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当前,很多高校教师都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文章在总结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学生种种“不良表现”的基础上,从教师、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冯建国(1976-),男,河北卢龙人,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李桂花(1977-),女,山东日照人,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山东 青岛 2665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创新性地质人才的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92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5-0078-03

一、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

Johnson等人认为其“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Emmer认为其“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1]

戴翠萍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2]

孔兵兵等在文献[3]中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卢晓春的观点是: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4]

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就是要运用各种手段,协调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管理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级学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重视,但是到了大学,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此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校课堂表现出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就像有些教师讲的那样,“课堂教学每况愈下,学生不爱听,教师也不爱讲,上课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受罪”。[5]这种状况下,高校课堂的主要表现有:

迟到。学生进教室时雄赳赳、气昂昂,和老师连招呼都不打,满教室找他(她)认为“合适”的座位,丝毫不会觉得难为情。

在课堂随意说话,屡禁不止。“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讲”,颇有唱对台戏的味道,在被教师批评时甚至公然顶撞。

课堂气氛沉闷,提问时学生大都无精打采,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给个痛快话——以“不会”、“不知道”了事,更有甚者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好像不会回答问题还很理直气壮;一旦教师出现“跑题”,学生马上精神百倍,兴奋异常。

不听讲,打瞌睡、背单词、看小说(或杂志)、赶做其他课程作业等。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大部分考研学生的课桌上都会出现数学、英语或政治复习资料。

玩手机。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发短信息、QQ聊天、上网、听音乐,几乎每节课都会出现由手机产生的“动静”。有的学生甚至在教师板书时用手机拍照。

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无故擅自离开教室,有些甚至一去不回。

逃课,甚至出现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潜规律”。有些逃课学生在老师点完名后收到同学发来的类似“老师点名了”这样的信息,点名一段时间之后奇迹般地在教室门口出现,找种种理由变“逃课”为“迟到”。

学习动机不纯。为了取得学分,有些学生在考试期间采用各种手段作弊,交头接耳、夹带、传纸条,试图“蒙混过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问题已经从个别现象发展为当前的普遍现象,而一般院校比重点院校问题更严重。在这种局面之下,教学质量从何而来?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上述课堂教学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某位教师、某个部门的问题,仔细分析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管理的决策者。教师的思想观念、素质高低是能否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

(1)缺乏课堂教学管理意识。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高,素质也较好,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扩招后,学生素质“一年不如一年”,而有些任课教师虽然看到这种现象,却没有建立管理学生的意识,同时也缺乏管理学生的方法。[5]另外,高校“重科研,轻教研”,教研在分量上低科研一等。在高校教师的职业活动中,关于教学的研究并不受重视,“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谁就是个傻瓜”的思想观念较严重,这种风气和倾向不利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6]

(2)业务素质偏低。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并不是他最擅长的,业务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现象,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教师虽也认识到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但由于主要原因出在自己身上,因而底气不足,不能做到“理直气壮”地管理学生,教学效果自然不好。[7]

(3)驾驭课堂环境的能力有限。由于不是师范科班出身,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管理经验,导致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和课堂教学管理的松懈。具体表现为:

1)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很强,也很想把课堂教学管理好,但往往不能恰当处理知识传授与课堂教学管理的关系,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势如水火,一个要强管,一个不服从。

2)吃别人嘴短,拿别人手软。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制度的实施,使得部分教师担心严格管理学生会导致学生给自己打低分,影响到自己教学业绩的考核或教学评优,从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3)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讲课。部分教师狭义地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授课,只要把知识讲清楚就算完成了任务,忽略了“育人”方面的责任;有的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不用天天强调课堂纪律,放松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2.高校因素

(1)扩招的负面影响。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录取率为4.7%,2005年高考录取率为59%。[5]这一数据明确说明,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扩招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导致课堂秩序不好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师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短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2)落后的高校教育观念。高校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基地,但许多高校却像企业一样,培养出来的都是量产的“标准人才”。高校服务于社会的观念还没有和社会的需求完全接轨。

(3)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忽视和误解。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课堂教学管理本应成为高校管理的重点,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部分高校管理者看来,课堂教学管理就是课堂教学,二者并无差异,其工作就是在课程统筹安排时确定有教师上课,认为只要管到了教师就必然管到了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按时上课,维持上课一般秩序,完成教学任务,考出满意成绩,也就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8]

(4)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高校对学生施行宏观的宽松管理,即只抓大局,不管细节,因此高校课堂里的考勤制度作用不大。这使得学生们肆无忌惮地逃课,忽视课堂纪律,进一步恶化了课堂教学秩序。

(5)“旧”的影响。[3]

1)旧教材。部分任课教师为了备课方便,无视学校关于征订教材的相关要求,一直沿用以前的教材,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没有“与时俱进”,忽略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渴求,诸多“上世纪的实例”直接导致学生对教材、教师和课堂的逆反心理。

2)旧授课方式。现在高校课堂的授课方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或者很少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是担心如果让学生自由讨论,会出现冷场、控制不住、内容讲不完等问题。

3)旧考核方式。以卷面分数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在高校教育中仍然表现得很突出,许多大学生表示“60分万岁,59不够,61偏多”。卷面分数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考核,使得课堂教育陷入为考试而教育的泥潭。

3.社会因素

(1)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是当前所有高校生源的一大特点。这些80后、90后,一直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容忍与谦让,遇到问题固执己见;认为外界事物均应为自己服务,奉行“拿来主义”;平时信心爆棚,遇到挫折时心理准备不足,马上转变为悲观失望。[9]

(2)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片面最求升学率,“以考高分为第一要务”,导致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缩水,降低了待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此外,大学生活大多远离父母,出现了“父母管不到,教师不深管”的真空地段,中小学教育的缺失在高校课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3)存在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学了能不能很快有用,是不是可以就业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让学生很无奈,由此导致学生学习心理浮躁,甚至厌学。“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

(4)社会科技发展对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大。现在的大学生,没有手机者寥寥无几;普通工科大三学生的电脑拥有率接近50%,这些电脑的主要作用就是看电影、打游戏、听歌曲和上网;学校周边网吧林立,“通宵”屡禁不止。这些事物占用了那些“抵制诱惑能力差”的学生很多时间,而且极易在学生中间形成“带动效应”。

(5)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进入大学校园。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得学生对板书教学的兴趣降低了很多,这一情况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更加普遍。有些学生直言,“对板书教学没兴趣”。

(6)“中国不缺人才”的现实。当前,大部分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找个好工作,多挣钱。当他们发现在课堂上理论教学远远多于实践教学时,就会灰心失望,将时间和精力转向其他方面,如打工挣钱、参与社交活动、沉迷于电脑游戏等,无形中提高了逃课率。[3]

四、解决对策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而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只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从高校的内部系统高度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1.学校方面

(1)抓好教育,师德先行。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用师德标兵宣讲、集体师德学习等方式,提升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观念,促使高校教师以培养“全面、合格人才”为己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全校教师统一口径,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避免出现“同在校园里,处处不同天”的现象。

(2)注重培养,改善条件。加强高校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更要重视这方面的锻炼。通过技能培训、教学观摩、讲课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鼓励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

(3)完善制度,奖惩分明。通过进一步完善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制度、学生座谈会和调研会制度、课堂教学管理的奖优罚劣制度,为教师营造一个合适的教学氛围。

(4)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积极作用。高校教学督导的工作对象大多是年轻教师,很少听那些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的课。事实上,他们的课堂上也会时不时出现“突然由研究生代课”、“一节课,半节扯”等现象。虽然学生对这样的事情并不反对,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宽松的环境”而高兴,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要让教学督导给这些教师也念上“紧箍咒”。

(5)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要彻底改变授课教师与学生管理教师“零接触”的状况,通过开展授课教师与学生管理教师的交流活动,大家互相沟通,协作完成课堂教学管理。如实行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教师进课堂等,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教师方面

(1)自觉增强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高校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的信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行动起来,将信念转化为动力。

(2)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崇拜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如果高校教师能把课讲得层次分明、绘声绘色,一定能够让学生对老师刮目相看,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所讲授的内容也会被学生吸收、消化。

(3)重视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无序的课堂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管理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把它提升到和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高度,用优质的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影响课堂环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会梅.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175-177.

[2]戴翠萍.发挥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13):2054.

[3]孔兵兵,赵永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75-77.

[4]卢晓春.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初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24(1):

73-75.

[5]吉彦波.“第三世界”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2):36-37.

[6]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88,256.

[7]张进清.论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有效课堂教学管理[J].高教论坛,

2003,(5):26-29,36.

[8]闵波.学校管理核心:课堂教学管理[J].时代教育,2007,(Z2):89.

[9]冯富霞,李森贵.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12):126-127,136.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