄黎清.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4】黄蓓,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迁的统计分析.[J]市场广角.2010年

【5】马光明.金融危机下中国进出口变化的多层面分析及预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