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校园

摘要:从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现状出发,分析两者间产生“不和谐”现象的现实原因,并基于此分别从辅导员、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多个角度,提出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进而从营造大学人文环境,改进高校校风、教风、学风,打造活力校园的角度出发,论述构建辅导员与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对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意义。关键词:辅导员;师生关系;和谐校园中图分类号:G64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0-0035-04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1]。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活动情境,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因此,他们不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行政工作人员,也是联系学生和专业任课教师、各职能部门的纽带。从大多数高校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他们能有效协调学生和其他两类教师的关系。可见,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是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所在。一、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辅导员角色定位与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待之间的矛盾

有些辅导员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咨询员、管理员、服务员的角色,而非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因此,十分注重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希望能够“镇得住”学生。因此,在平时注意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常以一个“传教士”或“大家长”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被训斥”的敬畏感,甚至引发他们对辅导员有一种疏离感和排斥感。还有些辅导员为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团和气,不讲原则,反而降低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有些辅导员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敷衍了事,面对学生的一些咨询一问三不知。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加了两者间产生不和谐的可能性。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都希望辅导员能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与他们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能够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适时的帮助,能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人生道路上的导航员。当他们发现自己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对辅导员个人及其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2辅导员能力素质缺陷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首先,一些辅导员在专业学术领域的弱势地位降低了学生对其教师身份的认同感,使两者关系趋于紧张。目前从辅导员队伍的构成来看,虽然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聘用的,一般都是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学生工作经验和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但大多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领域没有很深的造诣,因此,无法为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解惑释疑,没有体现出让学生信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这直接影响了辅导员对学生专业学习教育的影响力。同时,部分学生因此而对辅导员表现出来的不尊重态度,大大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使师生关系趋向紧张。

其次,一些辅导员不具备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专业素养,影响了两者和谐关系的构建。有些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学习,对工作大多采取感性的方法。如有些辅导员在学生遇到思想困惑时无法给予有效的疏导;有些在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不能提供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有些当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问题;有些在学生犯错误时无法进行技巧性的说服教育工作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到失望,从而减少了与辅导员的交流,从辅导员那儿寻求帮助的交往需要。此外,一些辅导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个人修养不足、道德水准不高等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单一滞后的教育管理模式与多样的学生个性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第一,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与自由、平等、民主意识的冲突。中国教育受“师长有尊”“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都受限于由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中。但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人文精神之一便是崇尚自由、平等、民主,这些理念贯穿于大学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民主、平等、自由精神的追求。于是,教育管理者,如辅导员,一方面给学生灌输自立自强、民主参政(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事务,体现主人翁精神)、公平正义、彰显个性等思想;另一方面,期望被置于权威的地位,得到学生绝对的尊重和服从。因此,当教育目标无法实现或权威受到挑战时,必然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失落感。而学生则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在学识、品德上臻善至美,要求管理者给予其绝对合理、开放、公平的服务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则以一种呆板的思维模式看待现代教育和管理,把规章制度等设定为教育管理者绝对权威的体现。一旦教育管理者出现“纰漏”,学生便会“愤愤不平”,觉得自己权益受到了莫大的侵害而无力反抗。这样,角色的自我矛盾直接造成了两者间的矛盾。

第二,日益精细的职能部门分工与一成不变的辅导员联系制度,使辅导员身兼多职,工作应接不暇。随着高校管理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日益精细。在大部分高校,名义上辅导员受双重领导(校学工部和院系党委),但由于受行政领导体制的限制,他们其实也必须成为各职能部门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务部门、物业管理部门、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工作的开展,又必须由辅导员去具体操作实施。因此,当这些部门与学生发生一些管理和教育上的矛盾时,学生首先会把矛头指向辅导员。少数辅导员则由此产生由“委屈”到“抱怨”,再到“少闻少问”乃至“不闻不问”的不良情绪。这种情绪加剧了学生与辅导员间的不谅解和不理解。

第三,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使辅导员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当前,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希望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独特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指导。辅导员作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指导者之一,义不容辞地承担着这样的育人责任。虽然大部分辅导员都殚精竭虑地想做好这项工作,但是学生数量的增多,往往使他们力不从心。

可见,辅导员自身的角色冲突、师生间的需要矛盾和一些体制上的欠缺,造成了当前部分辅导员与学生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客观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二、促进辅导员与学生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1明确角色定位,形成互相谅解、互相支持的人际氛围

首先,学校相关领导部门要对辅导员进行明确的定位。既要明确辅导员的教师地位,又要明确他们的岗位职责,并制定相应的考评奖惩机制。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兼职辅导员,都能认真对待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并形成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从源头上解决辅导员对自己进行不同角色定位而产生的“过硬”(过分强调权威地位)、“过软”(过分迎合学生,缺少原则)和“应付”(把辅导员工作作为副业)的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师生矛盾。

其次,辅导员要对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起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客观评价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高低,并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扬长避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总之,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待学生、对待辅导员工作;要积极探索能为学生接受并行之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和教育方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接受学生的缺点,秉承教育人、塑造人的职业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认同感,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打下基础。

第三,学生要对辅导员进行正确的定位。辅导员不但从事着许多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且他们同样承担着“育人”的主要职责。要看到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努力付出,尊重他们的劳动和教师地位。同时,要对辅导员抱有宽容、感激之心。这种感激之心体现在对辅导员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上,也体现在师生双方平等坦诚的交流和沟通上。

2加强专业培训,营造爱岗敬业、互信互爱的教学情境

第一,学校应为辅导员的学术发展提供平台,提升辅导员的学术地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学生对他们地位的认同感。因此,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在选配辅导员时,应该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情况,对不同专业的辅导员要有不同的专业安排。如聘请具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或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并且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进修和科研机会,使他们在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时有话题可谈,并且能对学生的学习真正起到辅导作用,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敬重和爱戴感。换而言之,如果辅导员所学专业与学生所学专业不一致的话,也应该为他们提供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发展的机会。

第二,辅导员管理部门应为辅导员提供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一方面,要把新上岗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严禁走过场。新上岗辅导员的培训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经验交流会,而应该是一个系列的具体工作指导。另一方面,要把辅导员职业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严禁流于形式。辅导员职业培训不能成为“择优培训”的代名词,也不应该成为“考评”后的惩罚措施。真正的辅导员培训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培训;或者让辅导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和个人发展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激发他们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内在需求和积极性。

总之,对辅导员加强各种专业培训,有利于营造辅导员爱岗敬业、师生互信互爱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完善管理体制,创造沟通顺畅、愉悦有序的校园环境

第一,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机制。学校上下应真正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各职能部门、行政部门和领导部门应当明确,其自身所承担的对学生的服务、教育、管理职能不比辅导员少,只是各自分工不同。所有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在职责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有效的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学生旷课,专业课教师应承担起监督、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学生违反物业管理规定,物业管理部门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处罚和教育的责任;如果学生生病求助于校医院,则校医院就应该承担起及时诊治和给予关心抚慰的责任。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沟通平台。其一,制定师生交往制度,营造全方位、全覆盖的沟通氛围。一方面,学校可以制定相关规定,明确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时间、方式和具体要求,在校风建设中倡导师生间积极主动的交往,以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和沟通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制定一些管理制度,要求辅导员以外的其他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通过公布个人联系方式,“下寝室”“谈心”“座谈”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促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学生与辅导员间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其二,构建现代化沟通平台,并使之制度化,以畅通沟通渠道。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可以通过设立网上公共服务信箱或相关论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向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咨询各种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可以由辅导员和相关专业课教师分别开设个人博客,并向所有学生发出诚挚邀请,共同探讨学术、生活、思想、工作等各方面的问题,增进彼此的了解。这种现代化的、开放式的沟通交流方式,一来符合青年大学生的交往喜好,二来打破了传统的容易陷入尴尬交流境地的面谈方式,同时也使广大学生感到“只要我愿意,就可以说话、就可以沟通”的受尊重感。这样既可以弥补辅导员在个别辅导过程中专业知识匮乏的不足和工作强度大的缺陷,还可以使学生真正受到最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在和谐辅导员与学生间师生关系的同时,和谐了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关系,进而促进了整个校园的和谐发展。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环境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建立民主型、友爱型、对话型、期待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从对这五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它们都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2]。因此,作为辅导员,首先要摒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师者形象,要与学生建立起朋友般的情谊。同时,要对学生抱有无止境的美好期待,希望他们有美好的未来,并对这一点的实现表现出毫不怀疑的态度,这会帮助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师生情谊。另外,要善于倾听学生的烦恼,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一切变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与教师进行对话并表示友好的意愿。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学术功底——不仅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独立的精神、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和自强自立、平等自由的精神,还能够带领他们在某些学术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让他们学会多角度、多学科地观察、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的交流内容充实、氛围融洽、效果显著。

5建立家庭联系制度,确保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

家庭对于思想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的大学生来说,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能协调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那师生关系的和谐度也会随之增加。在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教师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或实际情况,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最终导致师生关系淡漠甚至更大的悲剧。笔者认为,应该恢复传统的家访制和家长会制度。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和人生发展的引导者,应该是实行家访和开家长会的主要执行者。鉴于高校学生一般来自五湖四海的特殊性,家访可以通过电话、电邮和书信的方式进行,而家长会则可以在每学年入学时进行。辅导员应该定期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告知家长,家长也应该主动及时地把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或可能不为学校所知的思想、生活状况告知学校。只有双方互相沟通,才能让教师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对学生给予更为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校感到一种如家一般的被呵护感和安全感,从而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

三、辅导员与学生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对营造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1是营造“民主、平等”的人文氛围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也很强,因此对民主和自由的诉求也比一般的人要强烈得多,很容易受不同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如果师生关系良好,教师能对大学生的这种自身诉求和外来影响引导得当,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民主政治意识;而关系不佳或引导失当,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思想偏激,不利于校园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可见,建立师生间平等对话、民主友爱的关系,会帮助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人文氛围,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民主观和平等观[3]。

2是加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需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教化和激励功能。如果师生关系好,对学生而言,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其他附属动机;对教师而言,则会促使他们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回报学生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爱戴,并为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而努力工作。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教育和管理的双重职责。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是否能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间接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愿服从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对辅导员提出的批评或意见会认真考虑并虚心接受,从而为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创造条件。

3是激发师生创造力,打造活力校园的需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创造功能。对教师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督促他们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和成功意识强烈,他们希望有一个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环境,能够与他人平等地谈论问题、民主的解决问题。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想象力更加丰富,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总之,辅导员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促进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使工作具有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两者创造力的提高必然会进一步激发校园活力。注:本文曾获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年会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闵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1):26.

[2]李瑛.高校导师制中师生关系的新趋向[J].中国林业教育,2004,(4):42-43.

[3]杨川林,步德胜,郑栋.浅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功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8).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JZ]and Students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College Campus

SHEN Ye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pres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selor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sharmony phenomenon between the two. Then from aspects of the counselor, the student, the school, society and the famil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building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selor and students. To create a humanistic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campus atmosphere, teaching style and leaning atmosphere and create a dynamic camp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lue of th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selor and studen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and dynamic campus.Key words:counselor;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rmonious cam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