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构及其保障机制

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绿色创新创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构生态文明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绿色创新创业教育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具体实践与应用。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构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聚焦点与有效途径。以绿色创新创业及其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广西财经学院为研究样本,剖析当前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构策略及其保障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创业创新教育;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009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人们开始反思原有发展理念与模式,寻求商业效益与生态效益间的均衡点,绿色创新创业基于此孕育并得以发展。在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诉求大背景下,应强化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将环保、低碳等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实施绿色創新创业教育,建构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及其保障措施,引导广大学生主动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或生态项目,以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

一、绿色创新创业及其教育

绿色创新创业及其教育实践已成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在国内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众创”政策支持下,目前国内高校异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它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但还存在如理念认知不统一、目标定位不一致、实践体系不健全等弊端。面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弊端、“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主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绿色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正式提出[1]。所谓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以绿色生态环境效益为基础、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创业精神及其素质能力的新生代大学生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它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具体实践与应用,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上是指为培养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精神、意识与能力,支持与引导广大学生从事环保、可循环为主题的体现绿色低碳特点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一种新型创新创业教育;广义上是指为顺应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需要而提出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即在整合高校、政府、社会与企业各方资源的基础上,转变教育理念、拓宽教育途径,形成教育长效发展机制的一种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本文所探究的是广义层面上的绿色创新创业教育。

二、当前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的现状

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学生绿色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创业新潮流[2]。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研究样本,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现状。

1绿色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涌现

调查与对比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学生在涉及节能、低碳与绿色环保方面的项目逐年递增11.5%,他们越来越将更多焦点关注到绿色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开发、废物管理、污水处理产业。如防城港学院付寒军成立“新薯光绿色工作坊”,发掘农村普通红薯价值,将它加工制作成系列产品,打造“新薯光”绿色生活;工商管理学院陈燕琳等同学注册了“广西腾云家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精致美观、绿色健康的竹藤编织家居为产品,以“众包创意”手段搭建专业竹藤家居社群,以众筹模式、C2B私人订制模式对接目标消费者,实现编织产业升级与互联网化,打造“藤云家物”“竹藤家居”现代城市绿色新生活。

2高校绿色创新创业支持度高

学校历来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尤其对绿色创新创业的支持和鼓励力度不断加大。例如:该校每年都举办“绿色创造生活,创业成就梦想”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引导广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自主选择创新创业项目,为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搭建平台;2015年5月,该校率先在广西高校中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通过5个支点即新财子学院、TSE(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公司制、财经创新创业平台(O2O)、资本市场、创新实验室,逐步建立一个独具财经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专门人才,营造能动的创新创业环境。

3学生绿色创新创业存在不足

绿色创新创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多数学生虽有生态环保意识,但缺乏绿色创新创业意识。在接受调查的正在创业和非创业的在校生各150人中,98.27%的学生认为生态环境对生活影响大,需引起社会重视;25.6%的学生表示对“绿色创新创业”完全不知,74.4%的学生表示有听说过或有些了解,但他们将这概念局限在“绿色产品和服务及清洁技术的研发”狭义层面,这就需通过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政策扶持进行引导。在接受调查的100位教育工作者群体中(教师占52%、行政人员占35%与辅导员占13%),89.1%的教师表示自身对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及其规律知之甚少,也没接受相关专门性培训与训练,致使学生缺乏绿色创新创业精神素质、信心勇气及能力,使他们的绿色创新创业难以成功。

由此可见,虽然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绿色创新创业意识在学校尚未广泛普及推广,学生绿色创新创业认识度不足,学校绿色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高,绿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高质量绿色化教师资源不足,学生绿色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高,这些都是当前绿色创新创业及其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强化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及构建保障实践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构策略

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是以绿色创新创业教育为根本目的与主要任务的各种教学与实践要素的一个综合体[3]。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建构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以生态伦理道德为导向、绿色生态经济为核心

高校推行与实施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懂得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创新创业行为符合生态经济伦理道德要求。因此,高校要整合与利用各类资源,开展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让广大学生具有良好绿色生态价值观念;在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绿色创新创业教育,以生态伦理道德为导向、绿色生态经济为核心,鼓励广大学生进行绿色创新创业,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绿色创新创业能力,引导他们选择具有发展远景的行业与项目,帮助他们结合专业特点从事绿色生态类行业与项目。

2培养学生绿色生态观,提升绿色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定位与高校整体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极具一致性,即:一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生态观,具有一定的绿色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素质及其相关能力的人才,让他们结合专业特长从事低碳环保类、绿色生态类项目,确保能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富有竞争力与发展前景;二是培育与提升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创新创业实践获得良好生态经济效益、公民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担当、其绿色创新创业行为获取的经济成就,成为一种时代典型与榜样,引领全社会倡导和支持绿色创新创业。

3設置绿色创新创业课群,形成系统性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设计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绿色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把绿色创新创业思想与理念融贯学校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与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学全过程;二是设置绿色创新创业课群。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增设绿色生态学科与绿色创新创业专业,增加绿色产业的创新、生态产业的创业、数字技术与绿色营销等绿色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群,以公共选修课、必修课形式,设定绿色创新创业课时及实践学分,激励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打造绿色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力

在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构基础上,打造形成以提升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力为主导的平台:一是社团活动平台。依托绿色创业发展协会、绿色生态协会等社团组建,开展绿色创业投资策划大赛等系列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热情;二是科技竞赛平台。依托绿色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以绿色为核心的科技竞赛,参加“创青春”系列竞赛,培育学生绿色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进行绿色创业模拟;三是创新实验室平台。依托创新开放实验室建设,引进各类生态创业企业进驻实验室,强化校企长期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绿色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力。

5建设综合孵化基地,提供绿色创新创业练兵场

依托地方经济及其绿色产业特色优势,建设绿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一是依托地方科技园、龙头企业资源,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姻,采取校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发展模式,共建绿色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二是整合校内资源,建立“创想家”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创新教育孵化园基地,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资金扶持与项目评估等服务,吸引广大学生入驻基地孵化;三是调动校外资源,争取社会风投机构基金与企业合作投资支持,为绿色化项目孵化提供资金扶持;四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绿色创新创业项目库、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实现绿色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化[4]。

四、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构的保障措施为保证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有效建构及其体系的运作更有实效性,我们必须从政府政策制定、国家法律规定、社会资源支持、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绿色文化营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1政府政策制定

政府应重视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对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和建构和谐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将“绿色创新创业”纳入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及地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设置绿色创新创业专门服务机构,成立绿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出台绿色创新创业及教育扶持政策,加大在政策完善、实践拓展、资金投入、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等支持和扶植力度,加大绿色消费宣传与激励力度,活跃绿色创新创业消费市场,鼓励与引导学生开展绿色创新创业活动,增强他们绿色创新创业的自信心。

2国家法律规定

国家应将绿色创新创业纳入《高等教育法》,明确高校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明确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权利、义务,确定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法律责任和义务,为绿色创新创业的全面展开提供法律支撑;建立专门绿色创新创业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及时帮助和解答大学生在绿色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各种法律难题;加强绿色创新创业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法律理性思维、法律意识,实现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制度与法治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绿色化发展。

3社会资源支持

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知名人士等校外资源拥有相对雄厚资金和丰富经验,可为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提供资金、项目与技术保障。非营利组织、知名人士和校友应走进校园,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绿色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必需资金与项目支持,成为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的良师益友;社会和校友企业应配合政府和学校,带头共建绿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研发绿色创新创业培训(实训)项目,提供绿色创新创业实训资源,完善保障措施,鼓励支持学生到生态创业示范企业、生态工业园等“绿色企业”去实践。

4高校师资力量雄厚

高校应建立一支由生态学专家、企业家、高校教师、政策专家等共同构成的绿色创新创业导师库,设置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政策专家开展道德、生态、创业技能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生态价值观、绿色创业观;绿色环保企业家、生态学专家到校授课,传授绿色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绿色创业企业家作为实践导师以亲身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进行绿色创新创业,以生态学理论研修、生态创业示范企业挂职、学术交流、项目资助与境内外培训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有绿色生态创新创业理论又有实际经历的师资团队。

5校园绿色文化营造

高校可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的校园绿色文化氛围:以绿色论坛为载体,邀请生态文明企业家、绿色企业家与青年学生面对面,解读与宣传国家绿色创新创业政策法规,宣传绿色创新创业典型与案例;以学团组织为依托,开展绿色创意设计赛、绿色环保科技艺术节、绿色创业项目成果展示会等活动;以社会实践服务为平台,深入生态创业示范企业、生态工业园、创新创业生态园,开展社会调查访谈和创新创业调研活动,营造与活跃倡导绿色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莉鑫.大学生绿色创业保障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2]陈淑娇.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初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177—178.

[3]李俊,龚胜意.关于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95—96.

[4]曾珊.生态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绿色创业探微[J].长江丛刊,2016(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