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反思与对策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呈现出关系危机化,为了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本文从社会、教师和学生角度分析了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并从改进交往方面提出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 淡漠 功利目的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高校每年都迈着扩招的步伐。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教育阶段,师生关系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

1.师生交往较少,感情淡漠。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迅猛增加,加上教师整日忙于备课、授课和科研, 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见到老师外,课外很少跟老师沟通和交流。即使在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也似乎隔了一道鸿沟,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单一,仅仅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授业和学生在课桌上不停的记笔记。甚至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 竟然连几次单独发言的机会都没有。出现了课堂上为师生, 课堂外互不相识的局面。因此,学生私下称老师为 “熟悉的陌生人 ”,高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课堂为师生,课外即路人。可见, 师生间由于缺乏交流, 从而造成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的闭塞, 使得师生间感情较为淡漠, 甚至关系紧张, 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受市场经济影响,师生关系更加功利化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功利主义的师生关系正在冲击着当代大学校园。大学本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但是在当代高校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已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本着教是谋生的手段的功利目的来教,学生本着将来能更好地就业的功利目的来上学,师生双方将对方视为实现自己某种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的利益客观体。

3.师生互信程度降低

在当代社会,我国高校学生对教师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学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理想化的期待与现实中教师的实际状况形成巨大落差和教师对学生放任自由的学习形式的不满, 构成了师生关系上的主要矛盾。又由于部分教师工作方式不当,及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师生互信关系的建立。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信任, 师生关系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危机。

三、改善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对策

1.加强师生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往是沟通的基本条件和途径。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交往,教师要增强交往意识,主动的同学生交往,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时间。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改变课堂上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打破一讲到底、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从而加强师生双向交流。为了弥补课堂中的有限交往,教师还要利用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来巩固师生关系,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开拓新局面。例如:积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网络工具(微博、QQ等)与学生进行交往。

2.加强教师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要想提高教育效果,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教师定能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放下 “师道尊严 ”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通过本身拥有的真诚仁爱、宽厚包容、认真负责、风趣幽默等优良品质成为学生的楷模, 潜移默化中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成就理想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取得超乎寻常的教育效果,使得学生更敬师、亲师,从而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3.健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融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高校教师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对于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思想品德要正确引导、进行感化,排解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其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能辩证客观地对待当代社会的经济中心论,避免形成一切以功利为目的的处事行为。同时,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提高思品德想素养,正确判断周围的人和事,避免养成偏激的思想,从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改善高校师生关系。

4.创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制

学校是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场所, 其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都会对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高等学校对大学教师水平的评价主要依据是学术标准。高校教师的职称晋级直接与课时量、课题和论文挂钩,这种评价体制和报酬机制造成了很多教师只注重上课数量和学术研究,而不注重上课质量,教育教学只是应付。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制既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学与科研一样作为对大学教师水平的评价。在评价教师的时候, 可以将教学质量作为评职称的因素之一, 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提高教学水平。同样,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和富有趣味,就会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喜欢的授课方式,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其次,在教师评价中引入学生评教的机制。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学生是教学全程的参与者,对课程教学质量具有发言权。通过学生评教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提高师生接触的频率, 增进师生感情, 逐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晓韵 试论_和谐高校师生关系_的科学蕴涵[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0(4)

[2] 朱钰钰 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与改善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4)

[3] 徐馨 陈家麟 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中的高校师生关系[J] 扬州大学学报 2010(8)

[4] 蒋文昭 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建构[J] 教育探索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