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会如何完善“三自功能”

【内容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地方高校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会工作需理清思路,明确重点,与时俱进。学生会的“三自功能”在新形势下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完善“三自功能”已成为必然,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地方高校的学生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关 键 词】三自功能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学生会

一、引言

高校学生会是地方高校学生组织中一个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作用也最大的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学生会工作在党委和团委的指导下参与和管理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教育产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同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突出,呈现出多元的价值观和普遍缺少人文精神,所以学生会传统的“三自功能”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如何完善学生会的“三自功能”,让其更好地为学生的成才做贡献,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这是需要及时的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会“三自功能”的不足

(一)自我管理的不足。自我管理就是对主体自身的约束和引导,从接受外在约束来说比如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从自身生活、学习习惯来说,大致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善于控制内在的情绪从而不受外在客观环境的影响,科学地分配时间,最后达到自我成功、有效管理的状态。而近些年高校学生会的自我管理功能更多体现在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条例履行“裁判式”的两眼只盯那些“犯规”的同学。有很多类似纪检部的学生会部门,它的职能更多的是监督有没有同学“犯规”,通过此类外在的连续性提醒和监督提高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意识。可是这些方式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使学生对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

(二)自我服务的不足。学生会的自我服务包含了物质服务和思想意识上的提高、价值观念发展等精神服务。物质服务更主要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各类生活需求,比如学习部组织的新老生交流会等层面服务了广大学生。当然还有很多部门活动的开展都无形中体现了学生会的自我服务功能。应该说对于狭义的自我服务功能,学生会已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和欢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事实上,校园文化的建设也需要学生会这个组织的重要作用发挥,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会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使之表现的更有效,更有力度。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学校的存在而客观存在的,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正因为这些共同的行为规范、价值信念和精神理念,校园文化对学校师生有着思想价值的导向作用、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爱校荣校的凝聚作用、奋斗进取的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当然也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努力创造和巩固的。

(三)自我教育的不足。学生会每次活动的决策、策划、组织、执行、宣传、反馈和总结对参与成员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决策和策划建立在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对活动全面把握上,提高个体的思想意识和全局意识。组织和执行是调动所有成员工作积极性使具体策划方案全面实施的过程,锻炼个体的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宣传是对活动开展之前的预告和中后期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同学了解活动并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反馈和总结是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和活动结束后结合活动效果和同学反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增强的是反馈意识和归纳总结意识。而这些意识、能力、素质的提高需要建立在不断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而学生会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缺少工作经验或是思路偏离方向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三、如何完善“三自功能”

(一)自我管理的完善。学生组织的意见容易获得校方的重视,从而能够确保学生建设性的意见运用到学校管理活动的实践当中。所以作为群众性最广泛和典型的学生会,应加大对校方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建设,提供广阔的窗口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比如,加大对类似学生会生活部桥梁作用发挥,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环境问题、食堂餐饮问题等生活问题的讨论中来,把一些广泛、典型性的意见或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创意向主管部门反映。当然,生活问题只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已,我们也可以在教学方面参与讨论,如何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

(二)自我服务的完善。第一、通过学生会所有成员自身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求是创新的工作作风、远大的理想追求、良好的自身形象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积极为校园行为文化的提升做好表率和导向作用。第二、积极组织各类能够提升文化氛围的校园高品味、高层次活动,通过鼓励广大同学的参与达到熏陶和渗透的作用。比如学术科技活动则能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培养人文精神。

(三)自我教育的完善。第一、当学生会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缺少工作经验或是思路偏离方向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时,指导老师需及时加以正确指导和鼓励,以便成员更好地认识工作现状和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第二、如何让更多的成员参加到活动策划组织中来,如何激发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主要在于他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是否能充分挖掘出来。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位成员的主体独立性,给予机会鼓励他们去锻炼去实践。

四、“三自功能”完善的必要条件

(一)合理的管理与内部凝聚力。学生会作为学生组织的核心,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自身就必须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机构,具有强策划力、强组织力、强执行力。因此,学生会内部的合理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就要做到内部结构完善,主要是人事结构的完善。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使学生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健全监督机制则可以使学生会获得健康的发展。对外,学生会的工作应面向全校学生,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一定的透明度;对内,学生会应设立专门的监察纪检部门。同时,各个部门之间应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既监督工作方法、工作进度,更监督干部风纪。监督的加强,再加上思想上的团结,可以增强学生会内部的凝聚力。内部凝聚力越大,策划力、组织力、执行力越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才能更有效地发挥。

(二)与全校学生的融和及广泛的影响力。学生会植根于全校学生群体,它不可能脱离学生群体而存在。学生会组织性强、优秀人才集中、工作能力卓越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学生中扮演中心领导者和主要执行者的角色。学生会必须与全校学生群体融和统一。学生会在与学生群体融合统一的基础上,才会有广泛的外部影响力。影响力小,即便学生会具备了“三自”功能,服务的范围和效果也有限。此外,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能提高学生群体对学生会的信任度和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使影响力具有持续性。在与学生群体的融合统一和制造影响力中,学生会干部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会的影响力。

(三)与学校特点的紧密结合。每个学校的特点不同,学生会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时侧重点也不同。对于学生会来说:一,可以充分利用足球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音乐广场、教学楼前广场等地的空间资源,组织系列的大型活动;二,可以利用科技馆、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内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使活动的质量更高。

(四)与学校行政的协调性。学生会既是相对独立的学生组织,又是学校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学校是它发挥“三自”功能的阵地。因此学生会的工作应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协调配合,这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才能具有可操作性,才能顺利进行。

(五)充满活力的持续发展。学生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社会群体,学生会如果不能充满活力,“三自”功能就会不断减弱,就谈不上服务自身成长。从人事活力来说,每一名学生会干部都应在一个最适合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并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因此人员的初步分工不能到干部离任都一成不变,而这一点又常常被忽略。干部自身应努力提高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学生会也应提供定期的干部培训。干部换届,新老干部的比例要合适,既使新的思想、新的力量注入学生会,又使好的工作经验能传授给新干部,让他们迅速成长,逐步完成学生会主要力量的更替。

五、“三自功能”完善的具体途径

(一)组织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的教育性可以分为思想上的和知识上的教育性。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可以直接服务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活动的组织者在策划组织的过程中要通过思考和实践赋予活动教育性,因此,受教育也最深;活动的参与者则要经历从准备到参与再到总结回顾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反复的教育;活动中作为观看者、欣赏者、评比者等间接参与活动的人同时也在接受着教育。

(二)建立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的社团组织。学生会是学校内部学生组织的核心,但由于它的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在某一方面的工作就会有一定的局限。为了充分发挥功能,有必要成立并发展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的社团组织。学生社团的工作范围小而集中,因此它的活动有针对性和持续性,也更细致和深入。它的参与性很强,可以长期服务于学生群体某一特定方面的需要。学生社团的组建成立、发展壮大并进行社团活动,实际也是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三)建立交流平台,拓宽采集与传播信息的渠道。由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核心是求知修身,因此学生会自我服务功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信息服务,同时这也是由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知识时代所决定的,这就要求学生会建立起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扩大采集与传播信息的渠道。

六、结语

充分而及时完善学生会学生会的“三自功能”,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推进地方高校学生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但地方高校的学生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海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1998,(06).

[2]张培华.大学生道德自律教育论析[J].理论观察,2003,(03)

[3]王萍.在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对大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J].红河学院学报,2005,(02).

[4]杨鑫铨.构建21世纪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01).

[5]姚文英.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