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认知风格影响着大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专业选择、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影响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教养方式、个性、性别及其他差异因素、智力等个体差异因素与大学生认知风格存在交互作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推进高校课堂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完善大学教育机制建设。

【关键词】 认知方式;场依存;场独立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或认知模式,是个体在信息加工与完成任务过程中个性特征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与思维过程中所持有稳定方式在认知活动中的体现。最早致力于认知风格的研究并在诸多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特金。上世纪30年代,他在进行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性实验研究时,发现了认知风格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问题。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不只是指知觉中的构造组织能力,是两个对立的信息加工模式。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倾向于以外部环境线索为指导,场独立者倾向于凭借内部感知线索来加工信息。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对其学习活动的影响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成为一个颇受瞩目的因素。对大学生认知风格的相关研究将对课堂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将为督促高等教育部门针对问题灵活应变、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将对大学教育的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有不少大学生对学业提不起兴趣,不愿付出相应的努力,认为就自己的专业、学校的知名度来讲,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在其他方面好好锻炼自己,弥补不足。认为学校环境、教室环境、课程安排等很多因素都导致自己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业中去。

一、认知风格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偏爱不同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个体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的一组或多组程序)。以认知为中心的学习策略强调影响学习和思维过程中信息的组织和表征的认知风格的一致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认知风格在学生专业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国内学者张厚粲教授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理科学生更倾向于场独立,文科生倾向于场依存,差异非常明显。但李寿欣等人对高中生的研究发现,在高中阶段过早将学生强行分为文理班,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文理班学生的场依存-场独立性差异不明显。总之,国内外对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学习的兴趣调查和专业选择以及在职人员的研究表明,场依存者更可能选择的专业是:商业人事管理者和商业学科教师、社会学科教师、初等教育教师、体育运动中的集体项目、作家、康复咨询员、精神病科护士等;场独立者更可能选择的专业是:商业生产管理者、自然科学教师、工艺劳作课教师、体育运动中个人项目(如跳高)、建筑师、空军指挥员、外科护士等。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教师倾向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场依存性教师更偏爱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他们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组织课堂时起更大作用;场独立性教师更偏爱讲授法和发现法,强调教师主导。依存性的教师喜欢与学生有互动过程的教学情境;独立性的教师则喜欢定向于教学方面认知特征的教学情境。

师生间认知风格的匹配影响师生间的相互评价。李寿欣、孟庆茂的研究发现,师生认知风格、师生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获得有明显的影响。李寿欣、张雯、欧阳虹(2002)选取数理化3个系教师及其所教班级的学生研究发现,师生不同认知风格对教学评价有显著作用,场中间型教师得分最高,场独立型教师得分最低,在评价总分上,教师性别和教师认知风格之间交互作用显著。

另外,师生间认知风格的匹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有明显的影响。詹姆斯研究了一个由教师和6名学生组成的微型班。结论是典型场独立教师给3名场独立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3名场依存学生;相反,场依存教师给3名场依存学生以更高成绩。

可见,认知风格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是显著而广泛的,为了进一步的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进行深入研究,就必须进一步的探究影响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的因素。

二、影响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的因素

1、早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认知风格形成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综合的、多方面的。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风格发展的影响,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形成场独立性认知风格,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形成。国内研究者李寿、李波研究认为,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确有不同,但表现在不同的因素上。父母采取管制严历教养方式易促使儿童向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发展;父亲对子女采取偏爱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向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发展。研究结果还表明,母亲采用拒绝否认这一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发展成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认知风格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2、个性对认知风格的影响

赖丁和戴尔发现在12岁儿童身上,早期测量的言语-表现风格与内外倾之间存在相关,在男童身上是0.67,在女童身上是-0.67。赖丁和威格雷在一项以340名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同时使用了认知风格分析系统与测量个性的态度的问卷,发现具有生理基础的个性有别于认知风格,但是他们以认知风格为中介对行为产生影响。熊晓东(1997)在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认知风格与内外向性格对数学学习影响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场独立性与内向的相关不显著,但却是正相关,极端场独立性者一定是典型的内向性格者。同样要改变学生的场独立性的认知风格与其内向性格一样是很难完成的。

3、性别差异对认知风格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信息加工任务的成绩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威特金等发现,在棒框测验中成年男子比成年女子表现出更强的场独立性。许多研究认为,在西方社会和其他文化背景下,男性的角色表现得比女性的角色更独立。整个社会中,性角色差异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张厚粲、郑日昌等人研究发现与国外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场独立性随着年龄而增长,男性比女性更具场独立性。而侯公林等人研究发现在同一群体中,男性可能比相同条件下的女性更具场独立性,但这种性别差异只限于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即使相同条件下的女性,在处于不同环境中也表现出不同的认知风格。也就是说,这种差异是来源于文化因素还是生物因素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具体情境的影响还无法确定。

三、其他个体差异与认知风格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也有不受研究探讨智力作为一种认知能力对认知风格所产生的影响。赖丁和皮尔逊以119名12~13岁的学生为样本,研究发现智力和认知风格没有关系。而在加拿大从事的一项关于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比较认知风格和智力的研究中所使用的项目,可能更适合于测量流体智力而不是晶体智力。证据表明,认知风格和执行任务时所需的流体智力是相互独立的。关于智力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晶体智力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证明这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赖丁和阿格莱尔的研究表明,认知风格和智力对学业成就具有交互影响,当学生的能力较低且学科内容与其风格不能理想地匹配时,认知风格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反之,认知风格又会在特定情形下能力的形成和发挥。

研究者认为独立性是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共同特征,那么独立性与认知风格之间可能就存在某种联系。吉尔福特直接分析了创造力与认知方式的关系,认为场独立性除了与发散性加工和其他各种信息内容有关外,还同需要从事运行的各种任务的性质存在着相关。因此,场独立性特征在创造力中有很高的价值。国内学者武欣、张厚粲也认为场独立性强是富有创造性者的人格特点之一。李寿欣等对大学生的认知识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指出场独立性的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以用在独创性、精细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四个特征上均明显高于场依存性的大学生。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认知风格随着成长时间而趋于稳定,之后几乎很少产生变化。认知风格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父母教养方式、个性、性别等方面的影响。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过去的经验,关于先前的经验对于认知风格的影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同时,大学生的智力、创造力、人际关系及个体行为也与其认知风格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寿欣,张忠华.认知方式与教学策略对英文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

[3]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 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李寿欣,宋广文.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理论演进及其应用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

【作者简介】

白小薇(1978-)女,汉,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