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策略选择

[摘要]教师是高等院校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资源。对现阶段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单一的形式、缺乏公平及效率和不完善的高校考评机制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高校薪酬进行科学设置,建立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师等激励机制,对发展现代高校制度极具现实意义与理论应用价值。

[关键词]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 考评机制

[作者简介]田里(1982-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教师激励。(吉林 长春 13002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师体验式工作动机的认同与调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项目批准号:GH14309)和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GH14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1-0055-03

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实施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高校教师对高校健康发展与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怎样将高校教师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管理好是构建我国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重要课题。为将高校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高校中构建完善、健全、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就显得极为必要,将构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与高校教师这一群体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进行有效结合,实施健全、科学的高校教师多样化激励机制改革对高校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殊性

高校教师具有其鲜明的职业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专业特长。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入职前都接受过极为严格、完善的专业训练,并且掌握了相对完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意识,即高校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信息与知识获取能力,较强的信息与知识应用及处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教师希望掌握更多的自主权与自由度。三是高校教师具有比较强烈的追求创新与自主、自我实现的个性。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制定工作目标,还希望实现其自身价值,将其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得到社会与学校的肯定和认可。四是高校教师正处于改革高校教学模式的成长时期。现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在教学模式中对高校教师所提出的期望值与要求更高,而且对有效结合兴趣和知识、实践和课堂的要求逐渐明显。由此可见,有效完善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要对教师特殊性特征进行充分考虑,进而确保激励效果的有效性。

二、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缺乏力度,激励形式单一。高校是大量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应该对其特点进行充分考虑。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很多高校只注重精神激励,弱化物质激励;或是只注重物质激励,未过多地考虑精神激励。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一项必须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的脑力劳动,但是很多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短、物质基础相对薄弱,高校多数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上,对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却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很多高校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动力主要是为评职称,职称到手后就不再注重校内的科研工作,失去了科研的动力。此外,一些高校对科研成果奖励力度较小,也对教师相关科研工作开展的积极性造成严重制约。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高校内部淡薄的科研意识,缺乏长足的科研动力,严重影响高校长远发展。

2.高校教师薪酬等级设置不科学,激励机制缺乏公平及效率。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水平逐渐提升了,但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高校所设置的薪酬等级机制并未将高校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充分反映出来,教师期望值与薪酬水平往往具有较大的差距。高校不科学的薪酬设置,使教师对激励机制的公平与效率产生不信任,这就会降低高校市场竞争力。事实上,高校教师不仅要获得工作领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还需要获得薪酬方面的认同感。但是,因为很多高校市场竞争力的严重缺失,使得高校对社会上的优秀人士缺乏吸引力。此外,还有很多高校的核心岗位与关键岗位中的教师工资水平比市场平均水平低很多,通过比较市场中与自身学历、资历相同的工作者的薪资水平,教师的薪酬相对偏低,这就会导致更多骨干教师流向具有较高薪酬水平的高校,最终造成高校绩效水平的降低。

3.不完善的高校考核评价机制设置。在考核教师实际工作时,很多高校缺乏硬性量化指标,甚至有些高校只设置了四个考核标准,即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以及优秀,且不合格指标在高校考核评价机制中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导致考核结果缺乏可比性。高校考核机制与工作实际产生严重脱离,更不用说科学、有效绩效考核标准与指标的构建。过于单一的考核评价机制仅仅是将考核机制设置在高校表面,为了一己之私,很多高校实行优秀教师轮流考核机制,该措施无法将教师的实际表现真实反映出来,失去了考核的价值。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在评定教师职称时,所采用的方法是量化论文发表情况,该措施造成高校教师对科研与教学工作重心调整失衡,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能够尽快评聘到更高职称,而将精力重点置于科研领域,不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严重动摇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根基。

三、建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指的是高校教师激励主体依照高校实际管理特点、教师心理特点及教师激励工作特点,将相关激励信息发送给高校教师激励客体,对教师工作需求形成一种刺激作用,激发教师工作动机,有效调控激励效应,实行激励行为,将高校教师工作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高校激励客体与主体的一致性激励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机制。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主要运行要素包括激励主体、激励客体和激励行为。高校在构建教师激励机制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虽然提升高校教师薪资水平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然而,这也会相应地提升高校运行成本,而且在教师薪资水平上升至一定标准后,所上升的薪资就会相应地削弱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就会降低高校教师薪资边际收益。所以,高校在对教师薪资机制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2.公正、公开性原则。从根本上说,高校在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应该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根据统一政策标准实施教师奖惩,防止出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否则教师激励结果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只有确保激励机制的公开、公正,才能使其具有较为理想的号召力,才能达到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目的。

3.全员性原则。这是因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都是由教师团体配合完成的。教师的个人能力、工作积极性,如果缺少其他教师的努力和配合,也不可能完成高校整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在制定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时应将高校教师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4.民主性原则。相关调查研究充分表明,就需求层次而言,高校教师具有明显的被肯定与受尊重的需求,特别是高校骨干教师,他们更需要学校与社会认可其工作能力。因此,在制定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时应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基础上,给予教师更多的肯定和认可。

四、构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策略

1.建立有效合理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确保高校各层次教师需求得以满足。研究表明:一些高校并未采取激励本校优秀教师的措施,还有一些高校以精神奖励为主,这种奖励机制体现不出劳动的差异,很难使本校优秀骨干教师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因此,怎样积极应对各高校在人才应用上的竞争?怎样加大高校教师物质激励力度?怎样构建合理、完善、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是目前各高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必须尽可能地将教师工作与科研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肯定物质方面的合理要求,不断提升高校教师应得的福利性待遇与薪金待遇,同时还应注重精神激励在教师激励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科研教学质量及数量考核指标机制,另一方面还应该从教师社会服务、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效能等领域实施综合评价,确保可以有效联系教师晋升、奖惩与评价结果,以此对所有教师工作业绩与水平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从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2.对高校薪酬体制进行科学设置,确保教师激励机制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明确指出,个人在组织中既注重努力工作后个人所得报酬,也关心他人报酬与自己报酬之间的关系。影响个人受激励程度的因素包括:其所得相对报酬与绝对报酬。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如实行目标激励,通过多模式、多层次激励策略,以此为效率性、公平性得以提升的关键手段。提升高校教师薪酬水平是高校薪酬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之一,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提升可以确保其相对于外部教师薪酬具有较强竞争力。

3.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教师是高校教学中教的主体,所以提升高校教师工资水平并非单纯地增加教师工资,而是改革高校薪酬机制问题,是怎样可以确保薪酬机制能够将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合理、科学地设置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可以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中将其中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高校整体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极为有利。对现阶段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健全、有效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中创新型人才的影响力与贡献度,对发展现代高校极具现实意义与理论应用价值。

五、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与进步的21世纪,各大高等院校都必须不断创新与改革,构建合理、科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有序和谐的高校竞争机制与优良的高校工作环境对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同化与凝聚作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能够将高校教师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其实就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将人力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催化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高校唯有意识到激励机制对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与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并对现阶段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在高校领导重视、高校各部门彼此协作与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文格波,简世德.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反思与创新构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

[2]李晓明,戴晔,鲁武霞.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路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3]赵俊伟,张新民,曹中秋.地方高校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4]常瑾.学生评教制度与教师激励机制关系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