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论坛纵论内陆开放型经济


  7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商务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人民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开放论坛在我市隆重举行,18位嘉宾围绕“内陆开放型经济”、“城乡统筹及农村改革”、“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三大专题,以他们战略的思维、深邃的思想、广博的学识、精彩的语言,为重庆听众奉献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齐心协力推动重庆大开放,本刊特别摘编“内陆开放型经济”专题论坛上6位嘉宾的精彩观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重庆市政府顾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李子彬——
  重庆应建设一个“开放型经济区”
  上海有浦东新区,天津有滨海新区,重庆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也应该建设一个“开放型经济区”。
  改革开放30年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每一次改革开放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观念、理念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重庆要破除“不沿海、不沿边,没有地理优势”的思想障碍,大力引进沿海地区以及海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外资、内资一起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中国现在各地都在招商引资,资本流向是往比较安全、效率高、效益好的地方去。因此,身处内陆的重庆要搞开放型经济,一定要注重提高干部素质,切实改变政府职能,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法制保障。不能“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政府的职能除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外,主要是服务,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因此,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把可以纳入市场配置的资源,全部纳入市场配置,使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加注重发挥世界中介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使企业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主体作用。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向国家要政策要师出有名,重庆可以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沈阳北部经济区的做法,规划一个2000平方公里的开放型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区要选在离中心城市不太远的地方,且靠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航道,把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积聚起来。在开放型经济区里,可以设置若干功能区,让国家的产业优惠政策在各个功能区里集中体现。
  
  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新雄——
  领导干部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第一品牌
  
  
  自2001年开展解放思想活动以来,江西呈现出“2、3、4、5、6”的发展态势:“2”是指工业园区总产值2年翻番,“3”是固定资产3年翻番,“4”是财政收入4年翻番,“5”是生产总值5年翻番,“6”是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6年翻了一番。原因何在?全靠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首先就要思想解放。思想如何解放?比如,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要抓经济点,还要抓经济增长极。什么是增长极?具体到江西来讲,工业园过去没有,现在有,叫增长极;过去民营经济很少,发展起来就是经济增长极。开放型经济相对其他增长极而言,不仅成本低、增长快、后劲足,并且具有辐射效应。
  千条理,万条理,科学发展造福人民是硬道理;千条路,万条路,改革开放是唯一路。除了解放思想,政府也是扩大开放中的重要一环。
  党政官员很辛苦。如果一年365天天天忙,忙到最后,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个山,梁还是那个梁,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没有改观,经济还是没有上去,就等于零。要扩大开放,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为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成功,对政府官员来说更是如此。
  领导干部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第一形象、第一信誉、第一品牌、第一要素、第一环境,也是第一保证。政府的职能是营造环境,让所有的投资创业者和老百姓满意。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安全可靠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高效开放的政务环境、开放开拓的舒适人居环境。在这个舒适的环境中,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投资者、创业者都有一番发展,有一番成就,有一番贡献,从而带来本地的发展,解决就业,造福一方。
  我们的官员天天都在考试,我们的评卷老师就是人民。学生不及格有补课重考的机会,而我们没有补课重考的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贸部副部长隆国强——
  让全世界分享“重庆经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当代世界的潮流是什么?经济全球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学习中国、研究中国。在新的伟大起点上,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这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的伟大探索。
  重庆的探索,对于内陆地区在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发展具有启迪作用。这种能带来示范效应的重庆发展路径,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内陆地区发展的“重庆经验”。
  全世界最关注中国什么?中国经验!而目前的中国经验,大多都是沿海经验。所以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伟大探索,我认为在未来将会成为中国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全世界分享。
  重庆要真正成为内陆地区发展的“示范田”,还有很多事要做。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重庆仍然是二元结构非常突出的一个内陆大都市,还有大量收入比较低的农业人口,在这个阶段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招商引资。
  重庆要成为吸引外资的热土,关键在于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庆除了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还有产业基础优势和三峡大坝能源优势,以及良好的科教和人力资源优势。
  仅有比较优势,重庆还不能做到“外资滚滚来”——还需要营造好的投资环境,需要一个好的政府。
  众所周知,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有的企业家却说他们不怕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最怕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
  什么是好政府?我觉得好的政府就是能管好自己那只“手”的政府,老百姓不找你时他们感觉不到你的存在,老百姓有困难时,你时时都在他们身边。
  种种迹象表明,重庆市政府正在努力做一个好政府。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探索,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十年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来重庆的时候,我想重庆的开放型经济一定取得了累累硕果。
  
  凤凰卫视财经评论员、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朱文晖——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重庆最大的优势在于稳定的投资环境
  
  人民币过快升值,再加上《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人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东部地区投资环境变得不可预期,相比之下,重庆的投资环境却较为稳定,这是重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大的优势。
  2002年至2007年这5年是人类发展最快的5年,为什么?答案有两个,一是信息产业革命,二是数量方面的改善。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世界发生了一次非常深刻的信息产业革命。当信息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所有使用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企业都得到了好处,世界经济也因此出现了高速增长,其中包含沿海地区也包含重庆。除了信息产业革命外,在数量方面的改善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大量的人口进入了东部,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原材料也进入了这一地区,所以中国东部经济迅速崛起。
  然而,受创新停滞、成本增加的影响,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正在面临阻力。这一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在西部地区出现,这将成为国际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原动力。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重庆最大的优势在于稳定的投资环境。
  过去招商引资靠的是宽松的环境,现在靠的是稳定。重庆目前给投资者提供的环境是稳定的,这个稳定并不是说成本固定不动,尽管成本在上升,但重庆各种人才具备,而且数量众多,再加上土地资源丰富,让这一切都变得可以预期。比如,茂德公司在落户重庆前曾考察过长三角,但最终却选择了重庆,原因是长三角的人才流动和土地成本增长太快,让一切变得难以预期,而在重庆,增长是可预计的,企业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规避风险。