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重复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流动性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通过对搜集到的我国电信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以来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手段。同时,我国在多个垄断性行业几乎同时推进的改革,改革的力度和起步时间等并不落后于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

关键词:重复建设;有效需求;“流动性过剩”

中图分类号:F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251-01

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带来了进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投机性“热钱”的进入。现在的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过热现象。

一、流动性过剩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大量的“过剩的”资本涌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大量重复的生产,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导致房地产、电信等产业的非正常快速发展。投资的加速又促进产能扩张,产品供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需求增长速度,导致出现产能过剩。此外,由于产能过剩给行业带来了亏损的压力,而国内消费市场无法完全消化过剩产能,那么这些过剩产能必然要转向国际市场,这又会促使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又进一步扩大外贸储备,从而加剧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之间也会形成恶性循环。克鲁格曼在其关于流动性过剩的分析中认为,当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不乐观,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支出水平上升时,就会压低消费、增加储蓄,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经济和投资回报率的预期。所以,对未来收入、支出、投资回报的预期直接制约着当期的消费和投资增长,一旦预期扭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往往失去效用。

二、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在我国人世的进程中,电信业的开放晚了五年。根据电信业人世承诺摘要显示,增值业务:自加入之日起允许外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城市设持股30%的合资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及其之间提供服务。移动和数据业务:自加入时起允许外资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合资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及其之间提供服务,外资股上限25%。人世五年内,取消地域限制。国内/国际业务:人世六年内取消地域限制,外资上限49%。

而我国人世后实际开放进程是,外资进入国内电信市场基本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而对基础电信业务却有意避之。我国在电信行业领域基本上还处于行政垄断时期,或者说,处于刚刚开始破除行政地域垄断的初期。

三、怎样开发不足的有效需求

以往我们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可以通过将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出口,转移国内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然而,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集中于电信、房产、钢铁等垄断性行业的重复建设问题,靠出口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的办法将不太见效。所以,从根本上,我国长期以来供需不平衡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自身国内市场上。

在信息产业部的统一指导下,1999年中国电信重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1999年形成了电信行业“6+1”的市场格局,即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联通、铁通和卫星通信6家公司,此后又在2008年进行新的重组,使联通收购网通,将铁通并入移动,形成“3+1”的市场格局;这样就确立了国内电讯业务的格局,移动电话市场的双寡头竞争性垄断不复存在,中国电信业进入三足鼎立时期。从前文对近十年中国电信行业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的电信行业改革,虽然见效缓慢,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与以往的情况相比,当前不断推进的垄断性行业改革开始触及深层次体制性矛盾,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计划垄断体制,引入适合行业特点的市场竞争体制。如果说以往的改革仅着眼于“发展”,或者说解决供给瓶颈问题,那么当前的改革就要着眼于解决“效率”和“发展”的双重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率,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率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在多个垄断性行业几乎同时推进的改革,汲取了国际经验和教训,在部分领域,改革的力度和起步时间等并不落后于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阶段性”不仅体现在铁路、邮政等垄断性行业仍未进行体制性的改革,而且在已开始进行改革的部门,还存在许多尚待深化改革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新矛盾。

要解决这个持续纠缠我国经济的大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几十年来,面对我国从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到现在的供大于求的过剩经济,国内的经济学者、政府部门关于供需平衡问题的研究论述,层出不穷;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金融领域到经济领域,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是各有千秋。无奈供需平衡矛盾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共生的一个顽症,只要存在市场经济,供需的矛盾就始终存在。因此,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地达到一个均衡,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低的失业率和低的通胀水平。

注释:

①申建英.浅谈我国现阶段流动性过剩成因及治理[J].新西部(下半月刊),2008,2:59.

②中国主要行业入世进程.扬子晚报网电子版,2006年12月11日.

③冯飞.对垄断性行业改革进展的评价[N].中国经济时报,http://.cn/newsread/detail.asp?newsi=259843.2003年7月24日.

参考文献:

[1]KrugmanPaul.FurtherNotesonJapan’sLiquidityTrap[DB/OL].http://web.mit.edu/krugman.1998-06.

[2]曹建,刘民渡.着力抑制重复建设优化地区产业结构[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

[3]邓智毅.“重复建设”真的有罪?[J].经济,2003(11).

[4]邓聿文.流动性过剩其实是经济危机前兆.[OL].人民网,2007年02月12日.

[5]第三次重复建设初现端倪八大对策能否治本[J].河北审计,2003,9.

[6]当前货币政策受四面围堵作用有限[N].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2008年4月4日.

[7]冯飞.对垄断性行业改革进展的评价[J].中国经济时报,http://.cn/newsread/detail.asp?newsid=259843.2003年7月24日.

[8]国家统计局课题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成因及对策(下)[J].中国统计,2005(03).

[9]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1—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OL].中国政府网,2008年4月24日.

[10]金国利,李静江.西方经济学说史与当代流派[M].华文出版社,19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